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虎城大传(选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保障了追悼大会的召开。
  1932年3月,南京中央大学青海籍学生孙献瑞等5人,路过陕西回青海宣传抗日工作,杨虎城感到这几个青年学生能够回比陕西还落后而且由反动军阀马步芳统治的青海去宣传抗日,精神可嘉,就以省政府主席的名义资助他们每人路费100元。与此同时,杨虎城还十分注意做国民党中间力量和各地方实力派的工作。比较突出的是通过郭增恺做宋子文和阎锡山的工作。郭增恺是河北省人,生于1902年腊月十三日,殁于1989年7月2日。北京大学肄业,1933年到陕西就任绥署参议员。他过去曾给冯玉祥将军当过秘书。冯玉祥在蒋、冯、阎大战时与阎锡山合作过,所以他不但在冯玉祥的属下有很多熟人,而且和阎锡山部的一些大员也熟稔。郭到杨部是经人介绍的,初时杨对他并不甚了解,但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亲自对他进行了一番考察。有次杨虎城乘小飞机去陕南视察,因飞机小仅能坐3个人,只能轻车简从,他就把自己的秘书留下,只带了郭增恺和副官白志钧去陕南活动,来去约两个月,视察了汉中各县又到安康,由安康回西安,乘着小飞机逾越秦岭,非常辛苦。经过陕南之行,杨对郭的了解较前深了一些,就派郭增恺做宋子文的工作。郭增恺后来回忆说:我和宋子文原不相识,杨将军认为宋子文在南京政府中是英美派的代表,比亲日派进步,又与蒋介石有亲戚关系,杨将军眼光远大,与宋子文相交,可让宋在蒋方面为他讲话。杨将军还想让宋子文为陕西吸收些外资,以便开发西北。
  所以我本着杨将军之意,与宋子文接触和应付,费了许多曲折和心思,终于我和宋子文日益接近。宋也认为我为杨所信任,就委任我为西安经济处处长。取得了宋子文对我的信任。在这其间,我通过宋的关系为陕西拨了一笔巨款,开发西北资源,发展铜川煤矿。杨将军叫我四处奔走,联合一切对蒋不满的人,联合北方将领商议组成反蒋大同盟。我曾三次出访到了冀察、山东、山西。我的活动被特务头子戴笠向蒋告密,蒋即直接下令叫特务江雄风把我押解南京。杨将军对此向宋子文、邵力子严厉地指出:“郭是我的朋友,是我推荐给宋子文先生为经济处长的,他犯有什么罪,蒋先生逮捕他还不容易吗?只要一纸电令,我即送他南京,何必要直接逮捕,之后还不叫我知道,犯了什么罪呢?”当时,杨将军向宋子文提出抗议,宋子文也莫名其妙。蒋以为我是在杨虎城方面,推动杨专门联共反蒋的主谋人物。⑤

  支持进步 广结联盟(4)

  1934年4月25日,时任全国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的宋子文到陕西考察。杨虎城亲自陪同宋子文游览大雁塔、小雁塔、碑林、孔庙、卧龙寺、省立第一图书馆、民众教育馆、考古会等处。
  4月29日还邀请宋子文在西关外大操场检阅第十七路驻省垣各部队。先陪宋骑马巡阅,后一同登台检阅分列式,并在宋讲演前后致欢迎词和答谢词。检阅部队后,即与李协陪同宋子文往渭北视察引泾水利工程。途经咸阳,参观“火犁”试验、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沿渭河边的林场及周陵。到泾阳,先在社树视察分水闸。泾惠渠在此分为北干渠、南干渠和南干一支渠。后抵张家山,视察钓儿嘴拦河坝等处工程。4月30日与邵力子陪同宋子文由泾阳赴西路视察。过兴平参观茂陵,过武功在张家岗参观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到宝鸡参观斗鸡台。
  5月1日,与邵力子陪同宋子文赴宝鸡县城西之太寅村宝鸡峡视察。此为拟建渭河水库的坝址,另两处拟选坝址在其上七八十里的萧水河和石门。折回省垣时,参观了凤翔的东湖和兴平的马跑泉。经过杨虎城的这一番热情的欢迎与陪同解说,宋、杨两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也使宋子文对陕西的落后与杨虎城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政绩有了系统的了解。
  1936年年初,此时,杨虎城已和张学良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共识。两人在开完国民党五中全会不久,就一起去了榆林,会见井岳秀、高桂滋,又从榆林飞往山西太原会晤阎锡山。主要是争取阎锡山支持抗日。杨拯民回忆说:父亲到太原三天后,突然给西安发来封电报,说他在太原害了病,让郭增恺和我赶去太原。勤务兵在同学家找到我说:“郭参议有要事找你,要你赶快到他那儿去。”我未敢怠慢,随即赶到新城南门外交际处——郭增恺的住处。郭对我说:“你父亲在太原病了,要我俩去,石介人院长(省立医院院长)已乘飞机去了,我俩乘火车去吧。”还说同蒲路火车上尚无暖气,把衣服穿厚些。我当即就赶回红阜街家中,向祖母、蕙兰娘作了汇报,娘为我收拾了行李,当天晚上就起程,奔赴太原。
  在太原车站迎接我们的是山西省交际处的一位官员,他和郭增恺相熟,另一个人是父亲的副官申明甫。见到父亲时,看他一切正常,并没有生病的迹象。在我纳闷之际,父亲说明了原因:“这次来山西为要说服动员晋阎支持、参加抗日。这就需要多接触一些人,做多方面的工作,张副司令不便在晋久留,就要我多留几天。为了遮人耳目,正好那两天也有点不适,就借患病之名多留几日。要郭先生和你来,一方面是为了造舆论,证明我确实病了,(后来有的报纸还真的登出了‘杨虎城在晋患病,其子来晋探视’的消息)另一方面山西方面人士情况复杂,需从各方面多作接触,以求取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共识。鉴于郭先生在山西的熟人多,正可以协助我做工作。”我和郭先生抵达太原的当晚,即逢山西省府主席徐永昌请客,除阎锡山外,各方负责人都参加了。
  父亲整天忙着会客,此时的阎锡山已看清日本的侵华意图,感到华北可能不保。他想到了若日寇进攻山西,陕西不失为其后方。因此把他的主要大员都约来与父亲会晤,以表示晋陕友好。父亲任务完成,当离开山西返陕时,阎锡山还特别准备了一个7节车厢的专列。阎锡山带着他的一班人来送行,在车站安排了热烈的欢送场面,军乐队排列在站台上,当火车徐徐启动时,军乐大奏。这种场面我还是第一次领略。因路轨是新铺设的,所以走得很慢,每小时才行驶25公里。父亲这次山西之行,与阎锡山谈得相当融洽,在抗日问题上达成一致。可阎锡山终究是个老谋深算、看风使舵、言而无信之人,到了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他却背弃诺言,摇身一变,转舵变卦了。对于宋哲元、韩复榘、李宗仁等处杨虎城也都派有专人进行联络。高建白1964年说:1934年杨虎城主任在西安,高桂滋部在洛阳,相近咫尺。杨、高过去是朋友,现在两人交往精神很愉快。但蒋介石对杨的部队也极歧视,蒋对陕西人印象极坏,时时想主意,总想将这些异己部队一齐消灭。在这一点上,杨、高处境是一致的。但杨的部队比较大些,地位高些。高总想双方加强联系,共同应付艰苦处境。

  支持进步 广结联盟(5)

  1934年“双十节”前几天,高让我代表八十四师到西安为杨将军的老太太祝寿,借此机会与杨将军商谈双方今后共谋生存问题。杨将军对我很热情,并约我参加了“双十节”典礼。那天杨将军因病未讲话,由韩光琦参谋长代读了一篇词,然后由邵力子主席讲话。会毕,杨将军让我和杜斌丞到他家谈话。杨将军说:“你到这里和各方面接触就会了解到,我们再怎样人家也不能相信,我们只有自己来干,今后要好好整顿部队。这里的中央大员,开口福建人民政府垮了,闭口孙殿英垮了。”我将我到西安的任务对杨将军详陈一遍,表示愿意请杨将军设法将我们八十四师调到西北归杨将军指挥。我们扭在一起,共图生存,为西北地方做些事情。
  杨将军讲:“西北的部队,现在存留的力量,没有几部分了。我们如果不自行设法,共图生存,人家就要想出种种方法将咱消灭尽才甘心。以后我们双方经常联络,你们借机也来西北,这样双方都有好处。”就在那晚宴会听戏之际,忽传蒋介石要来西安。因而我次日向杨将军告别,返回陕州旅部。我返防后,得知高桂滋师长随蒋介石的专车去了西安。⑥在杨虎城、高桂滋的共同努力下,高师终于调回了陕西,驻防在陕北,与杨部关系处得一直很好。

  肝胆相照 坚持合作(1)

  在联系团结国内诸多政治力量的同时,杨虎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