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6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再多问了”拱手应道:“诺!”

曹植轻点了一下头,说道:“如此诸位且分头行辜,三日后本公子就与子扬先生前往寿ūn。”

“是!”

正文 第439章 残破的寿春

可能是由于去年冬天大寒冷的关系,今年的冬天却是一个暖冬。即便周围的树木上都有着冰雪的树挂,但是大雪并没有将道路都封堵起来。曹植和刘晔只带着少量亲随,从许昌出发,大约用了半个月多点的时间,终于赶到了九江郡治所寿ūn。

寿ūn,位于淮水南岸,紧邻芍陂。芍陵是九江郡境内的一个大湖,而九江郡地如其名,郡内湖泊、江流极多,因九为数之极,故而此郡取名九江。

寿ūn也是一个名城,战国后期,西北的秦国日渐强大,楚国感受到强烈的威胁便屡次迁都,最后一次却是将都城迁到寿ūn。这也是寿ūn首次作为一国都城之存在。楚国虽是战国七雄之一,然而其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其能选寿ūn作为都城,可见寿ūn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除了楚国之外,之前的袁术亦将寿ūn作为其治所。然袁术毕竟是伪帝,就且不论。历史上数百年后所发生的淝水之战,战场就在寿ūn附近,由此可见寿ūn此城的重要。

不过如今,经历过袁术、刘备的统治之后,寿ūn乃至整个淮南地区,都不复富庶。要知道,淮南这片河网密布的地区极为适合农耕,自古以来便是大粮仓。如今的萧条,实在让人有些心酸。

进入了寿ūn城,当日由袁术所建的精美宫殿,此时只剩残垣败瓦。城墙经过连番大战,破损极为严重,也没有时间修葺。城墙都如此,更遑论百姓的民居了,夯土房屋寥寥无几,大都是用木材搭建的民房。只不过这些木屋上面穿了很多寒风吹进去,冷得里面的百姓飕飕发抖。

寿ūn原本是中原有数的大城不过现在曹植见到,大多数房屋都是空置无人居住的。身为淮南人的刘晔,见到曾经的繁华城池如此惨状,也忍不住摇头叹气。

曹植苦笑一声对刘晔道:“先生,看来我们任重道远呢。”

刘晔轻轻点了点头,道:“如此惨状,比之当初赤地千里之兖州分毫不差了。”顿了一顿,刘晔有些奇怪道:“兖州至本文字由乐优文学提供,请记住乐优文学。今仍未恢复公子就有信心三年后让淮南成为天下第一富庶之地?”

曹植不置可否一笑道:“不试试,怎知道是否成功。”话锋一转曹植却是说道:“先生,事不宜迟,我等速去太守府吧。”

“好。”

整座寿ūn城,最好的莫过于太守府了。不过只看建筑,曹植就知道这太守府并非原来那个而是后来搬迁的。一问之下却是知道,乃是刘备统领寿ūn的时期拿下的。至于之前车胃用那个,却是经历战火根基不稳,被去年的大雪压塌了。

曹植听到之后,年是轻笑着对刘晔道:“看来这个刘玄德倒是ǐng会享受的,整个寿ūn最好的地方都被他霸占了。”

刘晔微笑道:“他当卢公学生之时,就尚华服如今也只是露出本而已。”

曹植也不再将话题放到刘备上,大步走入太守府之后便将所有小吏都招了出来。不过让曹植失望的是,整个太守府的只有一个须发皆白,行路颇为不便的老头。曹植见着之后,有些不解道:“老人家,这里只有你一个?”

老头已经知道曹植的身份苦笑着点头道:“是啊,年轻人都跟着前任太守走了,也就剩下我老人家一个了。”

曹收复寿ūn也已经有一年多,但这一年多时间寿ūn都没有半点气息,可见前任太守的无能了。但是也怪不得他毕竟当时曹将所有精英都集中到麾下,应对袁绍。而削策遇刺也让寿ūn变得不再重要,留一个家伙管着只要不出子曹也不会过问。导致这种情况出现,也在情理之中。

曹植此时也没时间追究前任太守的无能了对那老头道:“老人家,你且带我们去查阅地方志以及宗卷册吧。”

老人听到之后,眼中露出鸡动的神他已经担当太守府属吏多年,阅历甚广,服过的太守也不计其数。

一个太守好不好,只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知道。曹植最先做的就是查阅地方志和宗卷以了解情况,在老头看来只有称职的太守才会这么做,故此才鸡动无比。

待得老头平复了一下情绪之后,便带着曹植和刘晔二人到得太守府中的一间小房子。原本意料中糟糟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地方志以及宗卷都摆放得极为整齐。

曹植见到,有些惊讶地问道:“老人家,这里为何……”

那老头微微一笑道:“是前任太守大人离开之时吩咐小人整理的。”

曹植摸了摸鼻子说道:“算你做了件好事,那本太守就不参你一本。”顿了一下,曹植便对那老头说道:“老人家,劳烦你且去安顿好我们的随从,让人不要打搅我们就可以了。”老头知道曹植二人是要查阅宗卷,于是应了一声便将带上离开了。

望着一屋子的竹简,曹植无奈地对刘晔道:“子扬先生,我们开始吧。植就先读九江郡的情况,先生且先看地志”

刘晔淡淡一笑道:“好。”

接下来,二人各自找出了自己需要的竹简,找了个地方坐下便细细读了起来。二人都是长期读书之人,阅读速度极快,加上又分了工,算是减轻了不少压力。即便如此,二人也是看了三天才将整个房间的宗卷看完。期间饮食,都是老头负责,而二人休息俱是在小房间之中,只有拉洒的时候,才出去透透气。

三天下来,刘晔原本那潇洒的文士形象早就不见了,满脸胡渣,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年。曹植也好不到那里去,虽然没有刘晔那么夸张,但脸上的疲惫却是瞒不过任何人的。

两人看完之后,都没有说什么,直接找榻睡了六个时辰,这才醒来。即便如此,在老头眼中曹植和刘晔也是神人了。以往的太守看这么一屋子的宗卷,足足要uā一个月时间曹植他们虽是两个人,但只是用了三天,由此可见他们看书速度的快。

而懂行的人都知道,看书速度快的人俱是平日看许多书练就出来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二人才学非凡。

当两人都恢复了精神之后,一边用膳一边却是开始jiā流意见所得。只听见曹植脸色凝重道:“九江郡的情况并不算好,前任太守统计过,整个九江郡约合九千二百余户,人口不足五万。

听到这个,刘晔愣在当场本文字由乐优文学提供,请记住乐优文学。惊讶道:“怎么可能,人口竟然这么少?”

曹植耸了耸肩道:“子扬先生别太惊讶,这统计虽然粗略,但应该也颇为准确。之前植就查过兖州的人口,发现只有黄巾前的三成这还是父亲从各地迁移了不少人进去。九江郡黄巾前,大约有十万户,人口约五十万。如今屡经战迁移、出逃,留下一成已经不容易了。”

刘晔轻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但是也太…………唉,想不到一向富庶的九江郡也衰败如斯。”

曹植摆了摆手道:“说这些也没再了子扬先生,郡内荒地情况如何?”

听到这个,刘晔精神一振道:“这个倒是不错,由于大量人被迁走,特别是世家大户都走了,郡内几乎都是无主之地。”

对于这个〖答〗案曹植一点都不意外,这么点人口若还没有耕地那才是意外呢。那边刘晔继续说道:“由于前些年发过大水,淹了不少田地,故此百姓都不将作物种在河边,反而向湖泊边靠拢。以至于现在九江郡内的耕地大部分都集中在湖泊周围。”

曹植听到之后,反而露出淡淡的笑容道:“这却是好事。”

“好事?”到晔听着,颇为不解地问道。

曹植点头道:“发大水虽然会淹没很多田地但是大水却是将表层地力所余不多的泥土带走,余下的一层营养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水中的养分也会残留不少。故此待得水退之后再在曾经被淹的地方耕种,收获会比以往都要多。”怕刘晔听不明白,曹植末了有加了句:“这道理就跟冬藏差不多。”

刘晔听完之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他对于从曹植口中吐出的一些陌生名词也已经习惯了。沉了一下,却是问道:“耕作条件虽有,但是人口不足如之奈何?”

曹植闻言,轻笑道:“无妨,分田就可以了。若无田地者男人每人分田十五亩,女人分田十亩,不必归还朝廷,三年内免所有田税!”

刘晔一听,眉头紧皱道:“子建,这会不会太过了。分田晔可以理解,但分田之余还免税,就好像有些过了。而且司空大人一直以来都极为反对将田地分出去,无论推行屯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