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将军的借刀杀人之计,借助合纵军的力量重创秦国和齐国。秦国知道了合纵军的策略,必定全力备战,双方势必在中原打得两败俱伤。秦国固然受创,而齐国也必定伤痕累累,如此秦国短期内无法威胁赵国,而齐国也失去了攻打赵国的最好机会,赵国则乘机迅速恢复实力,不过韩魏两国肯定就此灭亡,中土将走向四国鼎立之局,未来的中原将成为四国逐鹿天下的战场。”

说到这里,南山子思路大开,霍然顿悟。

“我明白了,大将军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楚国以一己之力独自支撑合纵大军,当然有所图谋,而齐国参加合纵的目的当然是拓展疆土,所以齐楚两国都急切需要借助中原大战来消耗其它各国的实力。不出意外的话,齐楚两国肯定把未来的中土设想为三国鼎立,他们既要借助秦国的力量击杀赵国,又希望秦军能帮助他们击杀韩魏,这样秦军在两个战场作战,一旦中原大战爆发,秦军战败,那么齐楚两国就可以平分中原。”

“现在齐楚韩魏四国都希望赵国把秦军主力拖在太原,而目前匈奴人入侵代北,正好给了太原秦军再攻河北的机会,赵国因此岌岌可危,合纵军势必要在中原战场拖延时间。大将军则想方设法尽快挑起中原大战,以便把秦军主力引向中原战场,从而引导中土局势向四国鼎立的方向发展。”

盖聂沉默不语。过去南山子一直追随平原君,见识不凡,从这个策略里估猜到更多的秘密不以为奇,但两人毕竟不是主宰王国命运的大权贵,他们只能从天下大势来推断,而天下大势变化无常,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各国权贵都有自己的小利益,形势最终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

南山子冷笑,“关东六国各怀心思,这一仗还没有开始就在算计自己的盟友。看得出来,齐楚是一伙,奔着三国鼎立而去;赵燕则是另外一伙,固守四国鼎立之策;至于韩魏两国则进退失据,只能以命搏命,以死相争了。怪不得你说张良没有长进,以我看,张良不是没有长进,而是很有长进,他已经看到了中土的未来,所以他非常绝望,只能以死报国了。”

“我到南阳来的另一个使命就是阻止张良刺杀武烈侯。”盖聂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件事做完了,你我就赶赴齐国。临淄有很多老朋友,大家可以聚一聚。中原论剑,看看鹿死谁手。”



盖聂的出现让武烈侯和张良的谋划全部落空。

月黑风高之夜,盖聂带着三名弟子,南山子和残月带着十名南墨剑士,突然向潜伏在宛城的韩魏秘兵发动了袭击。

张良和张耳拼杀突围,其属下遭到血腥屠杀。

黑冰秘兵措手不及,急报南阳府和封君府。章邯和甘罗闻讯,火速封锁全城,但除了一堆死尸和韩魏秘兵谋刺武烈侯的证据外,一个活人没抓到。

天亮之后,宗越回报武烈侯,此事极有可能是楚人干的,目前宛城有实力将韩魏秘兵一扫而尽的只有楚人。

宝鼎大为恼怒,“去把南山子请来,他到底想干什么?”

宗越还没有出府,南山子就驱车而至。

“先生为何突然出手?”宗越十分疑惑,“难道张良那边出了什么变故?”

南山子笑着摇摇手,“武烈侯不过需要一个出兵的借口而已,何必非要以身犯险?如今借口有了,武烈侯随时可以出兵攻打韩国。”

“武烈侯顾忌的是咸阳。”宗越苦笑道,“一旦战场上受挫,此事会成为咸阳攻击武烈侯的借口。凡事都要预留后路,否则武烈侯何必大费周折?”

“盖聂来了。”南山子忽然说道。

宗越脸色顿变,马上把嘴巴闭上了。赵国竟然请出了盖聂,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

宝鼎听到这个消息,怒气立时消散,“消息准确?”他现在必须防备盖聂的刺杀了。

“我昨天和他泛舟白水。”南山子悠然说道,“张良的刺杀已经失败,但我欠盖聂一个人情,明天必须陪他去齐国。”

宝鼎马上意识到这里有名堂,“先生可否说得更明白一些?“

南山子也不避讳,直接说了去齐国的目的,并且有选择地透漏了合纵军的策略,“齐国随时可能参加合纵,武烈侯攻韩的速度必须要快。”

“明天我就率军北上。”宝鼎断然说道。

        第226章 出发

宝鼎急召三府官员部署攻击一事。

听说明天军队就要开拔,文武官员们神态各异,兴奋者有之,忐忑者有之,犹豫不决者大有人在。

宝鼎知道这件事关系到众人的未来,必须把中土大势说清楚,让大家齐心协力。

目前赵韩魏楚四国的合纵还没有摆到明面上,只要合纵军没有出现在战场上,都不能说合纵真正成功了。燕国在合纵一事上态度含糊,而齐国政局发生变化,临淄局势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中土大势的发展。

南山子的一番话让宝鼎对中土形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山子的使命是守护赵国,不管他藏匿于何地,又做出怎样的举动,他始终是为了赵国。这次他要到齐国去,联合关东各国的力量把齐国拖进中原战场,同样是为了赵国。他把大将军李牧的借刀杀人计透漏给宝鼎,让宝鼎对中土形势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正是因为这种了解,让宝鼎意识到历史在他的巧妙推动下发生了改变,未来中土形势的发展已经和原有的历史事实不一样了,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在中原大战中赢得胜利,而为了赢得胜利,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韩国。南山子的目的达到了,赵国的策略一步步展开。

宝鼎肯定没有退路了。不仅仅是因为他和秦王政的生死约定,而是历史因为他的出现终于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这正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他不能退,也不可能退,他只有一往无前才有机会实现拯救帝国的理想。

拿下韩国,中土大势是不是如南山子所推测的一样变化,齐国是迅速进入中原战场参加合纵抗秦,还是继续与秦国连横在中原战场上趁火打劫,取决于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的攻击速度和攻击战果。

韩国是中土七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韩国正好处在秦国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上,秦国要进入中原,必须拿下韩国,所以年复一年的战争终于把韩国打垮了。现在韩国的国土还没有南阳大,颍川一地满打满算只有二三十个城池。

以韩国现在的实力,秦国几十万大军一拥而入,韩国就没了,但秦国却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韩国,原因是秦国还需要韩国这个屏障做为中原战场的缓冲。

秦国最早极力向西拓边,是因为东扩的路上有强大的晋国。赵韩魏三家分晋,三家互相争斗,这给了秦国东扩的机会,但打赵国,韩魏掣肘;打韩魏,赵国掣肘,局面总是打不开。到了昭襄王时代,楚人和老秦人携手合作,宣太后、魏冉和白起齐心协力,终于在伊阙一战重创韩魏,在鄢郢一战重创楚国,在长平一战重创赵国,就此势如破竹,在东征战争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宣太后一死,咸阳权力失衡,政治风暴不断,东征脚步就此停下,东征战场上的局面再次陷入僵持,秦国又打不开局面了。

咸阳目前在东征策略上有争执。一种意见是求稳,把主力投入河北战场,先把赵国拿下。事实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一种意见是拿下韩魏两国,先取中原,但此策风险太大,打中原势必直接危害到齐楚两国的利益,齐楚两国一旦合纵抗秦,出现六国合纵之事,秦国可能兵败中原,假如兵败如山倒,把祖宗辛辛苦苦打下的疆土尽数丢失,那就得不偿失了。

历史上秦国在河北战场两次失利后,转而在中原战场上寻求突破,大军直扑韩国,结果出人意料,齐楚都没有出手求援,眼睁睁地看着韩国灭亡,魏国遭到攻击,最终魏国不得不割让土地苟延残喘。秦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中原腹地。其后南北夹击邯郸,赵国亡,于是统一之势再也不可阻挡。

宝鼎正是借助于历史,大胆向秦王政进言,自告奋勇到中原战场上打开局面。

秦王政同意了。咸阳拿不定主意,这时候让宝鼎到中原战场上拳打脚踢,一旦打开局面,那么咸阳东征的策略随即可以定下来,主力可以直杀中原。

宝鼎信心十足地到了南阳,一门心思打韩国,但南阳三府官员却和咸阳一样对中原战场信心不足,尤其在得知当关东诸国的合纵逐渐变为事实之后,大部分人更是胆怯,不敢打。

宝鼎处在权力金字塔的高端,很多谋划不能说出来,所以在下属的质疑面前,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