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武安天下-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大家周末愉快哦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秦国大将,他几乎战无不胜,而且无论是对哪一国的军队,都能令对手闻风丧胆,望风而逃。在他为将为帅期间,更是创下无数战功,当时的秦国君王为了扼表彰他的功绩,更是封他为‘武安君’,其封号的意思,便是代表其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之意,故号‘武安’。而在经历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长平之战后,他更是因为坑杀了无数赵国的军队,因此被世人称之为‘杀神’‘人屠’,他,就是战国四将之一的白起!

说起行军布阵,白起可谓是样样精通,无论是与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或大将为敌,白起都能够想出不同的战术和策略,最终把敌人消灭得一干二净。可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可以迅速变得如此强大,白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而白起的赫赫战功,更是一度让当时的君王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只可惜,功高震主,历来就是为将者的大忌,虽然白起骁勇善战,但最终,还是未能避过这一劫难。不过在白起受封武安君后,为免后世惨遭连累,白起便暗中命族人改为以武安为姓,到各地去隐居避祸。也幸得白起有此一谋,因此才使得白氏一脉,得以以武安一脉的形式,继续留存了下来。

而在白起因为功高遭贬之际,白起更是深深地感到,即使有一身的谋略,却仍然抵不过君王的一纸诏书,因此,白起深感只有绝对的实力,才可以得保不失,进退自如。就是这样,在白起生命里的最后几个年头,白起几乎每日都在苦苦思索,最终,在他临死之前,终于及时地为后人留下了这本‘杀神录’。

当然,在战国时期,是没有纸这种东西,有的,只是竹简一类的事物。因此当初白起在转移之际,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不过未免这传世之册遗失或损毁,自白起传下此册之后,武安一族中,便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一代当代族长,都必须重新将此家传之宝复制一遍,然后将旧的进行烧毁。就是这样,传到武安国的父亲这一代,这一本原本应该是一大捆竹简的‘杀神录’,也终于化为了小小的书籍。

此时已是夜晚,正当武安国慢慢地翻开杀神录之际,在浩瀚的天空之中,一颗形状怪异,原本暗淡无光的星星,忽然发出一阵格外耀眼的黑光,整个星体更是开始不断地在旋转,而随着那颗奇怪的星星不断旋转,原本应该星光灿烂的夜空,更是渐渐变地暗淡无光了起来。

这一夜的奇异天象,更是引起了无数懂得天象之人的紧密关注。在究州地界的一处小县城之中,一位年轻女子正与一位中年男子在街上行走,但那中男子却因为天上的异象而停步不前,全神贯注地看着天上的变化。

“王淑,有什么不对吗?”那年轻女子见中年男子忽然停步抬头望天,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秀儿,我们继续走吧。”那名男子嘴上说着没事,但心里却是乱的犹如巨浪滔天了:杀神星现,这天下,怕是永无宁日了。

在荆州襄阳附近的一处荒野草庐之处,一位中年文士本来正在自家院中为一群年纪幼小的少年在分析当今天下之势。只是,讲着讲着,这位中年文士却忽然停下了讲解,扭头看向天上,良久之后,方才回过头来,对着面前的一众学生长长地叹息了一声。

“老师为何叹息?”看见那中年文士如此模样,一名少年不禁疑惑地问道。

“亮儿呀,你有所不知,这天下,怕是要大起杀戮了。”说完,那中年文士又是长叹一声,沉默不语、

而在冀州常山真定县附近的一处深山之中,一位白发老者正一脸震惊地看着天上的异象,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么会这样?兰儿,莫非……。。你已不在人世了?”,只是,就在此时,原本散发着无尽黑光的怪星,忽然停止了转动,过了一会,那颗星居然朝着反方向转了起来,而且,这一次散发的居然不再是黑光,而是一阵阵祥和的黄色星光,而仿佛是受到这些星光的影响一般,原本早已无光的漫天星辰,顿时又再次亮了起来,而且,还是越来越亮。

“这……。。居然是人间兴旺之象………。这老天爷…。。该不会再和天下之人,在开玩笑吧?”看着这已经远远超出自己理解的一幕,老者也只有向老天询问求解了。

对于此时此刻天上的异象,正在屋内研读杀神录的武安国,自然是丝毫不知了,而在把大致把杀神录翻了一遍之后,武安国也终于大致明白这书中的大致所讲,说的白一点,在这本厚厚的杀神录之中,其实就只记载了两样东西。

在这本书中,既没有治国之道,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军布阵之道,远筹帷幄之法。有的,只有两项白起研究得出的绝艺,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少,但武安国却知道,单凭这两样绝艺,自己想要报仇,就不是奢望了。

只是在书中的开篇之处,却记载着此书的创世之人,白起的一句叮嘱之话,在创下此书后,白起深感此书实在是有违天和,因此在开篇之处曾经留下禁令:若非到了本族危机存亡之际,决不允许族中之人动用此书。而如今,武安一族,可以说就只剩武安国一人了,因此,倒是到了该开启此书的时候了。

“娘呀,你该不会为了让孩儿无牵无挂,因此才宁愿留在北海受死的吧?”看到白起的那句话后,武安国便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费尽心力将自己送出北海,但自己却甘愿留下,实在是让武安国十分感动。

第二天一早,当许褚来到武安国屋前,正准备敲门的时候,门却忽然自行打了开来。随着门的打开,武安国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裹,对着许褚说道:

“仲康,命众人,收拾行装,马上随我离开此地。”

“天下,我们……。。要去哪?”看见武安国忽然说要离开此地,许褚倒是有些疑惑。而听了许褚的问话后,武安国忽然淡笑了一下,然后便说了一句让许褚顿觉震惊的话来:

“去让袁绍后悔,他居然敢跟本将,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第七十三章 遇到牛人了

PS:见书评区里有书友建议建个书友群,在这里小仙要说一下,本书已经有书友群了哦,群号88926487,在书的介绍那里也有哦,送上周日第二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哦。

在北海收复月余后;袁绍也终于完全地将北海城;连同附近的一些小的县城;都牢牢地控制在了手中。原本袁绍打算;是让原北海郡的太守孔融;重新执掌此城的。只是孔融自被袁绍军捕获后;便终日不苟言笑;意志消沉之极。看到孔融这幅半死不活的样子;袁绍也无可能奈何;只好派人把孔融送去冀州城暂住;自己则另外派人;担任北海太守一职。'

而就在此时;袁绍接到了在冀州留守的首席谋士田丰的来信。信上说到:在袁绍远征北海的期间;幽州公孙瓒曾起兵来犯;;不过已被击退;请袁绍放心;如果觉得时机成熟;可倒是可以趁机侵占青州;免得落入他人之手。

看到田丰的来信后;袁绍自是大喜过望;当即便命大将张郃整顿兵马;开始对北海郡以外的青州城池;进行逐步的占据。但就在张郃准备出兵之际;袁绍却意外地迎来了袁术的使者。由于袁术之前攻打徐州失败;且大将纪灵以及麾下多员战将尽皆折损在了武安国手下;此次见袁绍顺利攻下北海;而且居然还击杀了吴安国;让袁术分外眼红和妒忌。

虽然心里很是不甘;但此时由于实力大损;袁术也没有办法;只好不理会司马朗的劝阻;而听从长史杨弘的建议;遣使约袁绍联合攻打徐州;并许诺事成之后共分徐州。只可惜袁绍此时志在青州;又哪里有那个闲情去和袁术合作?见到袁术派来的使者后;袁绍只是冷着脸说了几句;;便找个借口将使者打发了。而使者回去讲此事回报袁术后;袁术一边后悔没有听取司马朗的意见;另一方面;也更添心中对袁绍的憎恨。

不过比起损兵折将的袁术来;此时的公孙瓒;才真的是苦不堪言了。原本实力还稍胜袁绍一筹的他;在经历了界桥大战的失败;实力一下子便降了好几个等级;在数月之前;公孙瓒便收到可靠消息;说是袁绍暗中调兵攻打北海;;冀州实力较为空虚;正是可趁之机。

听闻袁绍远离冀州去攻打北海;公孙瓒自然是以为有机可趁;在完全确定袁绍人在北海后;便趁机出兵;想染指冀州。只可惜;此时的袁绍早已非当日与自己势均力敌之人。公孙瓒想趁火打击;结果却反被田丰识破;派出大将颜良;高览打破幽州军。结果;经此一战后;公孙瓒的实力又再次下跌了不少;与袁绍的实力差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