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僚上奏秦王政,引咎请辞。

但风暴已经来了,从赵太后暴毙的那一刻开始,尉僚就已经失去了“退却”的机会,他已经被卷进了风暴的漩涡,生机渺茫。

秦王政从悲愤中逐渐冷静下来,但他和尉僚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对呼啸而至的风暴,他也被卷进了风暴的漩涡之中,他已经完全被风暴所控制,根本没办法阻止风暴,更不可能扭转乾坤。

夜深人静之刻,他跪在母亲的灵柩前,无声流泪。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突然间寡人就失去了一切?



秦王政突然召见廷尉卿李斯。

“寡人能否留下太尉?”

李斯黯然无语。他感激秦王,感激秦王在这个时候单独召见他,在他几乎绝望的时刻再一次拯救了他,但尉僚绝不能留下,那对咸阳来说肯定是一场灾难。

“大王还记得应侯范睢吗?”李斯低声说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大王如果像昭襄王一样与大秦律对抗,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政神情木然,眼里露出一丝不甘之色。他输了,在最得意的时候输了,输在了天命上。尉僚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仅次于吕不韦,尤其在吕不韦离去后,尉僚更是成为他的股肱之臣,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就,但吕不韦被熊氏外戚打倒了,尉僚却败于天命,时也命也,徒呼奈何。

李斯看到秦王政沉默不语,暗自咬牙,忐忑不安地补了一句,“大王,武烈侯至今对此事还没有做出反应。”

武烈侯一旦做出反应,联合北疆、河北、中原、东南各地的军政官长向咸阳展开猛烈“攻击”,秦王政必定招架不住,那时失去的就不是尉僚,而是权力。

“他想干什么?”秦王政冷笑。

李斯迟疑片刻,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醒秦王政,“太后薨亡不仅仅与尉僚有关。”

太后暴毙的直接原因是秦王政听信徐福之言追求神仙道。此事爆发后,不管秦王政如何悲痛,也不管秦王政如何杀戮,都无法逃避罪责,所以秦王政经此一事后,威信已经遭到重创。几个月后,当此事在各地传开,不论是中央官员还是地方官长,也不论是普通士人还是闾左贫贱,都会耻笑秦王政,秦王政的权威将骤然暴跌,这个后果对秦王政来说可谓是致命一击。

李斯提醒秦王政,你的威信不再,如果你不能迅速拿出对策进行弥补,那等于拱手送给武烈侯一个反制咸阳宫的机会。武烈侯为什么至今没有做出反应?是因为时机还未到,时机一到,武烈侯拔剑进攻,咸阳宫必遭重击。

秦王政冷冷地看了李斯一眼,脸上慢慢露出一层浓浓的苦涩。

“天之骄子,天运眷顾,寡人奈何?”

李斯想到武烈侯这几年所创造的一系列奇迹,也是暗自叹息。本来这一次秦王政是稳操胜券,谁知晴天霹雳,一道天雷击中了秦王政,把他彻底打倒。自此以后,秦王政若想重建无上威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李斯不禁想到了昭襄王。昭襄王时代,内有穰侯魏冉和华阳君熊戎,外有上将军司马错和武安君白起,这都是一代人杰。相比起来,范睢的功绩却乏善可陈,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但昭襄王要集权,听信了范睢的建议,固干削枝,把这一帮功臣连杀带赶,结果昭襄王的威信轰然倒塌,给大秦带来了一场深重灾难。

大王的威信一旦倒塌,绝无再建的可能,尤其秦王政是在人伦的“孝”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其严重性可想而知。



秦王政下令,罢黜太尉尉僚,责令就国。

尉僚因功封侯,食邑蓝田,此次举察不力,理所当然要离开京城。

秦王政试图保住尉僚,保住关东势力,但事态的发展已经失控,秦王政低估了朝堂各方势力要乘着这个难得机会打倒关东系的决心。

武烈侯保持沉默,武烈侯长时间的沉默对咸阳造出了极大的压力。

武烈侯背后的势力过于庞大,他所在的利益集团发展到今天,即便是武烈侯本人也难以控制。这一次,当他长时间的沉默之后,他背后的利益集团终于领悟到了武烈侯的意图,这个庞大的势力终于爆发了。

对于敌人,就要杀伐果断,就要彻底击杀,绝不给他们任何反扑的机会。

留在朝堂上的熊氏外戚力量跳了出来,他们怀疑尉僚是东方诸侯国的“奸细”。前有范睢以“固干削枝”之策诱惑昭襄王诛杀功臣,导致大秦遭受空前重创。其后有吕不韦以修建洛泾大渠为名,消耗秦国国力,更用嫪毐(lao/ai)yin乱后宫,引发宫廷政变,导致秦王和秦国王室成为天下笑柄。如今尉僚举荐徐福,而徐福刺秦,导致赵太后身亡,秦王政更是因此威信扫地,声誉不再。种种事例,足以证明关东人切齿仇恨大秦,试图用尽一切办法击败大秦。尉僚罪不可赦,不杀不足以平秦人之愤。

此奏一经公开,隗状联合楚系力量立即推波助澜,王绾和老秦人更是不遗余力,直接奏请秦王政,恳请下令“逐客”,凡关东士人,一律赶出大秦。

老秦人甚至喊出了一个让咸阳为之颤栗的口号,“非我秦人,其心必异。”

秦王政的压力太大了。事态失控,风暴越来越大,这样下去,赵太后进陵的时间恐怕都要延迟了。



蒙氏和冯氏担心受到波及,在中枢议事上对老秦人的奏议投了“赞成票”。

秦王政感觉自己回到了从前,回到了被熊氏外戚把持朝政的时代,他再一次失去了对中枢的控制。

秦王政只有低头,他不是没有想过与中枢对抗,但他必须防备武烈侯的“攻击”,假如武烈侯这时候跳出来与他公开“叫板”,他就更加被动了。

秦王政下令赐死尉僚,尉僚自杀。

这些年来尉僚苦心经营的势力瞬间崩溃,追随他的官僚们一夜之间遭到清洗,但秦王政没有再杀了,而是下令禁锢。

风暴是不是就此停止?

当然不会,风暴愈演愈烈,宗室、老秦人和楚系联手逼迫咸阳宫下令“逐客”。

当年吕不韦倒台,咸阳就下令“逐客”,其幕后的策划者就是熊氏外戚,但被秦王政和尉僚阻止了,李斯的《谏逐客书》巧妙化解了那场风暴,但今天谁来阻止“逐客”?



秦王政下令,重新起用司马锌,以司马锌为太尉。

老秦人根本不买账,司马锌更是以年老体衰为由,断然拒绝。

秦王政考虑再三,任命麃(Biao)公为太尉。又以王贲为河北军统率,章邯为中原军副统率,冯毋择出任邯郸太守。

但秦王政的让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武烈侯依旧保持沉默,上将军王翦也是一言不发,这种沉默让宗室、老秦人和楚系意识到武烈侯必有一个大谋划,所以咸阳局势越来越紧张。

秦王政拒绝下令逐客,而拒绝的后果就是各种传言满天飞,赵太后薨亡的事情迅速传遍大秦境内,秦王政的威信更是直线下降,这样下去,不但咸阳宫名声扫地,就连中央权威都要遭到打击。

郎中令蒙嘉建议秦王政,授予武烈侯兵权,让武烈侯出任中原大军。

“你未免太轻视武烈侯了。”御史大夫冯劫对此建议嗤之以鼻,“你以为武烈侯要的是统兵权?”

蒙嘉无奈苦笑。他当然知道武烈侯要的不是统兵权,而是国策的变革,但这个缺口一旦打开,接下来的事情即便是咸阳宫也无法预料和控制,国策的变革必须慎重。







        第322章 速回咸阳

第322章 速回咸阳

当咸阳风起云涌之时,中土局势也在急剧变化之中。

赵国苟延残喘于中山,赵王迁诛杀了李牧,终于如愿以偿稳定了朝堂,与此同时也顺利地把代郡割付给了秦国,换回来两国和约,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

赵国还需要代北军,割让代郡的消息瞒不了多久,就算赵王不惜代价封锁消息,秦国也会利用各种办法把此消息传递到代北军中,以便扰乱赵**心,所以赵王迁和相国郭开请来了代北军副统率司马尚,好言安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司马尚能从大局出发,放弃前嫌,继续统领代北军戍守国祚。

司马尚答应了。他没有选择,他要是拒绝必死无疑,代北军将士也必定是死伤殆尽。李牧已经死了,如果他再死了,代北军肯定崩溃。代北军现在之所以还在维持,就是因为赵王隐瞒了诛杀李牧的消息,隐瞒了割让代郡的消息,这两个消息一旦在军中传开,代北军马上就会成为历史,那些楼烦等北虏将士绝不会为一个出卖自己家园的大王卖命。

司马尚火速赶到前线,先与赵葱一起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