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唉,我的沧桑50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连声答应说知道了妈,您就放心吧,我们不会有事的。

我妈流着泪又去收拾行李。

我跟赵争鸣说:“四姐,我看你根本不用和马三商量啥,他那脑袋跟赵跃进一样被驴踢过,你自己拿主意就行了,我知道十个马三也玩不过你。”

赵跃进在旁边嘟囔着:“又说我,你们才被驴踢了呢,我没事儿都踢驴。”

赵争鸣点点头说:“没事,马三脑子虽然不好使,但是个好人,他也不敢惹我,惹我我让他自己扎到茅坑里去。”

我也点点头说:“这我信。”

我妈在那边又问:“孩子们,你们看看还缺啥不?”

我和赵争鸣一起回头冲我妈说:“妈,不如来碗油茶面。”

第二天一早我们背上各自的行李准备出发,我父母也起了个大早送我们。

到了车站,没想到车站还搞了个欢送活动,整得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还有些一看就是红五类出身的准知识青年在那儿誓师。

我们家出身黑七类,从小受人白眼受惯了,何曾有过这等待遇?立即就产生了一种融入无产阶级革命大家庭的感觉,尤其是我五哥赵跃进,从“狗崽子”一跃而成“知识青年”,想起当年虽身怀绝艺却双掌难敌四拳,经常被打得四处乱窜,而今处处红旗飘飘,人人笑脸相迎,立马就感觉脱胎换骨了。

上车前,我妈拉住我们三个又嘱咐说:“路上当心点,到了农场给家里来信,小六,别忘了问问你三哥。唉,你们仨都瘦得跟猴似的,这到农场可咋办?”说着说着眼泪就又下来了。

我爹走上前拍拍我妈,说:“没事的,翠兰,孩子们都大了,能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妈躲到一边抹眼泪,我爹又跟我们说:“孩子们,我知道我自己一直对不住你们,我做错了事,害你们都被连累。这些话咱们先不说,现在你们要去很远的地方接受再教育,那里没有父母可以照顾你们,凡事就全靠你们自己,记住爹一句话,少说话,多做事,千万不要强出头。老五,尤其是你,爹知道你出去跟人学功夫,也偷偷跟你出去过,一直不忍心告诉你,教你功夫那人爹认识,他是解放前我们纺织厂的一个小工头,除了吹牛逼狗屁功夫也不会。我现在告诉你,是要你出去以后老老实实,别显摆你那狗屁功夫,啥用也没有。”

赵跃进一听当时就傻眼了,心想我说怎么学了这么久功夫,该挨揍还是要挨揍,连我妈的铁砂掌都躲不过去,原来他妈的连师父都是假的,这功夫看来也真不到哪里去。

我爹又对我说:“小六,你从小不爱说话,可是我知道你鬼主意多,从来不肯吃亏,你五哥脑子不好使,你要多照应他,别让他被人欺负。”

我点点头说放心吧爹,心想好歹是我五哥,哪轮得到别人欺负?

我爹又对赵争鸣说:“小四,你和小六一样心眼多,你俩琢磨出来的鬼点子,我和你妈半辈子也琢磨不出来,但是你和小六不一样,你是女孩子,女孩子就容易吃亏,我看那马三也不像个聪明人,你自己尤其要当心啊。”

我四姐点点头,眼泪就快要下来了。

这时南下的列车就要开车,我和赵跃进背起行李准备上车,我父母和四姐在后面冲我们挥手,我俩也一边挥手一边往前面跑,跑到上车的地方,一个列车员拦住我们说:“介绍信。”

我俩拿出知青办开的介绍信和身份证明,列车员看了一眼说:“黑七类知青到后面车厢去。”赵跃进大怒,撂下行李就要“猴子偷桃”。我一把拉住他,连扯带拽,说:“赶紧走,别耽误事。”

上了车赵跃进还气得一鼓一鼓的。原来狗崽子还是狗崽子,到哪都是狗崽子,没啥变化啊,我心想。

我俩在火车上晃了不知道几天几夜,晃得筋松骨软,一路上有人说起西双版纳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水果多得遍地都是,人都没地方睡觉,只好躺在水果上睡,睡醒了随手一捞就是水果,就躺在那里吃。听得我和赵跃进哈喇子一阵一阵往外流,收都收不住,心想这回可他妈的是来对地方了。我心里直替赵争鸣惋惜,要是她也能来就好了,这么多水果俺们轮圆了吃,再也不用为了碗油茶面挨我妈一顿胖揍了,这日子,岂不是上了天堂?我和赵跃进一路想一路傻笑,旁边人以为我俩癫痫了呢。要不是这位老兄的云南水果论,恐怕我和赵跃进早就跳车逃跑了。

好不容易火车开进了昆明站,我们一众几十个人下了车,农场派了几辆车来接,我们更加高兴,心想这待遇,从小到大还没坐过汽车呢,乐得屁颠屁颠地就上去了。赵跃进还在那儿骂:“妈的死列车员,肯定狗眼看人低,要不毛主席他老人家咋不让他上这好地方来呢。”

这汽车一坐又是几天几夜,而且比火车上颠多了,颠得我们车里几个女生吐得哇哇的,连胆汁都呕出来了。我们也很不好受,要不是惦记着躺在水果上睡觉,估计也已经崩溃了。

颠啊颠的终于到了地方,我们下车一看全傻眼了,这整个就是深山老林里头嘛,四周除了参天的大树啥也没有,别说遍地的水果,水果皮也没见着啊。只有很高的茅草,面前几座破茅草房,看来这里就是我们要住的地方了。我们当时就傻了,有人就到车头找司机,想让他把我们再拉回去。司机哪管你这套,油门一踩,把扒上车头的几个知青全给晃了下来,开着车就走了。这时,从茅草房里出来了几个老知青,跟野人一样满头满脸也分不清是头发还是胡子,连说欢迎欢迎,欢迎革命新同志。说着把我们分别领进茅草房,我们进去一看,没有床,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几个人,全打着地铺。领头的一个知青说:“来来,给新同志们腾个地方。”于是众人一阵忙乱,给我们腾出了一小块地方,我们坐下来把行李拆包,我一边拆一边想,这就是知青生活?

这里要交代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了。

云南西双版纳接收知青最早从1956年就开始了,像现在这样大规模接收则是从1968年开始的。当时北京55个“老三届”知青来这里进行过大串联,回去后自发组织要来西双版纳插队,把请愿信送到了党中央。

1968年底,就有大批知青到西双版纳来插队,1971年前后根据毛主席“屯垦戍边”的“最高指示”,掀起了支边高潮,来自上海、北京、成都、重庆和昆明等大城市12万知识青年,以参军的热情浩浩荡荡分赴云南边疆,1970年3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隶属于云南军区,由云南省和云南省军区领导,原来有4个师,32个团,4个直属单位,据说有22万“兵团战士”。

到了1974年,就是我们来的这一年,生产建设兵团建制被撤销,现役军人全部撤除,“兵团战士”全部转入各个国营农场,归云南省农垦总局管。

我们所在的就是国营景洪农场九分场,而所有的知青,全部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和红河地区的深山老林的农场里。我记住的有东风农场、勐养农场、橄榄坝农场、勐腊农场、勐醒农场、勐捧农场、勐满农场等等。〖TXT小说下载:。。〗后来我知道,我三哥赵卫国就在橄榄坝农场四分场。

那天晚上我和赵跃进都不知道怎么睡着的,睡在水果上的梦想破灭了不说,眼下连张床也没有,我们就合衣蜷缩在地上,一阵清醒一阵迷糊,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很早我们就起床了,先在茅草房外面集合起来。当时兵团建制刚刚撤销了一个多月,知青们还习惯性地使用着兵团的建制,仍以连、排等等单位组织生产。我们连长是当地的农垦干部,姓王,人还可以,就是爱骂人,动不动就要操知青们的妈,好在知青们的妈基本都远在天边,不必担心王连长来真的。

当天我们被领到山上去参加劳动,劳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割胶。所谓割胶就是在橡胶树上割开一个小口,让白色的橡胶液流出来。这是个手艺活,对下刀的轻重很有讲究,割轻了胶流不出来,割重了连橡胶树都给砍死了。

每个新来的知青都由一个老知青带着,老知青一边割一边讲解,好让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能更快地掌握技巧。

带我的是个女知青,叫罗晓娟,是上海人,人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细声细气,好在她跟我说话都是普通话,虽然音调有些怪,但是我基本听得懂。

带赵跃进的是个男知青,也是上海人,却不会讲普通话,跟赵跃进说话赵跃进一句听不懂,听不懂也不问,就在那儿自己操作,抡起胶刀就是一刀,差点把橡胶树一劈两段。那个上海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