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植-第8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笑了笑,说道:“吾视奉孝如手足此等玷污名声之事,吾又岂愿奉孝与吾一并做。千百年后,世人只会唾骂我曹孟德心狠手辣,乃是杀人不眨眼之徒。奉孝当与子建为千古贤臣与明君之榜样!”

郭嘉听得,鸡动道:“主公,这……”

曹操摆手道:“奉孝不必多言,吾心意已决。还有,吾做这些事,可能会让文若与公达对吾不满。此事上还须奉孝与子建多多周旋。”

眼见曹操已然做出决定,郭嘉只能轻叹了口气道:“主公,你这又是何必…………”

曹操听着反而没有了方才的落寞,哈哈大笑道:“奉孝其实心中亦清楚,欲要大治必须清楚障碍,这等恶人必须有人来做!至于是非功过,正如子建所言,留待后人评价吧!即便吾粉饰得再好,历史也总有揭开的一天!”

郭嘉听着,只能无奈地咯气道:“嘉明白了。”

曹操轻轻颌首道:“居中周旋之事,就拜托奉孝了。”

嘉应了一声,最终却是带着落寞的心情离开了书房。

当郭嘉走后,曹操眼中杀气闪现,凝声喝道:“仲康,去将贾文和叫来!”许褚身为武将,对杀气感受最深,感受到其身上那浓郁的杀气,而且又去叫贾诩,略知情况的他大概已经想到,这次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了。但这个不是许褚该想的东西,故而他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便大步而去。

贾诩,在曹营里面极为孤僻,几近没有朋友。平日除了在家中读书和曹操相招之外,基本不会外出,也不会与任何人来往。不过,谁也不敢小看他。在曹操所信任的五大谋士里面,只有他一个是后来相投的,其他四个都是在曹操起家的时候就跟随。但就是迟来,他也能坐稳五大谋士之列。而一些老于世故的人,却能发现,每次曹操做阴暗的事,都是让贾诩出手的。这家伙,就是曹操隐藏起来的一柄利刃,这种人更加不能得罪。故此,所有人对贾诩都是敬而远之,就算相遇也就点头行礼,而不会深交。

当贾诩一脸平静地来到书〖房〗中的时候,见着满脸杀气坐在那里的曹操,贾诩目光徒然一亮。

曹操望着贾诩,凝声道:“文和看来已经知道了。”

贾诩拱手道:“请主公吩咐!”曹操摆手道:“本司空只是有所决定,还要文和为吾出谋。”

贾诩听着也不再客套轻轻地说道:“河北世家暂时安稳,主公暂时无需轻动。不过,许昌那边在主公离开之后,有些人却是不安分了主公当杀鸡儆猴!”

曹操轻轻点头道:“说得好!那当让何人动手?”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凝声道:“二公子!”

曹操沉吟了一阵,目露杀气盯着贾诩喝道:“子桓怎么说也是本司空的儿子!”

贾诩缓缓摇头道:“帝皇家又岂有不争,当断不断,若主公下不了决心那么日后为祸更深!”曹操听完有些犹豫,贾诩见着却是劝道:“其实主公不必太过担心,只要四公子能顺利那么以他的心性不会对二公子如何。相反的话,主公以为凭二公子心性,能留其他兄弟?”

听到这个,曹操不否犹豫,拍案道:“好就依文和所言去做吧。”

“诺!”

这天曹操的密话,没有传出去,就连郭嘉和要诩见过曹操之事,除了他们之外也没有人清楚。

隔了几天,曹操忽然说要前往许昌。

虽然此举有些突然,但倒是没有让人太意外。毕竟许昌有天子在,曹操隔段时间去许昌一趟亦属正常。

不过,当曹操到了许昌之后,众人终于明白他此行目的所在。却是曹操到了许昌,面见天子之后,提出废三公,而复行丞相之制。

三公也就是指司徒、寻马、司空三职此乃东汉建立之后所改之制。而丞相之制,即是秦代建立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此制为西汉所沿用。

三公与丞相三职之制看上去差不多,司马管军事,亦即对应太尉;

司徒掌管政事对应丞相,司空则行驶之前御史大夫之职。

看上去只是改换了名称,实质差不多。事实上却是差天共地这或许也是〖中〗国人特有的语言艺术吧。后世人学习汉代历史,在讲到东汉的时候都会提到一句“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这话很多人都不了解或许只读懂了表面的意思,三公是没有实权的。字面的确没有错,然而这区区几个字,却是包含了从西汉到东汉两百多年间的权力变动问题。

西汉开始承袭秦制,这没有问题。然而当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其却是觉得丞相的权力太大,掣肘了他,特别是担任丞相的都不是自己人。故此,汉武帝便将朝廷分为内朝和外朝。外朝就是原本的制度,而内朝则设置了大司马为首,上古以为军认为天子私兵,故而内朝之首则为掌管天下军事的大司马,而且担任大司马的都是天子的家人(外戚)。

这便区分出皇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来,这是周代以来一项极为重要的发展。因为周代的时候,天子就代表政府,而政府也指代天子,两者是不区分的。而汉武帝这么一弄,皇家与政府就区分出来,倒算是一个进步。这也使得,后来有时皇家内部出现问题,政府的运作也不会受到影响,根源就在此时。

汉武帝也是聪明人,知道平衡的道理,故此还留下了点掣肘。以前是因为丞相的权太大,才设内朝以制衡。不过汉武帝明白这一点,后面的人却不明白,特别是有霍光以大司马的身份辅政,最后归还权力这一榜样在,大汉天子就更加倚重外戚了。

及至发生王莽篡汉,虽然给予了不少警醒。不过这警醒的点不是王莽外戚的身份,而是他世家的身份。武帝以后,外朝都为世家所把持,故此当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后,将外朝的官位改为司徒、司马、司空的三公,而后不给权力,而只倚重担任外戚的大将军。为的就是削弱世家对〖中〗央朝廷的影响力,在光武帝看来,没有世家干涉,只有外戚辅助,还是很可靠的,而榜样还是霍光。

然而古今以来又有多少个霍光,继任者没有光武帝的手段,朝政为外戚把持。而能对付外戚的就只有宦官,之所以用宦官,其实还是有宦官当贤臣的榜样,这便是后世人都耳熟能详的司马迁。

还是那问题,好的宦官不是没有,但并不代表宦官都是好的。这就使得,失去了外朝制衡的东汉朝廷,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中〗央朝政的问题。而世家则在各地发展,形成了东汉的畸形制度。

现在曹操废三公,而复设丞相,明显就是有独揽大权之意。因为并汉三公是没有实权的,而西汉的丞相则是大权在握,甚至某程度上可以代天子处理朝政。

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事实上是给予天下人一个信号。他曹操要正式代天子,管治天下,而复设丞相是给他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而已,毕竟这有先例。

曹操此举用意,明眼人一看就清楚,故而此言一出,当即遭到一众拥汉大臣反对,其中闹得最凶的乃是孔融。此时的孔融,在董承见杀之后,已经逐渐成为拥汉派的领袖。特别是杨彪因为跟袁术有姻亲关系,袁术死后,曹操就曾想杀杨彪,最后还是在荀或的劝说下免了。

但杨彪也清楚自己的处境,故而平日都不多见客,深居简出,上朝也是和稀泥。

孔融的反对没有让曹操太意外,而借此机会曹操大发雷霆,让人将孔融拿下,并要治他的罪。出头的人被拿,众人也无奈只能赞同曹操之议,这天曹操是威势尽显,即便天子也不敢多言。

不过事后,荀或就曾去劝曹操,不要杀孔融。然曹操心意已决,哪里会听,这让荀或无奈而去。

曹操行动极为迅速,让人草拟了孔融的罪状之后公布出来,随后更是要灭他全族。消息一出,天下震惊,荀或再次赶去阻止,不过都是无用。

而公布了罪状之后,曹操立即展开行动,派人缉拿孔融全家,并将他们下狱。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没有用许褚、典韦这两个心腹亲信去,反而让曹丕负责缉拿!

正文 第五百零二章 曹丕的选择

来的命令,曹丕却是立即找来司马懿商议。他必须了解清楚才敢行动。就在曹丕于自己的书〖房〗中火急燎燎地来回踱步的时候,司马懿终于来到了。

眼见司马懿来到,曹丕大喜,连忙帮他将门合上急道:“仲达,父亲让我去拿孔融一家,可知用意何在?”

司马懿微笑着拱手道:“恭喜二公子!”

曹丕不解道:“恭喜我?”

司马懿颌首道:“不错,丞相这次就是为了试探二公子的心性,若是能办好此事,那么……”说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