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荒谬 作者:刘杰-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降募且淞凸鄄炝蠢词遣灰话悖缓蟾菡飧鲎锩杀锛颐夥呀辛艘淮纬沟椎拇笊ǔ讯鞒烁鲆桓啥弧3讼不堵拗锩送猓杭交苟匀绾涡藿ù蠖暮勒凶趴袢鹊陌茫灰桓欠孔樱囟ê屠掀旁诙越滞笔┕ぃ伴榧聊荆ハ嗫渚骸保ü刖赫哪J剑创锏阶非笸昝赖哪康摹:罄戳杭绞掳鼙怀沂保也凭谷淮锏搅司说娜冢 
        
        外戚在掌权时花天酒地,宦官上台后也不甘示弱。汉桓帝在诛杀梁冀后,五位立有大功的宦官被同日封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由于宦官没有后代,无牵无挂的他们不用考虑为子孙后代积点阴德以求上苍的庇护,所以作起恶来理直气壮、不加掩饰。他们的“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宗族宾客,虐遍天下,民不堪命。”汉灵帝时,宦官势力继续膨胀,张让、赵忠等十二人都是中常侍,“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有的大臣上书灵帝,要求皇帝处死他们以安天下,没想到灵帝却大言不惭的驳斥道:“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你们难道让我弑父杀母不成!)有了皇帝这片难得的孝心,众位雌雄难辨的“太上皇”和“太上母”就更加的有恃无恐了。 
        
        东汉统治阶级这种窝里斗,极大的消耗了政治资源,不可避免的导致了社会的腐朽衰败。当时流传的歌谣里描述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公元184年,生活难以为继的百姓们用席卷全国的黄巾军大起义来回应压榨人民的统治者,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残酷的镇压下去了,却给了东汉致命的一击。五年后,外戚和宦官在最后一次的争斗同归于尽,因镇压起义而拥有了兵权的权臣们开始轮流控制的朝政,皇帝也成为了他们手中的傀儡,汉末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开始了。 
        
        本文史料来源于《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三、五十四。   
        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辽东太守侯猛初拜,不谒冀,冀托以它事腰斩之。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藏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赀财亿七千馀万。 
        
        冀及妻寿即日皆自杀;是时,事猝从中发,使者交驰,公卿失其度,官府市里鼎沸,数日乃定;百姓莫不称庆。收冀财货,县官斥卖,合三十馀万万,以充王府用。 
        
        是时中常侍赵忠、张让、夏恽、郭胜、段珪、宋典等皆封侯贵宠,上常言:“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由是宦官无所惮畏,并起第宅,拟则宫室。     
        
      第30节:你办事,我放心——晋武帝司马炎立白痴当太子       
        你办事,我放心——晋武帝司马炎立白痴当太子   
        公元265年,权倾朝野的晋王司马炎被人逼迫的直冒冷汗,原来魏国皇帝曹奂嫌皇帝这个职业心理压力太大,没什么前途,所以“心甘情愿,斩钉截铁”的要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本不愿意,不过谁叫他是忠臣呢,为了不使皇帝为难,他在推让了三次后终于接受了“无奈”的现实,登基做了皇帝。晋王司马炎摇身一变,成了西晋的开国之君,这就是晋武帝。 
        
        晋武帝即位后,用了十五年的时间,终于攻破了东吴,使得“金陵王气黯然收”,重新统一了全国。晋武帝在高兴之余,觉得也应该选继承人了,好让这大一统的壮丽江山后继有人,于是他大笔一挥,有法可依的立司马衷为太子。这项人事方面的任命很符合《嫡长子继承法》里的有关规定,因为司马衷既是武帝的长子,又是嫡子,太子之位看起来非他莫属。不过整个事件中,也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司马衷其实是一个连大臣们都知道的如假包换的智障青年。 
        
        晋武帝立了白痴太子后,“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于是上书劝谏的不少。尚书令卫瓘一次参加完皇家宴会,假借着酒劲跪在龙椅下面,“欲有所启”,武帝笑着问他:“爱卿有什么事情啊?”老年人通常比较狡猾,卫瓘欲言又止,也不明说,只是抚摸着龙椅喃喃自语:“此座可惜!”武帝知道他的意思,于是顺势说道:“爱卿,你可真喝醉了。”于是叫人把卫瓘扶下去了。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时候一个天才都能被诋毁成白痴,何况司马衷是一个真正的弱智呢。群臣劝谏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心想: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虽然不是引经据典,可也头头是道,便大放宽心,心里石头落了地,“省之,甚悦”。他转天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是典型的作弊,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武帝也不是一点也不知道司马衷的脑袋有点进水,只是爱子心切的他不知道或者不愿知道事情的真相——司马衷根本就是一个弱智,他总以为太子只是人比较“憨厚老实”而已。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三个要素摆在了武帝的面前,一个比一个有说服力,这让他最终打消了换太子的念头。第一,司马衷的生母,武帝的杨皇后病逝前,曾经让武帝发誓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之位,武帝在病床前“流涕许之”。第二,杨皇后为司马衷娶了功臣贾充的女儿,把位高权重的贾家捆绑在了太子的战车上,使武帝有了投鼠忌器之心。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自幼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武帝十分喜爱,对他另眼相看,甚至评价他说:“此儿当兴我家。”这样一来,武帝为了使日后的司马遹登上皇位,也就只能让司马衷坐稳皇太子之位先了。(司马衷老子沾了儿子的光,真是傻人有傻福。)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三十多岁的司马衷即位,这就是著名的晋惠帝。惠帝当上皇帝后,受“天资”所限,其主要工作是充当木偶。一开始,朝政掌握在他的皇后贾南风手中,贾南风既黑且丑,搞的朝廷也是暗无天日。到了后来,司马氏诸王也逐渐发现了一个事实,惠帝其实不是皇帝,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任人摆布的橡皮图章。王爷们想明白了这一层后,干脆带兵冲进宫中杀了乱政的贾南风,然后开始玩起了夺宝奇兵的游戏,看谁能把惠帝抢在自己的手里。在这场宫廷内的血腥游戏中,一共有八个王爷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参与进来,最后都化作了一堆黄土随风而逝。而西晋王朝经过“八王之乱”的折腾,再加上少数民族的打击,也被搞的大厦将倾,行将就木。不久之后,中原地区五胡十六国的悲惨时代,缓慢并固执的拉开了血染的帷幕。 
         
        著名白痴皇帝司马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话又说回来,晋武帝明知道自己的长子智力有缺陷,却还是立其为接班人,最后导致国破家亡,真是殊为可叹。正因为如此,唐代的名相房玄龄在三百年后依然对武帝选人不当的立储行为痛心疾首,大加抨击。在他所著的《晋书》中,房玄龄这样写道,“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所谓取轻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圣贤之道,岂若斯乎”! 
         
        注:惠帝的弱智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可以从一件事情略知一二: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本文史料来源于《晋书》和《资治通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