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2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大清失败了,现在是残兵败将,但为了继续维持这个结盟关系,满珠习礼和巴达礼还是以下属身份拜见了狼狈的清廷小皇帝和诸位大清的皇亲国戚。

“禀报摄政王,已经派人去通知了盛京的留守兵马,≮更多好书请访问。。≯估计几日内就会到了。”

满珠习礼比巴达礼与清廷走的更近,因为他的姑姑和妹妹是皇后,外甥是皇帝,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开始向真正的主事者多尔衮通报消息。

“明军兵锋很盛,鳌拜与那海已然不幸,盛京的兵马还要等,朝廷现在手中没有多少人,还要指望两位王爷多多出力,救驾大恩将来必厚厚相报!所费军资朝廷双倍偿之。”逃出生天让多尔王滚稍稍恢复了一些精神,而这种姿态必须要做,还要做的十足。

“摄政王客气了!作为大清部属,本是应有之义,雄鹰从来不畏惧高空翱翔,骏马只有飞奔才会显示力量,明军既然敢进入这广袤的土地,长生天的儿女就不会畏惧战斗。”

满珠习礼和巴达礼自然客气了一番,而且表现的士气高昂,但这种客气的同时,未尝没有他们自己的想法。

草原林法则从来是强者生存,蒙古人历来就是刀锋上生存的民族。大清现在的没落和蒙古人息息相关,但。。。只要明军不继续深入蒙古草原,他们巴不得大清国彻底败落,黄金家族的尊严已经蒙尘太久了,大清的衰颓无疑是一个机会,蒙古黄金家族也许能够恢复他们昔日的荣耀。

话说的漂亮,可以说无可挑剔,但本来就不是一个民族,一条心是建立在刀锋与征服之下,这种同盟关系以后还牢固吗?

多尔衮不知道, 满珠习礼和巴达礼也不知道,因为这一切要看明军的作战方式和深入情况,也要看周虎臣怎样对待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蒙古人,也要看这些部落首领做出怎样的应对方法。

。(未完待续。。)

第331章 蒙古人的考虑

各有各的想法,有没有产生隔阂隐藏在心,但对于顺治小皇帝和所有逃出来的人来说,现在暂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清廷的最重要人物被护送着继续逃往盛京,而蒙古骑兵们留了下来,他们要等待明军的到来,因为斥候已经来报,明军骑兵就要到了。

孙大勇和闫丙泰收拾了鳌拜的残军,收拾的可谓干净利落,稍稍休整后和周虎臣取得联络,然后追击再次开始。

前面的地势有些起伏,海拔越来越高,但对于经受过各种训练的这些士兵来说几乎毫无影响,围场高原的海拔并不算太高,身体条件决定了这些士兵不会出现任何高原反应。

肥美的土地没有人迹,当明军的斥候越过一个翠色的山包,蒙古人出现了。

明军的斥候很勇敢,他们首先开始挑衅,毫不犹豫的就吆喝着冲下了山包。

蒙古人是马上民族,纵马疾驰是他们的骄傲,而他们对于斥候间的游戏一直很热衷,这种游戏类似于舞者在展示自己的舞姿,所以很受草原民族看重。

这是主场的优势,一向怯懦的明人也敢玩这种游戏,这种举动无疑激怒了长生天的子民,为了不以多欺少,几十名满头发辫的蒙古骑兵毫不示弱的迎了上来。

游骑之间有他的规则,也是勇士表演的舞台,同时要显示自己的军威。

可惜,这些明军骑兵斥候都是周虎臣的弟子,他们从不遵守那些刻板的所谓规则,他们的眼中只有杀人才符合自己的生存观念,在他的理念中,死去的敌人才是最没有威胁的敌人,用最小的代价杀掉敌人是他们的职责。

冲过来的蒙古游骑没有见过这种不使用弓箭的游戏,弛射虽然不精准。威胁有限,但毕竟还可以给敌对方带来杀伤,而明军这样直接蛮横冲击的方式不符合规则。

明军不讲究规则,蒙古人讲究,这些勇敢的骑兵在飞奔中摘下了自己背后的战弓。

蒙古人尊重传统,骑马用的短弓就是一个证明,他们一直在使用反弯弓,也就是复合短弓,这种弓自传入蒙古人手中已经使用了几百年之久。复合短弓比较短,力量不算太强。但也有它的特点,射速非常快,近距离射的极其精准,很适合在马上开弓放箭,它是蒙古人最喜爱的武器之一,而另一件武器就是弯刀,蒙古马刀。

落后当然要挨打,这是不容辩驳的真理,当双方斥候的距离达到四十余步。明军斥候们已经纷纷抬起了手臂。

没等这些长生天的子民射出手中的利箭,在他们的诧异中,火铳响了。

精准欠缺,但杀伤性不用质疑。被击中的后果更严重,因为这些斥候使用的是马枪,披甲弹在这个距离可以洞穿三层以上的重甲。这些可怜的牧民只穿着一件皮袍,而为了显示自己的勇猛。很多蒙古勇士干脆把自己的皮袍掀掉了,他们精赤着上身,高昂着头颅正在寻找自己的攻击目标。

这是一次血的教训。而且要流很多血,因为收起马枪的明军斥候好像还没完,他们一伸手就掏出了短火铳。。。。。。

没有和周虎臣骑兵有过接触的这些蒙古人不理解火铳,当然也不理解这种作战方式,但是。。。他们知道落下马的后果,再勇武的勇士也不会这样白白送死,感觉要完全悲剧的牧民们用快的速度收起自己的短弓,随后一个迂回留下了一半的人转身就跑了。

斥候的作战经过短暂而简单,但这种短暂与简单让在高处观望的蒙古贵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清国会失败,会败的这样惨。

这些明军不是以前的明军,明军骑兵也不是以前的明军骑兵,这是质的变化,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而这种作战方式好像很适合在广袤的草原作战,很难破解。

明军的斥候还在纵马不停在周围奔跑,而明军的骑兵大队也出动了。

巴达礼和满珠习礼级别最高,也是这些蒙古骑兵的领导者,两人面面相觑,战还是不战?

满珠习礼和建州人走的最近,他是大清的皇亲国戚,这个时刻不能犹豫,他果断的提出了了自己的建议:“大汗,我们是长身天的子民,岂容明人在自己的领地牧马,兵力占优,可以一战。”

“我们还有纵深,不如。。。派几千人探探明军的虚实。”

巴达礼很谨慎,这种谨慎未尝没有道理,完败清廷说明明军应该很强,自己对明军的战法也不了解,在这广袤的山地和草原,明军不可能比蒙古人更适应。明军素来靠补给供应才能够维持战斗力,广阔的草原和山地补给困难,增加纵身也是一种最佳方式。

“那就让额森郡王出战怎么样?”巴达礼毕竟是名义上的大汗,满珠习礼必须要尊重巴达礼的意见,而左翼前旗的札萨克额森郡王是阿济格的大舅哥,让他出战有政治的考虑,也就是说,额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出战很合适。

“多罗马图鲁郡王所言极是,额森郡王出战再合适不过,探探明军虚实也好。”

这类似于协议出战,蒙古以部落为单位,因为每一名旗丁都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统治的根基。蒙古人要为自己考虑,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额森当然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他不愿意做先锋,但不做先锋由不得他。大汉的命令必须执行,否则就要受到很严重的惩罚。

为了不受到惩罚,带着满相不情愿,额森率领自己的四千余骑兵冲出了大队。

“轻骑战术!”

额森所说的轻骑战术就是游动攻击,就是不和明军硬碰硬的作战,这也是蒙古人最擅长的一种作战方式。额森可不傻,他大概知道明军骑兵的作战方式和强悍程度,自己远远不是对手,因为他的旗丁有人随同清军入关,也让额森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了基本的认识。

明军来的速度很快,也很多,就在额森准备轻骑战术的同时,冲上来的明军却给他展示一个令人绝望的战术。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敌人要采用不同的战术。说着简单,但运用起来很难,因为战场的情况总在千变万化。孙大勇不是一个智将,在他的脑海中没有太多的智谋,但他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从不畏惧战斗,从来是遵照命令行事。孙大勇信奉一个真理;周虎臣的指挥是最强的,他只要遵照周虎臣的命令去执行就可以解决一切。(未完待续。。)

第332章 环形战造成的后果

孙大勇采用的是骑兵环形战,这种战术自然是来自周虎臣。

采用这种战术有孙大勇的考虑,因为这里的地形地势很适合这种战术。

面前是一个南北贯通的战场,而两侧是高坡,横向宽度约三四里,这三四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很适合骑兵作战。

额森其实就是想采用袭扰战术,既然巴达礼要试一试明军的深浅,额森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