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还真的没跑几个,刘玉山管的不错,吴云端知道其中的难度。这十几万大军中,原来的军中士兵就两万五千人,而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杂牌中的杂牌,其中最多的是那些曾经投降建奴的新附汉军,还有少量的八旗汉军、建州士兵和蒙古人、朝鲜人,绝对是一个大杂烩。能够完整的带到山海关前,刘玉山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这时候,那位吴云端所说的尚大人来了。

这不是尚可喜是哪一个?尚可喜现在是总兵,新附汉军的统帅,但他这个统兵大帅却要听小小的守备刘玉山的,而现在,他要听同样级别比他还要低一些的吴云端的指挥。

尚可喜满面喜色,其实没什么,作为曾经的叛将这次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最好机会。重新报效朝廷得到信任的机会让他很是精神抖擞。

与吴云端见过礼,尚可喜和刘玉山两人提马进了城门。。。。。。

“督帅的意思是铺开,明白什么叫铺开吗?辽东现在没有多少建奴军队,铺开的意思就是收服。把占领之地完全收服,首先,所有辽东世家大族都给我清理一遍,让他们上缴粮食以供军需。无论百姓士绅手中不准许有任何武器,那些心向朝廷的人自然也要用一用,然后。。。朝廷会派官吏前来治理地方。但在朝廷派人来之前不需要客气,这就要看尚帅您怎么执行了。。。。。。”进了山海关城,吴云端和两人寒暄几句,他立刻就开始安排任务。

这任务看来是早已有计划,而且是周虎臣做的预案,至于怎么执行早已经有了详细安排,否则以吴云端一个武将不可能做的这样面面俱到。尚可喜要负责收服地方,而意思已经很明显,该杀的杀,该笼络的笼络,总之,就是让尚可喜放手去做,让辽东完全回归。而辽东之地地广人稀,山地丘陵纵横,这种占一地稳固一地的手法很合适。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后迁至河北衡水,后又随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等于一个辽东人。加上尚可喜在辽东做军将多年,而海州还是清廷给他的封地,让他收拾地方很有说服力。

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完全是周虎臣的安排,已经等于给了他权利,尚可喜很知足,他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当然,尚可喜不答应也不敢,周虎臣可不是什么以德服人的文官腐儒,他是双手沾满百万人鲜血的大明统兵大帅,杀人,甚至杀的鸡犬不留只在他一念之间。

吴云端和刘玉山的任务自然是作战,他的目标是向北挺进,而且要挺进到周虎臣给他预定的地点。一直就悠哉悠哉的张登科终于有了事干,他的骑兵这时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弘光二年三月二十八,吴云端兵出山海关。

出山海关就是闻名遐迩的辽西走廊,这是一条宽度只有十几里至三十余里的重要通道,距离三百余里。这条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当然也是历来的兵家征战之地。

自山海关北上,辽西走廊沿途最重要扼守之地分别是辽东都司辖下的广宁前屯卫(绥中)、宁远(兴城)、锦西(葫芦岛)、松山堡、锦州、义州。

明立国后,大力加强了东北地区边防建设,修筑了许多墩台城堡和长达二千三百余里的辽东边墙。地方建置,废州县,立军卫制,在山东政使司统辖下,洪武八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领二十五卫和二州。地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源相当于今辽宁省的大部。正统元年后,这些地方直接由辽东巡抚统辖,其驻地,初辽阳,后移驻广宁、山海关、宁远。

吴云端第一个目标当然是绥中,绥中的地形地势受燕山山脉制约,山地属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形成五条山脉。这些山脉呈扇形延伸,由于山脉多自西北部向东南延伸,使地势开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出现在眼前的除了山就是大小不等的丘陵,然后就是莽莽山林,沿途村落很稀疏,想找块平地都很难。这就是关外,地形复杂而又地广人稀,也是一个中原军队最不喜欢的作战环境。(未完待续。。)

第334章 蜗牛代表的时代

明军的骑兵斥候一直在前面探路,这些哨探不停穿梭在崇山峻岭和丘陵中,可除了碰到寥寥的百姓,没有发现一个清军,就是吴云端率领军队直接进入广宁前屯卫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清军士兵。

“全往北跑了!传令,让后面跟进的尚帅派一部分人西进,把这些地方先控制一下,让斥候再跑远一些,免的出现纰漏。”

交代清楚,吴云端直接在广宁前屯卫的破城之内休息了。

吴云端年轻时就在宣府一带的边墙任职,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关外比较了解,现在山海关外的情况是;建奴明显在收缩力量,由于建奴的最高指挥者正在被周虎臣和黄得功追的不停狼狈逃窜,实际上这一带根本没有多少清军,等于群龙无首。

前面八十里就是军事重镇宁远,一个经历过无数次争夺的防守重地,有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作战讲究兵贵神速,可吴云端这次却正好相反,他的速度却突然像蜗牛样慢了起来,八十里的路程竟然整整跑了三天。

这可是骑兵,骑兵三天时间跑八十里,就是大队的步卒带着海量补给三天时间也不止行军八十里,何况是骑兵。吴云端现在的速度不像作战,倒像是骑着马带着这些手下在游山玩水。

“我就是蜗牛,可蜗牛怎么了?蜗牛一样可以作战,可以轻松拿下宁远,谁敢给我打赌?就赌我这把战刀,半天时间拿下宁远,拿不下战刀就归你。”

面对某些人的偷偷抱怨,吴云端不但不以为耻,还趾高气扬的大呼着要赌上一把。

“这样吧,大人。我赌我军进攻宁远城一个时辰内拿下,拿不下我这月的俸银归您,拿下了战刀归我,如何?”

却是游击将军张登科,这个英俊潇洒的骑兵将军看不公了,他与其说是在和吴云端赌博,还不如说在对吴云端的无耻进行讨伐。

“一个时辰足够了,估计也就是几下的事情,还是大帅啊,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跟着大帅算咱们的福气!”吴云端不提打赌的事情了,却突然夸起了周虎臣。

吴云端和张登科的所谓赌博自然不会当真,只是一种无聊的消遣罢了。吴云端当然要等,要等步卒上来攻城,同时,将领们都知道,步卒上来较慢的原因是因为道路。沿途山地丘陵太多,给巨炮的运送带来了很大难度。吴云端在等火炮,只要周虎臣给他特意送来的巨兽到达宁远城下。拿下宁远也就是几炮的事情。

宁远城始建于宣德三年,这个城池略呈正方形,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分别是东面的春和门。南面的延辉门、西侧的永宁门、北侧叫威远门。各城门上都修筑着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还修有蹬道。四角则是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

当年。孙承宗和袁崇焕等督率军民在关外辛勤经营了四年,他们缮城修堡,造炮制械。设营练兵,拓地开屯,可谓劳绩显著,大见成效。据记载:孙承宗守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石)。

宁远城是一座重城,可谓城高墙厚。但对于吴云端来说,前人功过与他无关,宁远城的高度和厚度无所谓,至于清军在城头有红夷狄大炮也无所谓。

四月中旬已经是孟夏季节,在关内,这个时间已经稍稍有了暑气,应该热起来了。可宁远在海边,而且靠北,现在的宁远一点都不热,不但不热,空气还带着丝丝的舒爽,真让人有来度假的感觉。

在海风吹拂的舒爽天气下,明军的巨炮到了。

昔年,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连陷右屯、大凌河、锦州、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连山等八座城堡。原驻守明军因为朝中高官对辽东战事的无计可施和胆怯都已撤到关内,后金兵如入无人之境,未遇抵抗,直奔宁远。老奴努尔哈赤当时号称二十万大军,实领兵十三万围攻孤城宁远,而防守宁远的正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袁崇焕。当时,袁崇焕只是一个小小的宁前兵备道,正是这次孤守、死守、固守的原则让兵锋正盛的努尔哈赤无计可施而保住了这条辽西走廊。

至于当时努尔哈赤是不是受伤而败退无法考究,但袁崇焕正是因为这次不要命的顽强防守取得了这次宁远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