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上表现得很拙劣,一跟刘秀交锋,立即就稀里哗啦败下阵来。

举凡秦汉时期的一哥及其候选人,为了说明自己是上天选定的,受命于天,总要大力吹捧一些谶纬、符命、祥瑞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略带思想理论色彩,包含一定的文化内容,多数是明明白白的迷信,但很有市场。对于这些东西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一哥及其候选人是不大介意的,他们在乎的是这些东西在干部群众中很有市场,能忽悠人。

谁想称帝,舆论先行,舆论是头一道工序。公孙述显然也没能免俗。

关于他说自己家的院子里有龙出没,以及把“公孙帝”三个字刻在手掌心里,已经成为一个幽默轶事。宣布登基之后,他又搬出很多古书,寻章索句,牵强附会地验算自己称帝的证明题。

这同样也是很搞笑的。

比如,他援引孔子的《春秋》说,这本书记载鲁国仅十二公,而汉从高祖至平帝,就是算上吕后称制也只是十二代,充分说明汉朝气数已尽,刘家不能再干了,江山应该轮流坐。

他还从《录运法》里找到了“废昌帝,立公孙”,从《括地象》里找到了“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一类的句子,安排一批读书人反复解释,大力宣传,来证明他当皇帝是上天赐命的。这些东西在今天看来纯属扯淡,但在当时却很能迷惑人。

当时西汉已亡,王莽、王郎等投机分子很是折腾了一把,刘秀立足未稳,虽然不少人祭起“复兴汉室”的旗帜,但从总体上,社会意识形态是混乱的,一时还没有哪种主流思想意识占统治地位。

也就是说,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这还是一个谁都可以忽悠,可以随便忽悠的时代。

公孙董事长觉得光在巴蜀一带忽悠是不够的,就多次向中原地区发文件、散传单,把他生拉硬拽的东西兜售出去,企图打动更多的人。

刘秀发来“贺电”——到底谁才是公孙皇帝?

对此,刘秀听在耳中,看在眼里,心里十分恼火。

只是他的王朝刚刚开张,业务太繁忙,还顾不得,也暂时没有力量对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动手。

公孙董事长越来越不像话,再忙我也要警告他一下!

于是,刘秀给公孙董事长写了一封信,劝他别称帝。

这封重要的信件是有确凿记载的,对于刘秀信中的态度,史上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说刘秀怕把公孙逼急了,惹毛了,态度是温婉客气的,还尊称之“公孙皇帝”;二是说刘秀对公孙态度严肃,措辞严厉,明确告诫他不要对一哥大位再有想法,趁早死了这份心。

在确凿记载面前产生这样的分歧,主要是大家关于刘秀对公孙的称呼上有分歧,前者说刘秀称呼公孙为“公孙皇帝”,后者说是刘秀本人自称,并且在落款处署名“公孙皇帝”,态度鲜明,含义深远。

我是赞成后者的。

这封信的内容照录在《后汉书·公孙述传》里,刘秀在信里说:“古书上符命所说的公孙,其实是指汉宣帝,他当年是以皇孙的身份(故称公孙)继承大统的。你把自己手掌心里刻的‘公孙帝’三个字当做祥瑞,跟王莽当年的做法差不多,毫无道理,自欺欺人,是不值得效仿的。你目前还不是我的乱臣贼子,适逢乱世大家都想当君主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年事已高,妻子儿女却还弱小,应该早早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妥善安排全家人的生活大计,才能免除后顾之忧。帝王之位不是可以硬争取的,更不是谁都可以来争取的,希望你三思而行。”

在信的落款处,刘秀署名“公孙皇帝”。

就是这个落款,使不少史家误认为刘秀对公孙述董事长称臣,其实,这是刘秀自称,顺其自然地接续信的正文,说是自己将像西汉宣帝那样隔代继承大统。

我的老爸虽然不是皇帝,但帝王之位是我祖上的,所以我像宣帝那样登基当一哥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刘秀这封信的严厉警告,公孙董事长没有答复。当然,他也不好答复。

这就是公孙董事长的思想文化工作,无论在主题上,还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零散的,经不起推敲的,整个就是忽悠。刘秀称帝后轻轻一击,他的工作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了。

公元32年,刘秀指挥汉军大举讨伐隗嚣时,公孙述派自己的将军李育等率领上万将士搭救老隗。

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公孙述希望老隗扛住刘秀,否则挨打的就是自己了。

但是,汉军大胜,隗军差点全部覆没。消息传到巴蜀,广大干部群众极为震惊,惶恐不安。

为了稳定人心,公孙董事长没有强化措施来巩固防御,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是抓住一个粮仓大做文章。

原来,在成都城外有一个很大的粮仓,还是秦朝遗留下来的,公孙称帝时按照自己的幸运颜色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白帝仓”。

可能因为太破败,也可能因为农业生产凋敝,这个仓库从王莽时期就没有粮食可以储存了,一直空空如也。

公孙董事长是说瞎话的高手,派人传出消息,说是白帝仓里出现很多粮食,→文¤人··书·¤·屋←就像山丘一般。这是个怪事儿,老百姓口耳相传,争先恐后跑去看热闹。

老百姓们看的结果,当然是连呼上当:白帝仓空空的,哪来的粮食?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董事长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他问大家:“白帝仓能不能凭空出来很多粮食?”

大家回答:“不能!”

公孙董事长话锋一转,斩钉截铁地说:“就是嘛!谣言不能信,说隗嚣失败的谣言也就是这样!”

一听老板这么说,不少干部群众的心才稍稍安定了一些。

不过,公孙董事长的这种做法是在自欺的基础上欺人的,只能忽悠一时,难以忽悠长久。

没过多长时间,隗嚣玩完,他的将军王元仓皇逃到成都,公孙董事长不得不接受直接面对刘秀的现实。

核心业务也被公孙董事长做砸了

军事工作,这是公孙记成家王朝公司最大的业务,不好意思,也被公孙董事长做砸了。

平心而论,公孙董事长还是想努力把这笔业务做好的。他没有抓住,也没有做好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和其他业务,但他看准了军事业务做不好是真的会要命的。

应该说,公孙董事长在称帝前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出来混的时候,在军事上还是颇有建树的,守土有成,斩获颇丰。

但是,他的成家王朝公司正式开张以后,这类业务不断遇到麻烦,最后快要做不下去了,这都是因为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刘秀发展的势头太猛。

成家王朝公司开张之初,刘秀还在河北发展,构不成威胁。所以,公孙董事长很是顺利了一把,在巴蜀一带很快坐大,公司业务爆发式增长。

但是,到了刘秀称帝,并且逐步剿灭对手的时候,公孙董事长明显感到自己的军事业务推进很慢,很艰难。

三年前,也就是公元29年,刘秀跟隗嚣正在玩太极,公孙觉得自己主动拓展业务的时机来了。他聚集数万军队,打算向北发展占有西州,向东北发展进攻三辅。

巴蜀再好,也不能老是窝在这儿啊。既然称帝当了一哥,就必须占据上述地区,否则就只能是个地方企业。

现在,刘秀正在跟老隗黏糊,是自己动手的好时机。

于是,他一面纠集重兵向三辅地区推进,一面用高官厚禄收买老隗,想一步到位,迅速把公司业务覆盖过去。

不过,他很快就碰了两鼻子灰:

他的主力部队遭到刘秀的征西大将军冯异的顽强阻击,被打得退了回来;他的收买被老隗拒绝,连派去的使者都被老隗砍了。

这一波溃败之后,公孙董事长仍然不死心,又陆续组织了几次向北、向东北的业务开拓,都被老隗、冯异联手给踹了回来。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不敢再对巴蜀之外用兵。

但是,公孙董事长看着自己公司的业务已经全面萎缩,心里十分着急,觉得自己如果在军事业务再没起色,公司就完了。同时,他也明显感觉到,这些日子,自己的公司虽然没有在战斗中成长,但自己的野心却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

我一定要扩大公司版图,拓展公司业务,做一把真正的一哥!

权力是这样诱人,大家谁也别想拦我!

这样,距离上次失败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觉得已经十分漫长。

公元30年3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公孙董事长调整业务部署,派遣任满率军进攻南郡,田戎沿着长江东进,直插临沮(今湖北远安北)、夷陵(今湖北宜昌)之间,想夺取荆州诸郡。

正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