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7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他就是大秦的敌人,十恶不赦,人人得而诛之。

此奏一出,咸阳震惊,所有关于大兴土木的呼声瞬间消失。



严冬来临。

宝鼎看到咸阳政局平稳,随即决定西巡,与大月氏王紫苏会晤。

就在这个时候,关东出事了。

《韩非子》在全国郡县刻制,凡帝国官僚都要研习,各级学府都要教授,但现实情况是,大秦本土郡县基本上能严格执行,而在关东地区却遭遇到了巨大困难和阻力。

秦人官僚毕竟有限,即便以武将领文职,也一样严重不足。治理一个郡县需要真本事,仅靠认识几个大字远远不够,再加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所以关东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各级府署中,大量征募关东士人充任掾属。

法家大贤和法家学术在关东诸侯国中的变法中曾经辉煌一时,但因为关东各国的变法先后失败,所以法家学术必然衰落,唯有在变法成功的秦国大放异彩。关东士人研习法家学术者寥寥可数,这导致咸阳的这一命令在关东地区根本无法执行。

难道把这些不是研习法学的掾吏统统赶走?当然不能驱赶,就靠这些人做事了,再说秦人的地方军政官长还要靠他们来培植和发展地方势力。既然这些人不能驱赶,要继续留用,那地方的军政官长如何执行咸阳的这一命令?

这些人根本不会研习法家学术,即便在强制情况下不得不学,也是一目十行,敷衍了事。不过考虑到他们自己的“饭碗”,他们尚不至于与官长们直接对抗,但地方的名士大贤不能不反抗,这关系到他们的生存,自身的生存和学术思想的生存。

按照咸阳的命令,中土的士子若想进入仕途,就必须研习法家学术,入仕考试的基础就是法学,而官僚的考核还是法学。学而优则仕,否则刻苦学习干什么?所以中土的士子只能去研习法学。

如此一来,其他诸子百家怎么办?没有士子研习,这些学术思想岂不失传?

第一个跳出来反抗的就是儒学,就是鲁国故地的孔氏世家,就是山东大贤孔鲋(fu)和他的数百名弟子。大秦博士之一的叔孙通就是孔鲋的弟子。

儒学领袖孔鲋振臂一呼,其他儒学大贤、名士当然响应,于是中原、河北、山东和两淮的儒家弟子纷纷以上书、进言等方式向咸阳和当地郡县官长提出抗议,其中一些情绪失控者更是直接冲击当地的府署和学府。

儒家为生存而战斗,其他诸如道家、墨家、名家等诸子百家随之响应,反抗大cháo迅即席卷关东。

六国潜匿余孽乘势而起,遭到秦人杀戮的神仙家方士也乘机散布谣言,更有图谋复国的六国流亡贵族和逃亡任侠在其中推波助澜,关东形势骤然紧张。

关东地方郡县的掾吏有的公开支持,有的默许和纵容,有的即便态度不明朗,但也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师长和同mén,而地方郡县官长们不管从自身利益考虑还是从地方大局考虑,在咸阳没有做出明确指示之前,也以劝说和安抚为主,只有极少数地方官长态度强硬,打算以武力镇制的方式强行压制,然而,通风报信者众,不待有所动作,反抗的士人就逃逸而走。



地方郡国纷纷上奏,以稳定地方为借口,有的恳请咸阳改变政策,平息事端,试图以此来赢得关东士人的好感,得到他们的支持;有的则恳请咸阳下诏镇制,以便乘机扩大地方权力,尤其是扩张地方镇戍力量,借机掠夺地方财富。

咸阳的文武百官在朝议上也是各执一词,有的坚持安抚,有的坚持镇压。

太子扶苏、右丞相隗状、驷车庶长公子腾等大臣以及关东博士集团从稳定国内局势出发,奏请始皇帝马上调整政策,不要让事态继续扩大,让形势失控;左丞相李斯、太尉蒙恬、护军中尉王贲等大臣则坚持武力镇压,以维护中央权威。

就在咸阳为此事争执不下的时候,从山东传来一个惊人消息,薛郡的学府被当地儒生纵火焚毁,学府内的教授和士子死伤惨重,闻讯赶去的薛郡太守在混luàn之中被人刺杀而死。

薛郡的治府就在鲁城,也就是孔氏世家的所在地,孔鲋带着儒家子弟第一个举起了反抗文化统一的大旗,也第一个引发了流血冲突。

薛郡都尉愤怒之下,当即武力镇压,当场斩杀数名儒生,抓捕了数百名孔氏弟子,羁押了孔鲋。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鲁城民众。当夜鲁城暴*,暴民和背叛的掾吏里应外合,攻占了府署,杀死了薛郡都尉,占据了鲁城。

齐王公子骧和山东镇戍统率蒙信十万火急禀奏咸阳,请求发兵平叛。

始皇帝大怒,下令山东镇戍统率蒙信火速平叛。

始皇帝下诏山东各地,以强硬手段镇制关东士人,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允许动用武力。



鲁城的叛luàn尚未平定,从洛阳、邯郸、大梁、临淄、陈、寿chūn等地陆续传来关东士人在激愤之下,与当地府署发生冲突的消息,而中原的颍川郡、山东的琅琊郡,淮南的九江郡,江东的丹阳和吴县都发生了官员被刺事件,一时间关东风起云涌,局势急剧恶化。

始皇帝紧急下诏,蓝田大营十万将士即刻集结,做好东进准备。

又下诏给北军东行辕官长章邯,集结军队,随时南下平定关东地区的暴*,确保河北安全。

两淮、江南、江东三地的镇戍军和大江一线的水师进入战备状态。

始皇帝急召武烈王公子宝鼎,请他日夜兼程从陇西赶回咸阳。



关东地方郡国的封王和太守联合京城权贵一起向始皇帝和中枢施压,要求给地方更多的权力,尤其在地方兵役的征发上给予更大的自主权,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李斯等大臣则建议始皇帝,独尊法学,罢黜百家,禁止私学,焚毁儒家、道家等典籍,以极度强硬的手段统一中土文化。

关东博士集团极力抗争,太子和右丞相隗状等大臣也竭力劝谏始皇帝不要因xiǎo失大,以免葬送了当前的统一局面。

四月,蒙信奏报,鲁城叛luàn平定,孔鲋带着一帮弟子逃亡沂山,薛郡的混luàn局势正在恢复之中。

这个消息刚刚抵达咸阳,孔鲋的弟子叔孙通就逃离了咸阳,不知所踪。

随着博士叔孙通的逃亡,更多的博士开始以各种借口请辞归乡,追随他们的弟子mén生也陆续离开咸阳重返关东。



左丞李斯等法家大臣以各种手段打击关东博士集团,不遗余力地驱赶关东博士,同时利用他们控制的地方势力重创关东士人。

太子扶苏和右丞相隗状则联合地方势力保护关东士人,对始皇帝的镇压命令阳奉yīn违,甚至拒绝执行。

就在始皇帝焦头烂额的时候,武烈王公子宝鼎终于回到了咸阳。

        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第454章 一本书引发的风暴

宝鼎没有想到一本书竟然引发了一场席卷中土的风暴。

望着始皇帝削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孔和鬓角上的白发,宝鼎黯然无语,心里懊悔不已。早知这本书会jī化法家和其他诸子百家的矛盾,会jī化大秦官僚集团和关东博士集团的矛盾,会jī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会jī化“集权”和“分封”的矛盾,会提前引发“焚书”一案,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始皇帝进献此策的。

太子扶苏坐在一侧,脸sè苍白,神情疲惫,深陷的眼窝和焦虑的眼神把他这段时间所承受的重压清晰地表lù了出来。

隗状和李斯相对而坐,两人的目光不时撞击,积郁以久的矛盾在这一刻毫不掩饰地爆发出来,互不相让。

太尉méng恬、御史大夫赵亥、驷车庶长公子腾、郎中令méng嘉、长史周青臣尽显疲态,各自安静地坐在一边,虽然神态各异,但无不愁容满面。

中郎méng毅把自己的身影掩藏在yīn影之中,看不到他的表情,只看到他手上那只笔半悬于空中,已经半晌没有落下了。

御书房内的气氛极度压抑,让人窒息。

宝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稍稍平缓了一下xiōng中的窒闷。

大家都在等待他说话,但他脑子太luàn了,一时之间竟然茫然无语。

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十几年的努力尽数付之东流。无论他如何改变国策,无论他是否让帝国产生储君,也无论他是否掌控军权,他都始终无法解决、压制或者缓解集权和分封这对根本xìng的矛盾。

历史上大秦帝国的覆灭就是源自这对矛盾。宝鼎初来乍到的时候不知道,后来了解了这个时代知道了这对矛盾,但以这个时代的局限xìng和他的智慧来说,他根本找寻不到解决之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