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个命令刚刚送到邯郸,邯郸城就被包围了。北疆军统率羌廆(hui)率军突破了滏口陉要隘,杀到了邯郸城下,与武烈侯顺利会师,这大大加快了包围速度。

赵葱和颜聚无心再守邯郸,指挥大军连夜突围而逃。



正月十二,秦军四面攻打邯郸城。半日之内,攻克邯郸。

入暮之后,各军统率齐聚行辕,兴奋激动之余,对武烈侯更是钦佩到了极致。武烈侯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短短时间内不但逆转危局,还攻克了邯郸,基本上完成了灭赵大业。很多统率至今还陷在这种惊天逆转中,不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惊天逆转背后的秘密知者甚少。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攻击策略的改变,而策略之所以改变,就在于武烈侯有决心放弃中原。谁愿意放弃中原?咸阳中枢不愿意,中原的军政官长们更不愿意,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秦的兴衰。

不愿意放弃中原,导致中原二十万大军有十三万兵力用作镇戍,投到河北战场上的兵力不过区区七万人马,这导致河北战场陷入僵局。

武烈侯奉命重返中原,对于他来说,他也想守住中原,但守住中原的唯一办法是主动出击,以河北战场的胜利来确保中原的安全。继续被动防守的结局是两者皆失。此策一般人提出来咸阳不会同意,偏偏咸阳要乘机打倒武烈侯,于是抱着宁失中原也要打倒武烈侯的决心,咸阳也就顺势改变了策略。

其实到目前为止,在前方攻城拔寨的就是中原二十万大军,那三十五万由灾民组建的新军至今一箭未发,纯粹是扯着虎皮做大旗,跟在后面狐假虎威,但其威慑作用却是发挥到了极致,彻底摧毁了赵人以死卫国的信念。

大帐内,武烈侯站了起来,拍拍手,示意众将安静下来。

现在武烈侯的威望太大了,即便是一帮老将军对他也是心服口服。帐内顿时安静下来,众将都兴致勃勃地望着武烈侯,等待他讲解下一步的作战部署。长城攻克了,邯郸也拿下来了,但众将心里都清楚,赵国的主力大军还在,只有击败了李牧,围歼了代北军,才算真正摧毁了赵国。

“不要去关注中原。”宝鼎一开口,下面的统率们忍俊不禁,哄堂大笑。

的确,在这之前,统率们最关注的就是中原,唯恐齐楚两国抄了自己的老巢,但谁也没想到形势逆转得如此之快。现在秦军攻克了邯郸,这个消息很快将传遍中原,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齐楚两国出兵攻击,这帮统率们也无所畏惧了。我把中原让给你如何?你只要敢进来,那接下来的雷霆一击足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李牧,是李牧的代北军。”宝鼎手指地图,“赵王迁已经北逃,现在他可能在东阳,很快他就要逃到中山。”宝鼎的大手在地图上的呼沱水用力一划,“这就是我们的决战战场。”







        第309章 不战而退

第309章 不战而退

历史上的河北大战,就是秦军先在南线由杨端和和羌廆(hui)包围并攻克邯郸,同时王翦在北线牢牢牵制了李牧的主力大军,而赵王迁和中枢则逃亡到东阳。随后李牧被赵王诛杀,王翦在呼沱水一线击败了赵国的主力大军,与南线秦军合围东阳,俘虏了赵王迁,灭了赵国国祚。

通过一些史籍记载来仔细分析这场大战,不难发现赵军在南线的防守兵力有限,毕竟南边有长城,有邯郸大城,而北线则无险可守,所以不得不屯驻重兵以坚守。秦军历任统率蒙骜、桓齮、蒙武和王翦都是选择由井陉方向越过太行山,沿着呼沱水杀进河北腹地,但蒙骜因此战死,桓齮和蒙武先后大败,这次王翦杀进来之后,同样被阻挡在宜安一线寸步难进。

赵王迁和中枢逃离邯郸暂避于东阳,紧跟在李牧后面,这一策略并无错误。邯郸丢失并不意味着赵国就灭亡了。当年楚国在白起的攻击下丢掉郢(ying)城,不得不先后迁都于陈和寿春。虽然楚国的都城因此迁移了,但实力犹存,至今还是中土大国之一。在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暂避锋芒,徐图大计是明智之策。

赵王迁带着中枢,李牧手中有军队,这两者结合到一起,赵国就没有灭亡。邯郸丢失,赵军即便战败于呼沱水,赵王还可以退守中山,与燕国联手抗秦。邯郸是重灾区,而中山地处河北北部,灾情并不严重,撤到中山对赵军有利。另外,中山背靠代北,东北方向与燕国接壤,退可以北上代地,进则可以得到燕国有力支援。

赵王迁的防守策略和他离开邯郸暂避东阳之举都还在原有的历史轨迹上,但武烈侯集结中原所有力量北上攻击却导致这一战的历史轨迹发生了严重偏离。赵王迁面对南线秦军凶猛的攻势,果断撤离南线守军,放弃了邯郸,这一策略可谓高明,而这正是历史轨迹严重偏离之处。

历史上杨端和和羌廆包围邯郸后,邯郸守军据城坚守,就此牢牢拖住了南线秦军。南线秦军无法北上与王翦的北路军会师,那么就给赵国赢得了扭转战局,反败为胜的机会。这时候只要李牧能击败王翦,河北战局必定颠覆。

然而此刻赵王迁和李牧对形势的理解完全不一样。赵王迁显然是想利用邯郸拖住秦军南线主力的机会,说服李牧和他一起撤到中山,据中山而坚守。这就像当年的楚国放弃京都郢(Ying)一样,为了确保国祚的存亡,宁愿放弃京都,不与敌人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邯郸就像一块肥肉,秦军要想吞下这块肥肉,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而更重要的是,邯郸及其周边地区饱受大饥荒的肆虐,秦军即使打下来,也不过是一片废墟。秦军要想在这片废墟上立足,不但要解决灾民的吃饭生存问题,还要应对赵燕齐魏四个对手的围攻,所以只要赵国能在中山坚持下来,未来的形势对秦国并不利。

赵王迁和赵国中枢的这一想法显然没有错误,虽然保守了一点,但可以确保赵国国祚得以延续,而李牧显然不同意,他在河北战场上的连续胜利让他和他的部下们对击败秦军充满了信心。只要邯郸利用坚固的城池咬牙坚守,只要邯郸拖住南线秦军主力,不断地消耗秦军,只要战局继续僵持下去,那他肯定能找到机会击败王翦,从而颠覆战局。

矛盾最终激化了。赵王迁得不到李牧的支持,他就无法控制代北军,而代北军是戍守赵国的最后一支大军,失去这支大军,赵国败亡在即。赵王迁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下令剥夺李牧的兵权。李牧拒不交出兵权。赵王迁无奈,只好杀了他,撤了代北军副统率司马尚的军职,让赵葱和颜聚指挥这支军队。

内讧导致军心大乱,军心大乱导致大军崩溃。王翦抓住机会,击败了代北军,俘虏了赵王迁,于是邯郸只好投降。

今日河北战局是否还是按照这个历史轨迹发展?答案是否定的。

武烈侯集结中原全部力量北上,南线秦军号称六十万,邯郸拿什么防守?虽然李牧还是坚持固有的防守策略,以邯郸拖住南线秦军,他在北线寻找机会击败王翦,但赵王迁和赵国中枢不会陪他一起疯狂,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国祚亡于旦夕之间,所以赵王迁毫不犹豫,下令弃守邯郸,命令赵葱和颜聚带着邯郸守军撤到东阳。

接下来战局如何发展?

武烈侯轻松拿下邯郸,其六十万大军继续北上,试图与北线秦军合围赵军。赵王迁还会坚守东阳?李牧还会固执己见?显然不会了,也就是说,武烈侯妄图重演历史,以严峻形势逼迫赵王迁诛杀李牧的计策基本上失败了。

李牧看到邯郸丢失,他还有条件继续与王翦对峙吗?他还有时间寻找击败王翦的机会吗?没有,李牧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他只有扈从赵王迁撤到中山,据中山而坚守。

秦军南北两线大军会师,是继续北上攻击还是暂时停战?答案同样很明显,在今日中原局势下,秦军不可能再北上攻击了,也没有足够的钱粮去攻击了。

河北大战结束了。



武烈侯的目的达到了,他在大帐里意气风发,叫统率们不要再去关注中原,与统率们兴致勃勃地商讨决战之策,但他心里想的却是中原,却是如何利用接下来的形势去影响和改变大秦国策。

“天一亮,大军全速北上,直杀东阳。”

武烈侯命令一下,统率们轰然应诺,然后兴冲冲地告辞而去。

武烈侯留下了桓齮、司马锌。这两位老将军的任务是镇戍邯郸,为呼沱水前线运送粮草辎重。

赵高端上热气腾腾的甘醪、燕麦饼。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