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惶旎岢晌牍诙F牍翘锸洗毓蛴锌赡苎荼湮拢╩i)姓代嬴。

当年昭襄王之所以要把楚系逐去朝堂,原因正在如此。国相范睢曾直言不讳地告诉昭襄王,如果任由楚系坐大,其结果必然重蹈齐国之覆辙,嬴姓大秦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变成历史。

今日秦王政的想法与其先祖一样,楚系力量的强大让其如芒在背,旦夕不安,夜不能寐,但他年少继位,太后主政,他就是一个傀儡,所以无论是成蛟兵变还是嫪毐(lao/ai)之乱,当楚系打着维护君主、维护王权的大旗,大肆杀戮,全力清除对手的时候,他只能眼睁睁地站在一边,束手无策,独自咀嚼着一个傀儡君主的苦痛。

不过他毕竟长大了,名义上主政了,手里有权了,虽然这个权力受到了极大的挚肘,但那毕竟是至高无上的王权,即使实力不尽人意,但威严犹在,足以威慑整个王国。这时候的秦王政就象一只雌伏的老虎,耐心等待时机。终于,他等到了时机,并果断出手。

秦王政的推测非常准确,老秦人,尤其老秦武人在楚系不遗余力的压制和打击下,终于忍无可忍了,但因为前有成蛟兵变、后有嫪毐之乱这两个血淋淋的教训,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在等待机会。宝鼎的出现,就是秦王政送给老秦武人的机会。

宝鼎有深厚的老秦人的背景,有宗室身份,当然,他这个宗室身份目前给除藉了,但只要秦王政一纸诏书,他就能重返王族,他就是大秦公子。宝鼎事实上是一座绳桥,虽然只是一根摇摇欲坠的绳子,但这跟绳子可以把秦王政和老秦人之间那座已经断裂的桥梁重新连接起来。

蒙恬突然在近万大秦将士面前公开宝鼎的身份,宣扬他在代北的惊天一刺,等于在各方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把这座绳桥架了起来。有了这座绳桥,远在咸阳的秦王政马上就会做出回应,他的回应就是恢复宝鼎的宗室属藉,摆明自己支持老秦武人的姿态。

今天这件事传到咸阳,蒙恬在前,王翦和老秦武人在后,事实上已经把王系和老秦武人连到了一起,无论是秦王政还是王翦,其实都没有退路,只有携起手来走到底,否则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但这次假若秦王政还不能发挥他做为君王的作用,就象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一样沦为楚系的傀儡,把手上的王权变成楚系最为犀利的武器,那后果不堪设想。一旦老秦人再受重创,不但老秦人崛起无望,秦王政也失去了巩固和集中王权的最好机会。他和楚系反目成仇,随着他的儿子公子扶苏逐渐长大,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现在的问题是,蒙恬在晋阳的做法迫使王翦和老秦武人不得不马上做出回应,而秦王政呢?他还不知道,楚系也不知道,等消息传到咸阳,秦王政和楚系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出对策,假若楚系看出了其中所蕴藏的危机,主动向秦王政妥协,那结果又是什么呢?



羌瘣带来了上将军王翦的口讯,他也不避讳宝鼎,当着宝鼎的面把老将军的担心说了一遍,最后对王贲说道,“上将军说了,这件事,你拿主意,王氏的兴衰存亡,在你一念之间。”

王贲陷入沉思。

秦王政这一招太厉害,击中了王氏的软肋。王氏与郿城孟西白、与司马氏都有联姻,而且还是数代联姻。老一辈的感情不用说了,到了他这一代,又与公子弘情同莫逆。公子弘的母亲出自司马氏,公子弘又娶了武安君的女儿,他们是兄弟加亲戚。其实在昭襄王的有意安排下,兴国君一脉已经是老秦人一系在宗室中的代表人物,如果兴国君顺利继承王位的话,现在的朝堂上就是老秦人的天下,根本轮不到楚系外戚执掌大权、嚣张跋扈。可惜兴国君死得太早,自他死去之后,老秦人在这三十年时间里屡遭重创,可谓饱受苦痛,苦不堪言啦。

就凭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王氏就要接纳宝鼎,帮助他建功立业,帮助他重返王族。王氏也是一直这么想的,现在宝鼎来了,本是一件高兴的事,结果宝鼎却陷入咸阳大风暴,成了各方博弈的棋子,这让他们不得不慎重,反复权衡利弊。

秦王政有心计,也够狠的,在咸阳宫里运筹帷幄,把各方势力玩弄于股掌之上,这才刚刚开始,一出手就给了老秦人一个措手不及,老秦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风暴已经把他们卷了进去。

其实这件事他们误会秦王政了,秦王政可不想激怒老秦人,他原本打算安步就班,先给宝鼎恢复宗室身份,然后让老秦人做出选择,谁料想蒙恬胆大妄为,突出奇兵,上来就给了老秦人一记闷棍,把老秦人打得眼冒金星,至今还不知道打人的是谁,反而记恨到了秦王政头上,以为是秦王政阴了他们一把。

老秦人倒也不惧,卷就卷进去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况老秦人早就存了主动攻击的念头。再不攻击就只能任人宰割,连还手机会都没了。现在宝鼎出现,背后由秦王政操控,摆明了王系打算与老秦人联手,在当前这个关系到咸阳政局发展的最关键时刻,与势不可挡的楚系正面对抗。

这是好事,老秦人之所以迟迟不敢动手,就是因为实力不足,而秦王政和他手上的王权则直接关系到了对阵双方的生死存亡。谁获得了王权的绝对支持,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前车之鉴太可怕了。

前车之鉴就是相国吕不韦。吕不韦靠攀附楚系而上台,随着他的权势越来越重,以他为首的关东外系渐渐摆脱了对楚系的依赖,转而以秦王政为后盾,与楚系正面抗衡。楚系外戚岂会让一个关东商贾恣意猖狂?借着嫪毐(lao/ai)之乱的风暴余威,在华阳太后的亲自干涉下,吕不韦被罢相,接着被赶到洛阳,追随他的关东外系尤其是那些根基较浅的士卿,几乎被全部赶出了咸阳,一锅端了。

秦王政当时有没有机会力保吕不韦和关东外系?当然有,他是大秦国的君王,他已经成*人主政了,他手上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但秦王政却畏惧于祖母华阳太后的权威,竟然在关键时刻做了缩头乌龟,任由楚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将吕不韦和大部关东外系士卿扫出了咸阳。

这次也是一样,假若关键时刻秦王政顶不住华阳太后,再一次做缩头乌龟,那不排除类似于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那等规模的大风暴在瞬息之间把老秦人席卷而去,留下一地血腥。

秦王政会不会再一次做缩头乌龟?肯定会,只要桓齮(qi)在河北战场击败了李牧,取得了胜利,秦王政没有任何选择,他只能做缩头乌龟。

老秦人若想在此刻与王系联手对抗楚系,打击楚系,唯一的办法就是两个,一是临阵换帅,由王翦代替桓齮,以北疆军为主力与李牧决战河北,但这是不可能的事。其次,就是置王国利益于不顾,设计拖桓齮的后腿,让桓齮兵败河北,但这触及到了王翦和老秦武人的底线。大家可以争权夺利,但前提是不能损害王国利益,不能以牺牲将士们的性命为代价。这是老秦武人的底线,触及到了这条底线,王翦也罢,老秦武人也罢,绝对不会干。

秦王政选择这个时间与老秦人联手,其目的不言而喻,但他非常狡猾,他只在咸阳遥相呼应,必要的时候给予配合,至于怎么与楚系厮斗,那是老秦人的事,他不管,他也不能过问,除非他不想做这个君王了。

王贲头痛欲裂,根本找不到办法。怪不得王翦把这件事交给他处理,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当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宝鼎,帮助他建功立业,同时以宝鼎为桥梁,保持与王系的良好关系,一旦有了机会,则联手出击。

但问题是,一旦桓齮的大军击败了李牧,攻克了邯郸,楚系建下了显赫功绩,那不管是秦王政,山东外系,还是老秦人,都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境地,再想联手与如日中天的楚系抗衡,基本上就是自寻死路。

河北大战的重要性由此彰显出来,尤其在此刻王系与老秦人一系考虑到未来局势不得不提前联手的情况下,楚系不能败,也败不起,他们必须竭尽全力,否则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了,他们将失去对军队的绝对控制,而失去军队支持的楚系,其实力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羌瘣(hui)把王翦的口讯传达之后,注意力就放到了宝鼎身上。

“像,太像了。”羌瘣仔细打量了一阵,然后感慨地叹了口气,“你和虎率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像,我们这些老家伙一眼就能认出来。好,不错,你总算来了,我总算看到你了。”

宝鼎也在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