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鼎神情骤然冷肃,两眼露出凛冽寒光,“这不是宗室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有人恶意打压,把宗室搞得一代不如一代。”

公子腾看了他一眼,无奈摇头,“宗室子孙固然良莠不齐人才调落,但即便有人才,也被某些居心叵测之徒恶意诱骗,甚至故意陷害,白白糟蹋了。在外人看来,宗室风光无限,哪里知道没有出头之日的苦啊

“迟早有一天我要改变这个局面。”宝鼎冷笑道。“宗室有宗室的尊严,不容无耻之徒肆意侮辱

“公子豹老了,我也日暮西山公子腾叹道,“你又被赶出咸阳。形单影孤。即便有心改变宗室困境,也是独木难支啊。就说这次吧,如果不是咸阳有人要置你于死地,你能在外放就国的时侯还能出任护军一职?如果不是有人要看我们叔侄的笑话,我能到中原来统率大军?现在这一仗好不容易打赢了,你却又要打魏国,恐怕咸阳等着看笑话的人更多了

宝鼎隐约猜到了公子腾的心思,于是问了一句,“叔父有合适人选?如果有,马上叫他们来中原。这一仗必胜无疑,宗室也可乘机分享功劳

公子腾等的就是这句话。“我带了五个年轻人。都是来自雍城,但我怕出事,留在宛城了。”

宗室中的近支显贵住在咸阳,昭襄王、孝文王的子孙大都住在标阳,而血缘关系较远的都住在雍城旧都,这部分宗室子孙与咸阳之间就不仅仅是亲情生疏,路程较远了,而是什么都远。公子豹和公子腾都来自雍城旧都,这五个宗室估计是他们的子侄后人。

宝鼎也不问五个宗室出自何家,当即拍板,“放在你身边有诸多不便,还是放在我护军府吧。”

公子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一仗打完了,他要回咸阳,此事传开,秦王和咸阳中枢当然知道他的意图,必定对他有看法,所以他即使有心提拔宗室的人,也要小心翼翼,不能给咸阳抓到把柄。这也是他把五个宗室放在宛城的原因。宝鼎肯定会提携宗室,留在他身边最好。但这一仗打到现在。公子腾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不但要把五个宗室马上交给安鼎,还要他们一直跟着宝鼎拿战绩,将来这批人回到咸阳,就能成为宝鼎的左膀右臂。

“既然大梁肯定可以拿下,你把婴也叫来吧公子腾建议道,“这孩子和你一样,从小吃苦,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培养好了。也能给你分忧解难。”

“小他太小了宝鼎犹豫道。

“十一岁了,不小了。”公子腾说道,“眼前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能拉一把就拉一把,毕竟他父亲和你父亲一样,都是因为咸阳宫而蒙受不白之冤。你父亲最后死在了长城,也算为国捐躯,但成蛟肯定回不来了。大军杀到邯郸后。成蛟生机断绝,也只有自杀。让人痛苦的是,他即使死了,也是大秦的叛逆。宗室子孙受此冤屈,死不瞑目啊

宝鼎心里很痛,很难受,脸色愈发难看。

“你要担心一点公子腾说道,“攻灭韩魏,拿下中原,你也算功高震主了,再加上你身份特殊,背后又有老秦人的鼎立支持,大王肯定非常忌惮,咸阳那些无耻之徒如果要设计陷害你,你恐怕难逃覆灭之祸。”

宝鼎听出了话里的意思。目露感激之色,“我师傅韩非子曾对我说过,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蠢驾舟而去,临行前劝告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文种不听。果遭杀身之祸。叔父的意思我明白,在我没有准备好之前,我即使有机会也不会横扫天下,养寇方能自重。”

公子腾大感欣慰,连连夸奖。“好,好。你今年才十七岁,我很想看看,十年后,你将有怎样的一番做为。”

“我和大王有约定宝鼎说道,“十年后,我帮他一统中土。然后我要回咸阳,做我想做的和必须要做的事。



        第239章 各怀鬼胎

蒙武、蒙毅父子在营中设宴款待冯毋择。

去年秦军再败河北,蒙武主动承担了罪责,自请降爵降职,军中将率因此侥幸逃过一劫,冯毋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调任汉中郡守,从军队转到地方。

这不过是冯氏暂避风头的权宜之计,就像蒙武以将军一职兼领三川郡郡守一样,都是秦王和关东一系以退为进的策略。既然本系力量无法掌控主力大军,那就发挥本系力量的特长,掌控地方郡县,伺机卷土重来。相比较而言,秦王和关东人宁愿在军中退让一步,也不愿意丢掉地方郡县。地方郡县是否忠诚和遵从咸阳中枢才是维持和发展“法治”这个核心国策的关键所在。假如地方郡县对咸阳中枢阳奉阴违,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南阳和南郡一直是楚系根基之地,楚系力量非常庞大,虽然不至于和中枢分庭抗礼,但冲突时有发生,秦王和中枢为此绞尽脑汁想撕开这个口子。秦王把南阳做为武烈侯的封邑,实际上就是想利用武烈侯来打碎楚系这个“堡垒”,不管最后武烈侯和楚系是互相厮杀还是武烈侯败于合纵军之手,最终的赢家都是中枢。

秦王政这个计策可谓高明,如果成功了,可谓一石多鸟。老太后和楚系外戚马上反击。老太后说服了武烈侯,两家结盟抗衡,虽然楚系为此付出了南阳的控制权,但赢得了武烈侯这个盟友,迫使武烈侯不得不在王统一事上做出让步。将来,楚系外戚如果拿到了王统,获得的利益之大岂是一个小小的南阳可比?

然而,不论各方势力如何谋划,包括武烈侯自己,若想谋划成功,都必须依赖于中原局势的变化。谁能牢牢控制中原局势,谁将赢得最终的胜利。

这时候,楚系外戚的庞大实力得以展现,武烈侯借助楚系的帮助,巧妙利用楚国内部的矛盾,让关东诸国的合纵得以成功。接下来中原局势就被武烈侯所控制,他利用一场刺杀发动了对韩国的报复性攻击,继而迫使合纵军仓促出战。方城隘口的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也让武烈侯的谋划变成现实。

武烈侯的谋划成功了,那么秦王和中枢的谋划就失败了,至于楚系外戚的谋划则顺利展开,距离老太后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秦王和中枢在为中原大捷高兴的同时,也为武烈侯越来越庞大的实力而担忧。武烈侯的实力大了,势必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中枢来说都不是好事。

此仗轻松获胜完全得益于武烈侯的军事天赋,谁能想到他竟然用一把大火烧毁了合纵军吞并了韩国?如此天赋世所罕见,假以时日,武烈侯的功勋恐怕要超越武安君。武安君功高盖世,为什么却惨遭诛杀,咸阳中枢当然一清二楚,而武烈侯恐怕就是第二个武安君,所以中枢现在愈发重视武烈侯了,为防患于未然,他们不得不早作准备,未雨绸缪。

就在这个时侯,武烈侯要打魏国了。

咸阳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从中原战局来说,此刻攻打魏国的时机非常好,困扰咸阳的钱粮问题因为韩国的灭亡和楚国的失败而得以解决,这个时候不打魏国,那就是咸阳的重大失策了。

攻打魏国的最大变数就是齐国是否出兵救援,由此带来三种后果,一是重创了魏国,为下次攻打魏国打下良好基础,二是败于以齐赵燕为主的合纵联军之手,将前期战果尽数丢失。

还有一种就是最好的结果了,那就是攻克大梁,灭亡魏国,但这种结果让咸阳最为纠结,心情非常矛盾,可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快乐的是秦国拿到了中原大片土地,占据了统一中土的最大优势,痛苦的则是武烈侯的功勋更大了,武烈侯连续两次击败合纵军,连续吞并两个王国,如此功勋意味着什么?

武烈侯向来高瞻远瞩,一直以来他最大的追求就是统一中土,而统一中土带给咸阳的就是权力和财富的暴涨。咸阳中枢很清楚,武烈侯其实根本看不上咸阳现有的权力和财富,他着眼于未来,他要在中土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个利益甚至超过了咸阳现有的权力和财富。

武烈侯要打魏国,要在三年内灭赵,要在十年内统一中土,他的誓言最早在咸阳就是一种年少轻狂,更有一种舍命相搏的疯狂,但现在他就像一座高山,以一种无可匹敌的浩然气势向咸阳宣战。

咸阳敢不敢应战?秦王大手一挥,果断决策,打!

打是肯定要打,但中枢必须预先做好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战果制定不同的对策。打败了,武烈侯只有任咸阳宰割了,但怎么“宰割”大有学问;打平了,咸阳就要为遏制武烈侯而谋划;打赢了,咸阳痛并快乐着,遏制武烈侯的难道就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