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邯负责整编魏国降军,利用这些降军拆除魏长城和部分关隘。

熊庸负责把魏王增、魏国宗室和公卿大臣并大量战利品押送咸阳。

杨端和奉命与齐军谈判,蒙武则与楚军谈判,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缓和边境局势,以便秦军全力稳定中原。

一个月后,咸阳令书达,秦王和中枢终于在爵位封赏上做出重大变革。

上将军王翦爵封第十八等大庶长,国尉尉僚、桓齮、司马锌、白览、公孙豹、麃(biao)公等一批老将和蒙武、杨端和、王贲、羌瘣(hui)等正当盛年的将军们爵封第十六等大上造,中原战场上的曝布、魏起、章邯、熊庸等各级将率连升二级爵,辛胜、冯毋择等人各升一级爵。

军中统率升爵了,朝中文官也要赏,爵位跟着往上升。军中统率高兴,公卿大臣们更高兴,宝鼎也是如愿所偿,以他的估计,按这样的升迁速度,统一后大秦应该有一大批君侯,这将大大有利于郡县与分封共存制度的推行。

不过,苍头的密信却让宝鼎隐约感到了一丝不安。苍头在密信中说,如此赏爵,获利最大的是前线统率,老秦人将因此出现君侯一级的军功显贵,这是秦王、宗外戚室不愿看到的事,士卿贵族们就更不愿看到了。

过去因军功而爵封君侯的只有武安君白起,而其他爵封君侯的不是宗室就是外戚,剩下就是大贤,诸如商鞅、张仪、范睢、蔡泽和吕不韦等历任的大秦相国、丞相。

武烈侯攻克中原,灭韩吞魏,功勋的确显赫,但也因此打破了封爵惯例,军功贵族将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崛起,这势必影响未来的咸阳政治格局,文臣武将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将成为朝堂矛盾的焦点,由此产生的激烈交锋必将改变各方势力原有的利益团体,一旦旧利益团体分裂或崩溃,政局必定随之一变,廖园将如何选择?

宝鼎陷入沉思。国策改了,政策改了,受利群体变化了,政局也就变了。政治就像奔腾的河水,随地形地貌而改变其流向流速,假如引导失误,疏浚延误,必有灾祸。咸阳中枢肯定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不再从中阻碍,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如此获利者赞美自己,而获利较少者甚至没有获利者必定怨恨自己,时间一久,文臣武将对待自己的态度泾渭分明,自己在咸阳的影响力有可能因此而得以削弱。

“步步危机啊。”宝鼎长叹。他的前世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蚁蝼小民,对这种身居高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任何体验,如今一步登顶,周旋于争权夺利之中殚精竭虑,每每回首,当真是心惊胆战,不胜惶恐。然而,现在没有回头路,中原也是方兴未艾,百废待兴,要做的事太多,千头万绪,也顾不上咸阳了,先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定,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

就在此刻,从北方传来消息,代北地震了,大地震,房屋城垣倒塌,人畜死亡无数,赵国举国震惊。邯郸无奈之下甚至产生了抛弃代北的念头,李牧毫不犹豫,一边派人向秦军议和,一边全力救援代北灾区。邯郸也行动起来,向齐燕楚三国紧急求援。

敌国有天灾大难,此刻趁火打劫就是不仁不义,发不仁不义之师不但遭天下唾骂,更可能遭天谴,所以自古以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不义之师的诸侯国还真是屈指可数。

秦王政即刻下令,北方大军火速罢兵,退守太原。

上郡、北地郡的北疆军择机威胁河南之地的匈奴人,迫使代北方向的匈奴人止步于阴山长城一线,以便赵国在代北救灾。

南部军则撤回河内,中原军队撤过大河。

秦国摆出的这副仁义面孔虽然没有赢得赵国的感激,但让东方四国松了一口气,今年的战事总算结束了。

秦齐、秦楚迅速达成友好盟约,齐国、楚国从边境撤军,而秦国的地方军也急速返回各自郡县,回家参加秋收。

十万蓝田主力留在大梁、新郑和陶三座大城,镇戍中原。宝鼎要留他们在中原做常备军主力。

        第247章 我要救人

中原战事暂时结束,各国使者的车驾又在大道上往来飞驰。

楚国使者赶到大梁,要求武烈侯释放李园。秦王已经同意释放,不过时间由武烈侯掌握,原因无非是逼着楚国尽快把赎买物资运到中原。如今楚国只剩下最后一批物资没有送达,他们这时候提出释放李园也是合情合理。

武烈侯没有马上答应,他在等太后的答复。太后叫他杀李园,秦王叫他放李园,他本人也想放回李园,毕竟放回李园对秦有利。

武烈侯没有等到太后的书信,倒是等来了南山子和少师残月。

武烈侯今非昔比,一个靠累累战功和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所炼铸的君侯,其威严足以震摄天下,即便是南山子再见武烈侯,也是恭敬有加,在言辞礼节上不敢有丝毫怠慢。少师残月虽出身显贵,但家道败落,孤身一人流落天涯,见到武烈侯当然更是不堪。

武烈侯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自攻克大梁后不要说南山子和少师残月这等奇人异士,就连桓齮、司马锌等老将对他也是毕恭毕敬,再不复过去那种亲热态度了。

“代北的情况怎么样?”宝鼎与南山子残月稍加寒暄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代北地震,中土震惊,南山子肯定要去赵国,再说韩魏都灭了,他留在齐国游说还有意义吗?

“我没有去代北,不过听说很惨。”南山子黯然叹道,“邯郸救援不力,代北大量难民南下河北,形势非常严峻。”

宝鼎望着南山子那张憔悴的脸庞,从他黯淡的眼神里看到了浓浓的悲伤和绝望。这次回邯郸,南山子所见绝不仅仅是困窘的形势,恐怕还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连续三年的秦赵大战让赵国付出了惊人的损耗,今年好不容易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北有匈奴人乘虚而入,南有合纵军战败中原,韩魏两个盟国灭亡,让赵国首尾难以兼顾,形势恶劣到了极致,此刻代北大地震等于雪上加霜,而邯郸各方势力在如何处置遭到北虏和天灾两重打击的代北问题上肯定各有主张,激烈的朝政恐怕让赵国焦头烂额,未来在赵人的眼里可能已经是暗无天日了。

“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宝鼎神情严肃,语气低沉。

南山子迟疑不决。他是来求援的,但武烈侯是赵国的敌人,向敌人求援,敌人会伸以援手吗?

“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我或许可以出手相助。”宝鼎说道,“无论何时何地,庶民无罪,他们是无辜的,救助无辜是天经地义的事。”

南山子吃惊地望着宝鼎,目露喜色。武烈侯就是与众不同,一般这个时候做为敌人袖手旁观,不趁火打劫就算难能可贵了,武烈侯竟然愿意出手相助,太不可思议了。

“邯郸要放弃代北。”南山子急切说道,“这其中牵扯到代北和邯郸的旧日恩怨,牵扯到李牧和邯郸之间的明争暗斗。李牧为此怒不可遏,公开违背邯郸意愿,不惜一切代价救援代北,李牧因此和邯郸的矛盾骤然激化。”

从邯郸目前的现状来看,继续守住代北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代北的云中基本上陷入匈奴人之手,而代郡和雁门又在地震中遭到重创,邯郸如果不放弃代北,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进行赈济和修复,还要投入一定的兵力抗击匈奴,但秦军在太原和中原两个方向对河北形成了包围,一旦邯郸背上了代北这个大包袱,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邯郸看来,放弃代北,全力戍守河北,方可维持中土四国鼎立之局,反之,救援代北,等于自缚手脚,自陷困局,赵国国力将因此再度下降,根本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击了。

另外代北是李牧的根基之地,平原君的旧势力也在代北,邯郸放弃代北等于断绝了李牧的根基,邯郸由此可以有效遏制李牧。

李牧不愿放弃代北,有他的战略意图。赵国坚守代北,可以从雁门方向威胁太原,迫使秦军分兵戍守,没办法集中所有力量攻打河北。其次匈奴人也是可以利用的盟友。匈奴人在河南之地遭到秦人的打击,如今又被秦军牵制,无法拿下河西的大月氏,为此匈奴人急切想扭转局势,假如赵国借此机会放弃云中,与匈奴人,必定可以稳定代北,而匈奴人则可以对秦国的上郡形成夹击之势,打破秦军对河南之地的钳制。最后代北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赵国必须留一条退路,一旦秦军攻克邯郸,拿下河北,赵王和军队还可以退守代北,延续国祚,以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另外李牧也有私心,代北是他的根基之地,离开了代北人的支持,他的实力将大打折扣。代北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