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意见,宝鼎答应见他们,但因为事情太多,此事便一拖再拖。

“郭氏急切想见到武烈侯。”张鹿说道,“你也知道河北现状。郭氏急于见你,恐怕与河北灾情有关。”

“我要见他也是为了此事。”宝鼎说道,“你马上替我安排一下,越快越好。另外,朱氏和端木氏是否在大梁?”

“他们两家都在大梁。”张鹿停了片刻,犹豫着问道,“不过,武烈侯了解最近临淄的局势吗?”

宝鼎疑惑地望向张鹿,“有我不知道的事?”

“临淄最近与邯郸来往密切,听说临淄建议邯郸,一旦河北受灾严重,就把难民尽可能输往中原,以转嫁灾祸。假如我中原封锁大河,难民可由齐国过境,再转入中原。”

“此事当真?”宝鼎吃惊地问道。

“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张鹿忐忑说道。

“朱氏和端木氏告诉你的?”

张鹿轻轻点头。

“这么说是确有此事了?”宝鼎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这可以理解。”张鹿苦笑道,“假如老天一定要惩罚中土,河北旱灾发展为大饥荒,那么赵国根本没有解决之力,转嫁灾难于中原是邯郸唯一的办法。可惜中原人至今不重视这次大灾难,以为有一条大河就可以高枕无忧。”

宝鼎长叹。如此一来天灾演变为**,天灾**一齐爆发,苍生何其苦矣。

宝鼎不知道历史上这次大饥荒所造成的伤害有如何严重,但从现实来看,这次大饥荒应该给当时的赵齐韩魏四国都造成了致命伤害。韩国因此不战而降,而秦国也没有趁势攻打魏国,可能是任由魏国去承担灾难了,毕竟在此刻全取中原就必须承担救济难民之责,这会严重损耗国力。如今历史在宝鼎手中改变了,宝鼎拿到了提前攻克中原的功劳,却因此承担了此次大灾难给中原造成的伤害。

张鹿看到宝鼎神色忧郁,沉默不语,于是小心翼冀地问道:“武烈侯,今齐国介入,大河南北局势发生了变化,大河已经无法阻碍难民南下。武烈侯是不是适当提醒一下军政官长们,请他们重视此事,重拟戍守中原之策?”

宝鼎想到的却是更多。难民涌入中原,中原混乱,齐国的军队可能会趁势发动攻击,楚国也有可能在背后捅上一刀,中原危矣。现在中原的危机不仅仅是天灾**了,还有敌国的虎视眈眈。

“齐国大河一线的郡县可有灾情?”宝鼎问道。

张鹿摇头,“齐国倒是风调雨顺。河北灾民南下逃荒,齐国也是可去之地,但齐有长城相阻,假如难民从平原津渡河而来,向东就要面对齐国那道无法逾越的高墙,所以只能西进中原。”

宝鼎苦笑无语。这就是改变历史的代价。原以为改变历史可以有助于自己控制大局,有助于自己拯救中土苍生,谁知天道威力无穷,自己倚仗先知先觉在中原所取得的战果,瞬间便被天道摧毁得一干二净。

天道不可违?未来的帝国不可挽救?中土苍生必定要遭到一场无边浩劫?

一种无力感从宝鼎的心底涌出,霎时袭遍全身,让他异常颓丧,让他几乎产生了放弃一切逃出这个时代的念头。这只是第一次大饥荒,一年多后还有第二次大饥荒,以目前中土的力量,以大秦现有的国力,以自己现在的能力,根本无力去拯救芸芸苍生。

天道何其残忍,以如此惨痛的代价获取的统一,又是何其的脆弱。







        第270章 谁被抛弃?

第270章 谁被抛弃?

武烈侯很快见到了赵国郭氏的郭奉。

郭奉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健硕,一张白净的圆脸,两尺长髯,气质沉稳,言辞间颇为谨慎。

双方寒暄几句后,武烈侯开门见山,直接问到了河北现状。

自从去年秦国主动援助代北后,秦国武烈侯和赵国武安君缔结停战协议,虽然这个协议是由两**方统率达成的停战约定,但两国大王和中枢事实上都予以认可。两国算是议和了,暂时不打仗了,不过两国使节并不往来,秦赵还是处于敌对状态。

这种局面是秦国故意造成的,特别重视李牧和代北军,但轻视赵王和邯郸中枢,这是公开离间,蓄意挑起赵国内部的矛盾。赵国上下明明知道这是秦国的离间计,却因为复杂的利益纠葛而自陷罗网,实在让赵人扼腕叹息。

将相失和已经是赵国公开的秘密,但无论是李牧还是郭开,都保持着极大的克制,尽可能缓和彼此间的矛盾,然而,老天要惩罚赵国,惩罚了代北又惩罚河北,灾难再一次将临,将相之间为了国祚安危,矛盾空前激烈。

郭奉并不隐瞒,把邯郸政局简要告之。赵国朝野上下已经认定今年河北的大灾不可避免。李牧和燕国太子丹、齐国上将军田藩经过多次密议,奏请邯郸向中原转嫁灾难,把成千上万的难民赶进中原,混乱中原局势,继而攻击中原,给秦国以致命一击。

赵王和国相郭开、副相春平君等中枢大臣反对这一计策,因为这个计策背叛和放弃了赵国灾民,这必将引起人心的背离;其次,它会激怒秦国,假如秦国因此丢失了中原,必定向赵国发起疯狂报复,而赵国难以抵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此策将导致赵国人口的巨大损失。土地和人口是王国赖以存在的基础,人口的损失短期内根本没办法弥补,这将进一步消耗国力,导致国祚难以支撑。

赵王和中枢大臣们的策略是以土地换取秦国的援助,以代郡之地换取秦国的粮食和物资。

赵国在太行山以北就剩下一个代郡,而代郡刚刚经过大地震,基本上是一片废墟,以一片废墟之地和上百万饥饿困窘的灾民来换取粮食和物资,拯救河北灾民,这显然是一笔划算的交易。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赵国送个秦国一个代郡吃亏了,其实现在赵国已经失去了对代郡的控制,赵国无力救助和重建代郡,而代人则对秦国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今日的代郡实际上就是秦国的囊中之物,秦国任何时侯都可以轻松拿下此地。如其将来给秦国攻占,倒不如现在卖个好价钱。另外李牧失去代郡,失去代北最后一块根基之地,其实力将遭到重击,邯郸随即可以遏制甚至控制他。

秦国拿到了代郡,就要投入大量钱粮物资去救助和重建,与此同时,中原受灾,另外它还要受到河北大灾的连累,齐楚两国还有可能乘机攻击,因此中原就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秦国还要给赵国粮食和物资,那么可以想像,无论秦国的国力有多强,也经不起如此折腾,这样一来,秦国也就暂时失去了征伐的能力,赵国将因此获得喘息的时间。

这两个计策都有可取之处。李牧以灾民性命为代价夺取中原,确保赵国安全,此策激进而决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同归于尽,也要奋战到底。赵王和中枢大臣则以土地换取灾民的性命,此策虽然保守,但较为稳妥,一旦运作成功,各方都能受益,不过受益各有大小而已。

“武烈侯作何选择?”郭奉直言不讳地问道。

宝鼎沉默不语。他当然不能接受李牧的做法,但也没办法接受邯郸的计策,此策等于让赵国成功地把两个大灾难转嫁给秦国,而秦国的国力将被消耗殆尽,统一大业将就此停滞甚至变得遥不可及。

“去年武烈侯出于仁义,毫不犹豫地帮了李牧一把,但今年李牧又是如何报答武烈侯的?”郭奉看到宝鼎不说话,当即质问道,“难道武烈侯愿意看到中原得而复失?武烈侯失去了中原,付出的代价恐怕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失利吧?”

众敌环伺啊。宝鼎暗自苦叹,中原果然是四战之地,想在这块地方站稳脚跟太难了。秦国是中土的众矢之的,任何时候任何诸侯国都在想方设法算计秦国,然而秦国又岂会中计?

“事实是,秦国目前在代北不想背上代郡这个大包袱。”宝鼎字斟句酌,慢慢说道,“在中原,秦国有能力自救,将这场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秦国也有实力保护中原。齐国想趁火打劫,恐怕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自食恶果。”

郭奉目露苦笑。他当然知道武烈侯不是能轻易说服的对象,但今天好不容易见到武烈侯,务必鼓动如簧之舌,竭尽全力。

“这场灾难,恐怕比武烈侯想像的要严重得多。”

“我已有预感。”宝鼎淡然说道,“我正在做万全准备。”

“邯郸在灾难彻底爆发之后,假如没有足够的粮食和物资,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灾民蜂拥南下。”

“我知道,大河挡不住饥民求生的脚步。”宝鼎点头叹道,“中原大劫将至啊。”

“武烈侯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