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顺治皇帝-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藩属应尽的义务了吗?” 
  朝鲜大臣辛劳奔波了多日,却落得了一顿训斥,便低声辩解说:“王爷千岁请见谅,此时我国之未嫁之女只有两岁,长的甚为美丽,只求王爷千岁再过个十年八载的,我国届时一定将公主送给王爷!” 
  “果真如此?本王倒记得崇德年间发生的一件事情。那一次本王随先皇一起征伐你们朝鲜国,攻克江华岛之后,将那国王的家眷一并拿住。本王亲眼看见有幼女二人,年仅垂髻,生得唇红齿白,丰姿楚楚。料想这些年她二女定会长成绝色之人。却未想到你竟拿这所谓的顺义公主来蒙骗本王,哼哼,回去告诉你们国王,如果他想过几天太平的日子,就速速把那二女给本王送来,就送到喀喇城,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吧?本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王爷息怒!卑职这就回国禀告吾主,但请王爷再宽限多日,因这春夏之季海上风浪较大,恐泊要多耽搁些日子。” 
  “好吧,本王就等到秋天,给你们一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了吧?” 
  于是,多尔衮耐着性子,不时地带着王公们外出行猎,十分地尽兴。转眼间暑往寒来,而多尔衮出猎的兴趣却是丝毫未减。要说这塞外边城,景色优美,夏季凉爽宜人,没有北京城夏季的闷热与潮湿,的确是个消暑避热的好去处。因此多尔衮此前已经发布了谕令,说京城建都年久,地污水咸,春、秋、冬季尚可居住,夏天则湿热难堪,不宜居住,又考虑到辽。金、元等都曾在外边修筑避暑之城,所以大清也要在塞外修筑一座“避暑山庄”,所需费用于定额钱粮之外加派,拟于直隶、山东、山西、浙江、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等九省共加白银250万两,还鼓励官民等自愿捐助。现在,尽管这避暑城喀喇城的兴建还没有完工,但已经初具规模,王公大臣们也乐得在此寻花问柳,尽情消遣享受一番。 
  可是入秋之后,寒外的野风便一天猛似一天,多尔衮受了风寒,又素患“风疾”(即中风之类疾病),心情烦躁,原本一表仪容竟渐渐清减了。 
  说来也巧,多尔衮带着王公大臣们正在城外打猎,追到树林深处,突然从林中窜出了一只大野猪,尖硬的鬃毛以及扁长的嘴巴,嚎叫着张开血盆大口横冲直撞,原来这野猪的屁股上中了一箭,它疼痛难忍,便张牙舞爪没命地乱窜。多尔衮正骑马持箭瞄着一头野獐子,冷不防被野猪撞下了马,把膝盖摔伤,立时痛得他唉哟直喊。侍卫们连忙将多尔衮扶上了马,又七手八脚在他膝上涂上了凉膏,说是能消肿止痛。可闻讯赶来的太医傅胤祖却认为立即涂凉育并无益处,又改用祖传的药方给他敷上,这么一折腾,更让多尔衮痛彻心脾,只是这会儿他已没有力气再呵斥他们了。 
  摄政王不慎被摔伤,加上风疾又发,弄得一班子王公大臣们十分惶恐,有的人甚至追悔莫及,当初不该尖着脑袋要随摄政王来此狩猎! 
  为了安慰王公大臣们那忐忑不安的心清,多尔衮强忍着病痛,照样带着他们外出围猎,谈笑风生,王公大臣们心里悬着的石头这才落了地,偏又凑巧,众士卒们从林子里赶出了一只大老虎,按八旗行猎的礼仪规定,凡遇到大的猎物,必须由官高位尊者首先发箭,然后将士们才能发箭围捕,在这种情况下,面容。瞧淬的多尔衮勉强射了三箭,终因伤口疼痛难忍,力不能支而草草收兵,弄得王公大臣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结果,摄政王的病日重一日,急得随行的几个太医们抓耳挠腮却无计可施。多尔衮再怎么好强,此时也得认命了,他自知时日不多了,便在病榻上召见了哥哥英亲王阿济格。 
  一年多以前,多尔衮的弟弟辅政叔德豫亲王多锋出痘而死,已经使他们白旗三兄弟受到了一个重大的打击,失去了威福自专的股肱。多尔衮是以两白旗起家发迹的,他原主正白旗,多铎死后因其子年幼,多尔衮又暂领了镶白旗。原由太宗所领之正蓝旗也被多尔衮接管,变成了他一人亲领三旗,炙手可热,无人可比。现在,他的养子多尔博辖有正白、正蓝二旗,多择之子多尼辖有镶白旗。多尔衮之两白旗亲信吴拜、博尔惠、额克亲、何洛里等人,长期秉王意旨处理朝政,升降官员,作威作福。而两黄旗主要大臣中的冷僧机、锡翰、巩阿岱、谭泰等人早已叛主媚事睿王,因此睿王军权在握,总揽朝纲,党羽众多,气焰十分嚣张。 
  多尔衮之亲兄英亲王阿济格,虽非旗主,但亲辖十三牛录,又取七弟多锋七牛录,领有精兵数千,且长年征战,开国有显赫战功,况且他一向野心勃勃,根本不把幼主顺治放在眼里,此次他二人密谈,尽管“语其后事,外人莫得闻”,但稍有用心者便可悟出其中之“玄妙”。于是,这才有了大学士宁完我只身冒险离开喀喇城,日夜兼程将英亲王欲谋逆之事告之幼主。 
  “唉!人总是这样,欲壑难填哪!如此说来,他死已迟了!”孝庄太后愣了半晌,方才恨恨地叹了口气。 
  宁完我离开之后,福临与孝庄太后娘儿俩一时沉默无语。 
  “额娘,这么说,从此以后儿臣不用再做那儿皇帝了?”福临突然问道。 
  “孩子,事情可不是如你所想的那么简单哪!”孝庄后仍不时地长吁短叹。 
  “难道,您很悲痛,为了那个人?说实在的,儿臣早就在心里诅咒他了,也诅咒你们的这段婚姻。现在好了,一切终于结束了。” 
  孝庄太后怔怔地看着福临,心中酸楚,眼泪不觉夺眶而出。有道是人生最苦是伤心,心到伤时苦莫禁;酸入肺肠就可转,痛沉骨髓更难忍。她自恃聪睿机警,才高貌美,用一个女人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以纤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作为保住她们母子地位的最后防线。她是一个女人,也是一个政治家,但更是一个母亲。她这一见识过人的举动,使多尔衮果然“奋勉图功,精勤倍常”。尽管多尔衮已暗中连自己登基用的印玺龙袍都早已准备好了,却不愿轻举妄动,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毁弃了自己“周公”的美誉,至死也未能如愿以偿!孝庄太后处心积虑,为谋求巩固儿子帝基而采取的这种政治婚姻,更主要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或者说:孝庄后此举是迫于无奈,个中滋味苦辛,她又能向谁去诉说?也难怪被称为至尊无上的天子福临,对此难以理解而痛心疾首,耿耿于怀! 
  顺治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讣闻京城,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令举国为之震惊!要知道,摄政七年的皇父摄政王还不到四十岁!英年早逝,怎能不令朝野惶恐!顺治帝第一次单独坐上了龙廷,看着昔日摄政王的位子已是人去位空,便皱着眉说道:“将这龙椅撤掉吧,以后怕是再也用不着了。举国上下,还有谁人能与阿玛王的功德相比?”少年天子的言下之意是,摄政王摄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启禀圣上,太后懿旨,即刻为皇父摄政王举行国丧,请皇上下诏吧!”老臣范文程举步上前,高声奏道。 
  福临没有吭声,眉头却皱了起来,皇父摄政王突然病卒,实为令少年天子万分欢欣的佳音哪!尽管表面上,福临装出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可心里却是无比高兴,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可,偏偏,母后又来插手了,哼,居然口口声声要为多尔衮举行国丧!福临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呀! 
  “圣上,皇父摄政王功高盖世,礼应受此殊荣,请圣上明察!”范文程抬头直视着福临,急得额上青筋直暴。“嗨!皇上的脾气可是够倔的,这节骨眼儿上可不是感情用事的时候哇!” 
  范文程捋着胡子,不由地想到了孝庄皇太后连夜召他以及洪承畴进宫密谈的情形。 
  摄政王虽已去世,但少年天子福临的宝座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只要他本人稍稍思考一下,使自会为严峻的内外形势而忧心忡忡。太后正是为此担忧不已,在昨夜离开乾清官之后立即让海中天请了两位大学士到慈宁宫密谈。 
  “九门提督来报,英王阿济格派来的三百骑刚入城门便一一被诛杀,这对两白旗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可是,这样做会不会打草惊蛇?”洪承畴有些担心。“睿王的党羽人多势大,倘有风吹草动,他们定然会伺机掀起叛乱。英王此次派精兵人城就是一个例子,我们不得不防啊!” 
  “话虽如此,但毕竟幼主仰叔鼻息听他摆布的生涯宣告结束了,这一回幼主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