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陈圆圆-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在下也风闻,大明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将军是琉球国的公主,看来这个传言不假了?”
我脸上一块青一块白,假亦真来真亦假,“正是。如今琉球有难,末将不能不管。遂请旨亲自援救。”
郑芝龙点点头,“可是,这又与在下何干?”
我莞尔笑道:“郑大人真会开玩笑。此事不仅与您有关,而且是大大的有关啊。郑大人的事迹,末将可听闻了不少呢。郑大人自担任海防游击以后,将这海上的刘香、李魁奇等海盗肃清,更打败过那些红毛番人(即荷兰人)!郑大人一手训练出来的水师,更是无以伦比。而说到郑大人的威名,海上各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末将听说,若在海上没有郑大人的令旗,根本行不通……”一席话说得郑芝龙高兴地眯起眼睛,啧啧品味。看来,溜须拍马的话,是谁都爱听。
我继续瞎侃道:“像郑大人这样的奇才,堪称是我大明海上的中流砥柱,好比刘备的关云长,洪武皇帝的徐达、常遇春啊。”——猛地发现自己马屁扯远了点,赶忙拉回正题:“末将不懂带兵打仗,朝中也无人熟悉海战。所以,解救琉球之事,还得靠郑大人亲自出马了。末将实在想不出比郑大人更合适的人选。”
郑芝龙虽然被我说得洋洋得意,但听到要他的水师出兵救琉球,立马还是恢复过来,不再陶醉。
他笑道:“唐大人太抬举了。只是在下年事渐高,这带兵打仗之事,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啊。”
“郑大人何必如此谦虚?您可是宝刀未老啊!”我心下暗暗焦急,不到五十就说自己老,摆明是故意推托。
郑芝龙摇摇头,不置可否。他到底在想什么?
我耐心问道:“郑大人不愿相助,可是另有隐情?您救了琉球国,我父王自会厚礼相待,而皇上亦会大行封赏。”他到底是商、是盗,就算现在是官,也逃不出名利二字,我都已经这样说了,难道他会不明白个中好处?琉球不过是个小国,要从琉球赶走为数不多的日本人,料来并非什么难事,他的水师也损伤不了多少啊。
谁知,郑芝龙还是不肯首肯。
我不禁有些不满:“郑大人,再怎么说,您也是朝廷命官,理应为朝廷、为皇上分忧啊。不是末将要掀什么风浪,这到底是圣旨,是皇命,您也不听?”
他哼吱道:“唐将军,不是我不为朝廷分忧,而是朝廷当初是如何对我的?当初我从海防游击做到这个什么劳什子的潮漳署总兵,费了多少精力?损失了多少船只?丢掉了多少兄弟的性命?!却不过换来这么个屁职位,还要每天被那些光吃饭不做事的人指手画脚,说这说那!老子现在才不愿管那些屁事,照样做自己的生意,不是我说的,朝廷那点封赏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何况现在这海上谁不听我的?又自在又不用受那些闲气,朝廷能耐我如何?”他对我倒是剖说了心里话。
闹了半天,他不是不爱名利,而是嫌名利给的太少了。商人到底是商人,如果好处太少了,纵使将他吹得天花乱坠,他也不会轻易下注的。
我心说,你在乎名利就好办。
我笑道:“原来是郑大人憋了一肚子委屈啊。那是其他人的偏见,末将可不这样看待郑大人。”
正说着,仆人移开茶水,送上了水果。
郑芝龙岔开话题道:“先不说这些。来,唐将军,尝尝这些水果。北京可吃不着呢。这都是南洋土产的。唐将军尝尝鲜。”
我一看,这面上覆着的黄灿灿的一片不就是香蕉么?是了,仔细想想,好像来到大明以后没吃过香蕉。莫非这个时候,香蕉还没有引进啊?!底下还有番茄之类,通通都是在大明不曾见过的。
我灵机一动,冲郑芝龙笑道:“郑大人小看末将了。这水果名叫香蕉。末将在琉球的时候就已经吃过。莫说这些南洋的香蕉、番茄、西瓜之类,就是西方的新鲜物事末将也见过不少。什么红毛番人、佛郎机人、巴剌西、英国人,末将在琉球的时候,却也见过。说实在的,郑大人,您是行家,应该看得出来,琉球国相对来说,是个挣那些番人钱的好地方吧!”
郑芝龙万没料到我会突然扯到这些,更没想过琉球也和洋人打过交道,愣了愣,不禁道:“这倒是所言不差。”
琉球被中国、朝鲜、日本环绕,南下是南洋诸国,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岂容怀疑?只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海上贸易黄金地段,还没有被人开垦出来罢了。就让我胡诌一把吧。
我信心满怀道:“大明自嘉靖朝以来,因避免倭寇骚扰,将沿海港口一个个都关闭了,商人们要想做海上交易,只能从明到暗,即使是郑大人您,亦不过是靠在海上暗渡成仓,其实,仔细想想实在是费力又收获颇少。相比之下,在琉球的几个港口互市贸易,正大光明,不是更好?”
郑芝龙不禁犹豫了。他虽然有着上千艘船只,是个海上霸王,可是由于明朝的政策,如今沦落到在海上收保护费度日,实在有些窝囊。在琉球贸易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北有日本和朝鲜、西边有大明,南有吕宋等南洋诸国。而且听我胡诌之下,西边来的红夷也不少。足见琉球比大明要松驰,而且如果自己救了琉球,有了再造之恩,那么什么事情不好办呢?这其中的道理,郑芝龙又岂会不明白?而且郑芝龙曾经在台湾发家致富,虽然台湾现在被荷兰人占据了,但对于这类岛屿的含金量,郑芝龙肯定是铭记在心的。
我对着郑芝龙一笑,这一笑证实他心里的想法。如果是为了利,这肯定是不错的交易!“另外,郑大人如果解救了琉球,末将愿意写表向皇上彰颂郑大人功绩。如果郑大人不嫌弃的话,福建总兵这个位置明年就是郑大人的了。”我当然不是瞎吹,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郑芝龙绝对在崇祯朝坐到过这个职位。
无论是名和利,他想有都可以有。
郑芝龙睁大眼睛看着胸有成竹的我。
他万没料到我会这么直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讲究含蓄,可我居然把话说得这么明白,把利益说得赤裸裸的,郑芝龙的手指暗暗捏了几圈,忽而大笑起来,拍着桌子道:“好一个爽快的唐将军!在下就给唐将军这个面子!琉球这档事,我管定了!”

卷七 海上漂萍 第三章 郑森何在?

郑芝龙又领着我参观了他的水师战舰。
郑家的舟师出海征战时,分为三程:首程为大船,二程为水艍船,三程为小船。江中征战,以二号中船及水艍船为头叠,一号大船为二叠;遇敌则头叠船前冲,二叠船相机赴应。海战则因海中风大浪高,可借帆樯之力,乘风冲犁,故采用大船为主力。
郑芝龙兴致勃勃地跟我讲解着,一时又说到如何选拔水师,条件是什么“能狎风涛,而耐劳苦”,能“托身寸板、跬步摇舡(船)”云云。他说得兴起,我却是听得乏味。最悲惨的是,明明是不知所云,还要忍着哈欠,装出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
终于,几声叫唤把我的瞌睡全部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父亲!”三个二十几岁、一身戎装的年轻人对着郑芝龙行礼道。
郑芝龙赶忙向我介绍道:“这几个都是犬子。”转而对三人展露父亲的威严:“这位是从京城来的唐将军,你们过来拜见一下。”
三人这就要单膝下跪,被我做势托住了:“免了,免了。大家年龄相若,这样岂不是折杀末将了。”
“是了,未请教各位将军姓名?末将姓,姓尚,单名一个娇字。诸位将军叫我圆圆亦可,尚娇亦可。”我这才发现自己名字已经被弄得有些混乱了,自己都分不清楚。
闲话少叙,不知这里面是不是有郑成功呢?仔细看看,三人也算长得相貌堂堂。
三人一一道:“末将郑世恩”,
“末将郑世荫”,
“末将郑世袭”。
嗯?完了?怎么没有郑成功?郑森?真的没有此人不成?
我心有不甘地问郑芝龙:“郑大人有几位公子?”
“呵呵,老夫膝下就这三个,但他们都是老夫的左右手啊,老夫也知足了。”郑芝龙捋须满意道。
三人听到父亲夸奖,也都喜形于色。
“就这三个?”我差点要冲口而出。就在张口的一瞬间,我硬生生的将这话咽了回去,言多必失。我便改口称赞了一番,只是此时再看三人,始终缺乏了一股英雄气慨。
***************
对于我能这样轻而易举地说服郑芝龙出兵,张肯堂和福建其他臣属是大出意外。郑芝龙是出了名的不买朝廷帐,我第一天去跟他说了一番话,第二日郑芝龙就开始大张旗鼓部署开来。
尚贤和黄锦则是对我十分感激和钦佩。
能够赢来他们的赞赏,也算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吧。
郑芝龙是个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