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他们族内的教育本来就好,他们肯将后人送来院,也就间接承认,院的教育要比他们族学要好。

而最重要的是,河北才是天下士林的中心,一旦曹操统领河北,那么颍川院的学生数量和质量,必然会提升。

当然,那时候招纳”形势就完全不同了。故此,曹植正是利用这空挡,来观察一下人才。

当大家都坐定,以为就要开讲的时候。郑玄忽然微笑道:“子通,汝也找个座位坐下吧。”

听到郑玄的话,人群却是忽然分开,一名学生诚惶诚恐地拱手道:“祭酒大人,我…,…………”

未等他说完,郑玄便摆手道:“你的学问还算不错”可以落座。…”

“是!…”听到郑玄的话,这学生激动地拱了拱手,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于末座坐下。这时,曹植却是看清楚,被郑玄点名的人”正是方才迎接自己的那个童子!

曹植愣在当场,司马享却是立即跟后边的颍川院学生打听,未几就压低声音对曹植道:“四公子”此人名叫蒋济,乃是扬州人,早几个月才来院。因为路上被山贼劫了财物,故此到院是身无分文”康成公怜他有学识,于是就着他边当守门童子”边在院学习。”。

听到司马享之言,曹植轻声念道:“蒋…,……,念着之余,眼睛徒然一亮,心中暗呼道:“好家伙!竟然是他!…”而脑海之中,已经闪电般划过蒋济的资料。

蒋济,楚国平阿人,年青时代就在扬州一带名闻遐迩。历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丹阳太守。随后又升迁永相府主薄、西曹属。在曹操晚年,已经是其心腹谋士。而曹操死后,更是受到重用,历仕曹魏四代,才智与内政,在曹魏堪称一流人物。编著《三国志》的陈寿,更将其与刘晔、董昭比肩,可见其能力,是仅次于曹营五大谋士那个级别的人物。

现在的蒋济还十分年轻,虽然曹植不知道他为何提早来到了许昌,但显然他的才华并没有埋没。郑玄一生学生不少,但真正被他收入门墙的并不多。曹植也曾问过郑玄,孙乾的能力在他的弟子中如何,郑玄的答案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见,郑玄并非是没有眼光之人,而是孙乾没有学到他的本事罢了。

因此,当脑海之中闪过蒋济的资料后,曹植的目光徒然就变得炽热起来。特别是想起,方才蒋济拿到自己的名帖,那激动的模样,曹植就更觉得有机会将这名大才收于麾下了。

深吸了几口气,略略平复了一下心情,同时暗暗告诫自己道:“莫急莫急!机会多的是!”

就在曹植平复心情之时,那边郑玄便说道:“今日子建和德祖,还有不少年轻俊杰齐至,老夫心慰。正巧,今日又是颍川院一月一度的才士论政大会,你们都是同龄人了,正好借此机会,交流交流,如此学习,方有进步!…”

一众颍川院学生闻言,齐齐拱手道:“谨遵祭酒大人之命!…”

曹植和杨修两人相视一眼,也跟着拱手道:“谨遵康成公之命。…”

郑玄轻轻点了点头,捋髯道:“老夫也不说什么,今日的才士论政,就开始吧。元节,不若先由你出题!”。

张俭哈哈一笑道:“好!老夫也正想见识一下你们的见解……”顿了一下,张俭微笑道:“所谓知行当合一,方今天下大乱,礼乐崩坏,彷如春秋乱世。你们皆是当今年轻俊彦,不知胸中可有治世之策?…”

才士论政,论的便是这个政。张俭一开口便抛下这么一个大难题,不止一众颍川院的普通学子,就连座位上的众人,也顷刻间皱起了眉头。

张俭则是淡淡一笑,和郑玄对视一眼,二老便好整以暇地看着众人,不再说话了。

对于这问题,曹植跟郑玄其实亦讨论过不少次,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他今天来,主要是看看,是否有志同道合之人,因此在座位上,只是笑而不语。见着曹植不说话,一直注意着他的杨修,也露出淡淡的微笑,不再开腔。场面一时之间却是陷入了沉默。

见等了片刻都没有人开口,曹植的眉头却是忍不住皱了皱。他身边的司马享见着,知道曹植的心意,于是拱手笑道:“在下河内司马享,学识平平,今日就先来做个抛砖引玉吧!”。

其他人方才还奇怪,司马享为何能坐在座位上,开始还以为是因为曹植的缘故。听到其自报名号,却是洗然大悟起来。河内司马氏,可谓名声显赫。特别是现在出仕于曹操的司马朗,屡立功劳,己经得到不少人的肯定。至于司马懿,虽然闭目读,但其名声并没有减低,相反名气之盛,不在其兄之下。

至于司马享,倒是消失在天下人目光之中有一段时间。今日见着其出现,都很好奇,他的能力究竟如何。

杨修更是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道:“司马伯达之才,修见识过。传闻司马仲达之才更在伯达之上。修今日倒是要看看,司马叔达之才,能否与伯达、仲达相比!”

听着杨修的话,饶是司马享脾气好,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曹植见着,却是暗叹道:“这个杨修,才学的确不凡。但是就因为自小聪明,才学非凡,却是养成了这种眼高于顶的心态,而且说话技巧也太烂了。司马享虽然名不及他两位兄长,但如此说话,却是带有挑衅性质了!…”

想到这里,曹植却是轻轻瞥了司马享一眼,看看他如何应付!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章 书院辩论(下)

司马享平日看起来很内敛,不似他大哥司马朗那般阔达有长者之风,也不似他二哥司马懿那般智谋高绝,但隐隐极深。平日的司马享,只是默默做事,不显山不露水。但并不代表司马享就没有脾气,面对杨修这当面的挑衅,司马享自然不会逆来顺受了。

心中盛怒,司马享表面上却还保持平淡,更露出淡淡的笑意,向着郑玄和张俭拱了拱手,说道:“自先泰以来,百家并起,先贤都以寻找治国良方为目的。其中以儒墨道法四家为显学,这四家探讨治国之道亦为最深。我儒家先贤,取以德治国为良方:法家诸子,则以法治国:老庄之道,则无为而治。享以为,无为而治,是太宽;以法治国,则太严……,…”

说到这里,杨修轻笑道:“如此按叔达所言,还是以德治国更为合适?”

司马享瞥了杨修一眼,摇头道:“非也!以德治国,本意虽好,然流于空泛!”

听到此言,杨修眉头一皱道:“如此,岂非先贤之道,无一适合治国?”

司马享听着,哂然一笑道:“德祖兄莫不是忘了孔圣人所言中庸之道!”

杨修沉吟了好一会,忽然惊讶地盯着司马享道:“叔达所言,莫非融合先贤之道?这,怎么可能…………”

见到杨修脸上那惊骇的神情,司马享终于有扳回一局的感觉,轻笑道:“没什么不可能的!天地本一物,岂能不融于一休!儒起于农,而农为国之本,故儒之以德治国,当为本。然儒之治,则太宽,有大恶者儒难以治”当用法。以法为罚”以儒为教,互为表里,为之中庸。而天下虽以农为本,但还有工、商。墨起于工,故治工之道,当用墨之义。道起于商”治商之道当用无为而治。士则为治国之人,不当仅起之于农,而应工、尚皆取。只是农乃本,故士亦当以儒士为本,其余商、工等人为辅,此方合中庸之道也!”

旁边的曹植,听完司马享这一番言论,心中暗暗点头。司马享跟着自己已经有一段时间,中间虽然颇为忙碌,但闲时二人亦会经常交流”发表对治国之道的看法。现在司马享这一番话,显然受自己影响极深,中间有此话司马享虽然简化了,但曹植还是能听出来司马享对此有很深的感悟。

不过仔细一想,司马享有此感悟并不意外。曹植现在虽然不是如一方诸侯那般,掌管偌大一个势力,但是却对多方面前有插手。其中,大部分想法虽然都是出自曹植,但曹植开了个头之后”后面的事情大都是司马享来负责的。

开设天然居、贩卖茶叶,让司马享接触了以前都极为鄙薄的商业。刚开始时,他是因为商业乃曹植发展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不得不帮忙。然而接手之后,才发觉,商业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不堪。加之平日又翻看一此陶朱公、吕不韦之事”让司马享感悟良多。

除此之外,曹植又经常会和马钧一起捣鼓些其以前眼中的“奇淫技巧”。然而当司马享亲眼见着这些“奇淫技巧”发挥出难以想象的威力来,他不得不改变曾经的观念”对其正视之。工商都接触过,加之以前就学过的农事,加上与曹植的经常交流,这才有司马享现在这一番言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