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宋朝-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关键时刻,宗弼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把挞懒视为主要对手,便密奏熙宗,以为宗磐、挞懒力主还宋河南地,与宋必有勾结。六月,郎君吴十谋反处死,辞连宗磐、宗隽。熙宗倚靠宗幹与希尹的力量,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宗磐、宗隽和依附他们的一大批朝廷达官。当时挞懒因握兵在外,熙宗投鼠忌器,便说他属尊功高,未予追究,降任燕京行台尚书左丞相。但他到燕京后骄肆不法,与太宗子鹘懒谋反。熙宗下诏诛杀,他欲南投宋朝,被宗弼在祁州(今河北安国)追杀。
  宗磐派被彻底铲除,宗弼的地位便扶摇直上,他容不得在诛锄宗磐、挞懒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希尹。希尹是开国三朝大臣,智略过人,对金朝制度文化的建设颇有贡献。但他因与宗翰长期在一起,熙宗一直对他放心不下,声称“朕早就要杀这老贼”。天眷三年九月,熙宗杀希尹和尚书右丞萧庆,诏书说:“帅臣密奏,奸状已萌;心在无君,言宣不道”。所谓帅臣密奏,是指宗弼,《金史·宗弼传》以史家笔法记道:“宗弼已启行四日,召还。至日,希尹诛。越五日,宗弼还军。”而所谓言宣不道,是另有僭毁者说希尹明知熙宗这时还未有皇子,却窃议“神器何归”,这也触犯了熙宗的隐痛,于是,希尹和他的儿子们便非死不可。
  皇统元年(1141年),重臣宗幹去世。其后几年,金朝军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宗弼手中。他对外采取强硬路线,迫使南宋纳币媾和,促成了绍兴和议;对内继续支持熙宗改革,并趁汉人大臣右丞相韩企先病故,以自己培植的蔡松年为首的汉官集团取代了韩企先为首的汉官集团。皇统七年,宗弼任太师,领三省事,依旧担任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次年去世。
  熙宗一朝,政争酷烈可谓空前。各派领袖和骨干在辈行上几乎都压熙宗一头,而熙宗头上也没有太祖、太宗那样的伟人光环,兼之金朝制度正处于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型改革中,因而那些前辈、兄长们谁都试图在这种转型中唱主角,捞一把,你死我活的政争也就不可避免。今人喜欢在各派中划出改革派和保守派,一直众说纷纭(例如希尹究竟属于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就莫衷一是),实在大可不必。实际上,未见那一派是彻底反对所有改革的,各派主要还是为自己集团争权力。
  熙宗利用各种矛盾,制衡和消除那些威胁君权的政治派别,而整个改革就在这种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逐步推进。这也不是熙宗有雄才大略,他还担不起这一评价,关键还是改革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各种政治派别都不可能阻挡这一进程,而一个看似平常的帝王也可以成为金朝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开创者。
  现在来说说金熙宗的改革。熙宗改制主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进行,时间跨度从继位到皇统初年。
  先说政治。
  首先,废除女真旧制,推行汉官制度。天会十三年(1135年),熙宗宣布废除传统的勃极烈辅政制度。仿辽、宋官制,兼采唐制,设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并领尚书省事;朝中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专管大政事,下设管理政务的左右丞相和副相左右丞;门下省长官侍中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皆在丞相之下,分别由左右丞相兼任。地方仍一国两制,既有依辽、宋旧制设立的路府、州、县,女真族所在各地仍置猛安谋克,猛安比照州,谋克比照县。
  其次,颁布天眷新制,深化官制改革。天眷元年(1138年),颁布的新制,一是增设平章政事和参知政事,作为宰相和副相的助手,以加强相权;二是设立御史台,监督百官,以强化皇权;三是规定了新制和原女真或辽、宋旧职的换授等第,以统一官制;四是颁布封国制度,强调贵族大臣封王授号,只是荣誉勋爵,并不拥有封地,以削弱分裂势力。
  再次,加强法制建设,颁行统一法规。天眷三年,复取河南地,诏所用刑法皆依律文。皇统时,根据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考辽宋之法,制成《皇统制》,统一了全国法律。
  次说经济。
  最重大的是改革猛安谋克制。一是皇统五年废除辽东汉人、渤海人猛安谋克承袭制度,既保证了“兵柄归其内族”,也使渤海、汉人的封建生产关系得以继续保存和发展。一是皇统元年绍兴和议以后令大批猛安谋克户南徙中原,与汉人杂处,计其户口,给以官田,标志着猛安谋克制内部土地经营方式的重大变化,推动了女真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另一方面,废除伪齐以后,在中原也实行了新政策。一是放伪齐军士悉令归农;二是因岁饥而典雇为奴婢者,官赎为良,放归还乡;三是减伪齐旧税三分之一。这些都有利中原经济的恢复。
  再说文化。
  其一,扩建上京。太宗时,虽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建造乾元殿,成为金朝初期的政治中心,但十分简陋。熙宗时,改乾元殿为皇极殿,还仿照汉制,建敷德殿为朝殿,以供百官陛见;建庆元宫为原庙,以安放太祖以下遗像;又修建太庙、社稷。至此,上京始有皇都气象,金世宗时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北京(今辽宁宁城西)、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并为金五京。
  其二,详定礼仪。具体包括定法驾仪卫之制和宗社朝会之礼。
  其三,创制新字。天眷元年,熙宗颁行自己改制的女真小字,这是一种比女真大字笔画更为简省的新字。熙宗下诏,规定女真字与契丹字、汉字同为官方通用文字。
  熙宗改制显示出女真社会接受汉文化的历史趋势,也反映了金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迫切需要。其中,完颜希尹的决策作用是值得重视的,韩企先也是参预改革的关键人物,其他例如韩昉和金朝扣留的宋使洪皓、宇文虚中也发挥了参议的作用。熙宗改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快了女真社会汉化步伐,在金朝历史上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
  金熙宗不但不是雄主,也难称令君。直到皇统八年(1148年)宗弼去世,朝政大权依次被宗翰、宗幹和宗弼所把持,熙宗只是俯仰其间而已。宗弼死后,早就交通朝臣的皇后裴满氏迫不及待的填补了权力真空。她是天眷元年被立为皇后的,皇统二年,所生之自济安被立为皇太子,意味着皇权世袭制的确立。但太子不久病死,她掣制熙宗,致令皇嗣数年不立。而熙宗也似惧内的胚子,内心不平,无处发泄,便酗酒狂怒,挥刃杀人。裴满氏无所忌惮的干预朝政,朝官往往走她的门道博取高位。
  当时朝臣中大体可以划分为亲帝派和亲后派,前者以太师、领三省事兼都元帅完颜宗贤为首,后者以领行台尚书省事完颜勖和左丞相兼侍中完颜亮为首。宗贤力劝熙宗选后宫以广继嗣,遭到裴满皇后与完颜亮的攻谮,一度被罢,由完颜勖为太师、领三省事,完颜亮兼都元帅。其后数月间,宰相和副相各职在两派主要成员间频繁变动,一如弈棋,反映出熙宗方寸大乱,已经无力控制政局。
  皇统九年十月,河南军士孙进自称“皇弟按察大王”起事,熙宗便把自己的两个弟弟常胜和查剌都给杀了。十一月,熙宗在寝殿杀死了裴满皇后;又连杀嫔妃和宗室多人。熙宗杀红了眼,朝贵大臣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这就使素有问鼎之心的完颜亮有机可乘。完颜亮是宗幹之子,与熙宗同为太祖之孙,自以为也有做皇帝的资格。
  十二月九日,代国公主为裴满皇后做佛事,为谋逆者提供了策划密室的良机,完颜亮、秉德与乌带得以在唐括辩府中聚议。秉德是代国公主的驸马,时任平章政事,乌带时任大理卿,唐括辩任尚书左丞,他们都受过熙宗的严刑责罚,早就与完颜亮串通一气,密谋废立。护卫十人长仆散忽土原是宗幹的旧属,另一十人长徒单阿里出虎与完颜亮是姻亲,也已被完颜亮网罗,这夜正是他们当值。给事寝殿的大兴国也被熙宗无辜杖责以后,早与完颜亮和唐括辩沆瀣一气。
  计议停当,这伙人衣下藏刀,在二更潜至宫门前。大兴国打开宫门,将他们迎入宫内。熙宗发觉谋逆者进入寝殿,急取榻边佩刀,早被大兴国藏起,忽土和阿里出虎持刃行刺,完颜亮补上一刀,杀死了熙宗。
  《金史》说,熙宗敬礼大臣,委以国政,“继体守文之治”,颇可观瞻;但末年酗酒妄杀,以至“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