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问普心中有数了,这少年医术不见得有多高,但他却和游方医生差不多,治不好大病,见的病例却多,属于大病靠边走,小病最拿手。自己的风寒给他看,应该是可以的!

他伸出手来,道:“正巧老夫也得了风寒,你来号号脉,看看和你那至交好友是否症状相同!”说这话时,面带微笑。

王平安又道了声是,三指扣腕,给邱问普号起脉来。不多时,他便问:“从脉相上看,浮大而缓,确是风寒。”

邱问普和成济生一起点头,不过这也不能说明王平安医术高超,必竟风寒乃是小疾,要是号脉连这个都号不出,那还能号出什么?

王平安又看了邱问普的舌苔,问了些病症,他发现虽然屋中温暖,可邱问普却盖了三床厚被,头上又有汗珠,但他却不肯将被子拿开!

他道:“可以确诊,邱老先生患的只是风寒,而非貌似风寒的其它疾病,邱老先生不必担心!”

邱问普和成济生又一起点头,邱亭轩问道:“那应该是用成方医治,还是另开新方?”

王平安微微一沉吟,道:“无需新方,只需桂枝汤即可!”

“嗨,又是桂枝汤!”邱亭轩大失所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请来个小神医,本来期望满高,结果弄了半天,还是开桂枝汤,什么小神医,小庸医而已!

他是这样想,可却听邱问普和成济生齐声问道:“桂枝汤该如何使用?”

邱亭轩一愣,怎么回事,父亲大人和成先生怎么同时问出这话来了,桂枝汤不是不好使吗,服了后会让父亲大人流鼻血的!

成济生也走到跟前,坐到王平安的身边,问道:“是否是加减使用,要去掉哪味药,加上哪味?”

邱问普也看着王平安,想知道答案。

王平安摇头道:“确是要加减使用,但并非是加减药物,而是加大一味药的剂量。”正要解说,忽见邱问普一摆手,他止住了话头。

邱问普道:“老夫在服了两剂药无效之后,曾再开一方,和平安你一样,也是加重了一味药的剂量!”他对邱亭轩道:“桌下有团纸,你捡起来。”

邱亭轩果见桌下有一团被揉成一堆的纸团,忙捡起来交给父亲。邱问普却不急着展开,反而冲王平安道:“不如平安你先写那味药该如何使用,咱们来印证一下,可好?”

王平安道:“好啊,那晚辈就写了!”他心中明白,邱问普不再称呼他为少年人,而改叫了名字,说明他的想法,和邱问普的差不多,否则人家可不会对他这么客气,平安二字不仅代表亲切,也代表了认可。

成济生忽道:“算上老夫一个。实不相瞒,我回药铺之后,左思右想,也感是桂枝汤中的一味药,剂量上出了问题,不适用邱山主的病症,所以也写了一个方子,也是桂枝汤!”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团纸,正是他见到邱亭轩之后,藏起来的药方,那时他没有敢拿出来。

成济生笑道:“咱们三人一同印证一番,看看到底是哪味药要加剂量,又该加多少?”

邱问普点头道:“正该如此!”

王平安提笔写字,写出药名,又写剂量。在场的另三人看后,一起抽了口凉气!

……

附:樟茶鸭子

配方:肥鸭1只(约1500克),樟木屑100克,茶叶50克,川贝母10克。

制法:将盐、花椒、川贝母研粉,遍搽鸭子内外,腌渍2小时,将大铁锅置旺火上,葱平铺锅底,再将樟木屑、茶叶混合铺上,将鸭子放置木架上,离樟木屑茶叶末混合物寸许,加盖,熏10分钟,将鸭子翻身再熏,呈黄色时取出,上蒸笼,加姜块,蒸至八成熟,取出沥干水分,再放人植物油内煎炸,至黄褐色时,捞出,切块装盘,撒上花椒粉、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化痰,宽胸理气。

用法:佐餐食用。

第五十二章 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邱亭轩大吃一惊,顾不得父亲在场,叫道:“桂枝九钱?”

邱问普瞪了他一眼,当着外人面不好斥责儿子,只是使个眼色,注意风度,读书人不可如此浮躁,就算是见到泰山崩塌,也要面不改色,何况一味药物!

成济生又摸起了胡子,这回不是想偷笑,而是震惊的。他行医多年,每开药方都是慎重而又慎重,最讲究循序渐进,宁可让病患多服几剂汤药,也不会在一剂之中加大某种药物的剂量,更不要说几倍几倍的加量!

邱亭轩被父亲瞪了一眼,可心里还是惊讶,这关系到父亲的病情了,就算他想保持风度,也没法真的稳住心神。他又道:“王……贤弟,愚兄比你痴长几岁,便托大叫你一声贤弟。敢问你这如此使用桂枝,是确定治的风寒吗?”

他再想不出客气词儿了,只好这么问。虽然他不知多少药方,更没什么医术,但桂枝汤这种名方,还算是了解的。这个方子不但能治风寒,还能治别的病,药物剂量加减有别,该用多少,可不是拿笔随便写写这么简单。

王平安道:“用药因人而宜嘛,以邱老先生的症状看,加重桂枝的份量,是应该可以的!”

成济生和邱问普互看一眼,一起微微点头,成济生忽地笑道:“桂枝汤讲究的是桂芍等量,用多少桂枝,就需用多少芍药。对于这等传世名方,我是很少改动的,就算加减使用,也是小心之上再加小心!”

他将自己的纸团慢慢打开,铺在桌上,道:“其实老夫也是将这味药的剂量加重了,但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开过方子,心中打颤,所以邱公子当时来找我,我竟没有将方拿出来,反而藏入袖中。这真是年纪越大,胆子越小啊!”自嘲一句,纸团已然铺展开来,露出上面的字迹!

邱亭轩啊地一声,见纸上面写着桂枝六钱,虽比王平安的九钱少了许多,但对于治父亲的风寒来讲,也是大剂量了!

王平安看了成济生的方子一眼,脸上露出笑容,看来他俩都发现了同一个问题,只因医圣的方子太过有名,成济生不敢大剂量的加减使用,所以一开始没敢拿出来给邱亭轩,直到现在三人印证,这才取出。

邱问普按了按头,长叹一声,道:“成先生说年纪越大,胆子越小。这里老夫年纪最大,印证下来,看来还真是胆子最小的那个!”他坐直身子,将面前自己的纸团展开。

王平安哦了声,见纸上写着桂枝五钱,果然是三人中所用剂量最小的。他道:“晚辈不才,竟和两位老先生想到一块去了,原来咱们都发现,要治邱老先生的风寒,竟然是桂枝汤里的桂枝出了差错!”

成济生也点了点头,道:“不错,但还是有些小小分歧。”

邱问普是这里最见多识广的,他最后说话,却只说了四个字:“如何辨证?”

成济生冲王平安做了个请的手势,王平安是这里开剂量最大的,虽然年纪最小,但辨证药理,是不分年纪大小的,分的只是手段的高低!

王平安清了清嗓子,道:“仲景之方,千锤百炼,经过无数的辨证,那是不会错的,所以我们辨证无需从药理上说,而需从医生自身来讲。”

他看向邱问普,道:“邱老先生精通医术,风寒小疾可自行开方,这时的心态是平和的。但先用桂枝汤后,却出现不良反应,再用成先生的方后,也出现不良反应,这时再开方,心态就无论如何不会再平和了!”

邱问普慢慢的点了点头,确是如此,否则他也就不会改了药方后,却不敢再使用了。

王平安道:“邱老先生最开始,想的仅仅是如何治好病,而现在想的不光是治好病,还有如何能让自身不再受到伤害,所以你开方谨慎,所加剂量也是最小。这和医术高低无关,只是犯了自家人不给自家人看病的忌讳,不敢下手罢了,晚辈说得可对?”

邱问普叹了口气,道:“平安所说,犹如亲眼所见!”

王平安又转头对成济生道:“成先生开方,恐怕想的就更多了。邱老先生只想两点,治好病,身体不受损,而你比邱老先生还要多想一点!”

成济生唉了声,又想摇头,又想点头,实在忍不住,只好又唉了声。邱亭轩却问道:“多想了哪一点?“

王平安笑道:“我要是说出来,就是得罪人了,咱们三人心照不宣也就是了。”

成济生一摆手,道:“老夫自己来说吧。老夫多想的那点,便是开方之后,如何让我这个医生自己不受伤害!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他想起当初自己在长安时犯的那个小差错来了。

王平安轻声安慰他道:“人之常情,难免如此,成先生不必烦恼。”

邱问普也道:“成先生莫要自责,这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情啊!”他又对王平安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