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等我接近那个向往已久的大门,就看见赵宅对面的一间房子里,突然闪出一个挺胸凸肚的家伙来。他说什么也不许我挨近大门一步。诸位可以由此观之,这就是台湾当局所宣传的张将军早获自由的真相啊!”    
      会场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悲愤的唏嘘之声。傅虹霖的讲话叩动了人们的心弦,她娓娓地论述着张学良战斗的一生,接着又有四位学者依次登台,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精辟地论证了张学良传奇的一生。这些讲演者是:张学良的东北军旧部、从大陆专程赴美的前中华人民共国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张学良的机要秘书田雨时、前东北大学秘书长宁恩承和南伊州大学教授吴天威。    
      上述五人的汉语讲演不断激起与会者热烈的掌声。担任大会主持的张捷迁教授被这些远在异邦的张学良旧部所作的发言深深感染。他的眼睛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特别是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这些从美国各地四面八方赶来的学者们,用英语讨论张学良将军自由范围与彻底使他恢复自由的策略时,众人集思广益的发言使许久彷徨无计的张捷迁茅塞顿开。许久的苦闷、茫然都在那些关心张学良自由的人们睿智谈吐中化为乌有。但是,张捷迁的思绪随着讲演者们激动的讲演,又回到了台北复兴岗那所神秘的小院中去。    
      数十年来,张捷迁连做梦都希望有一天能走进那所被台湾杉、雪杉和红桧树所环绕的恬静小院。去探望心仪多年的东北大学老校长张学良!张捷迁深切地知道,自从1936年双十二事变发生以后,张学良送蒋失去自由,在漫长的幽禁生涯里,能够得以与这位与世隔绝的传奇人物见面的,也不过只有张治中、莫德惠、张严佛、邵力子等少数几个人。    
      在台湾宣布解除“管束”以后,能够在台北复兴岗小院里与张学良见面的人也是寥寥可数。无非是张群、张大千、王新衡、何世礼等经过蒋介石特许的国民党上层人物。惟一特殊得以走进这所小院面见张学良、并能够与少帅面对面促膝交谈的人,大概就是东北大学的另一位秘书长(西安事变时期的)周鲸文教授与前青岛市长、张作霖的旧部沈鸿烈两个人了。他们均是经过蒋经国同意,才能得以实现与张氏会面的。其余的人便再也无此殊荣与机会了。    
      张捷迁从傅虹霖女士在台北北投复兴岗张学良寓所门前惨遭冷拒的难堪遭遇中,更加体会到张学良在台湾仍然只有一线有限的“自由”。如若到台北去会见这位东北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又谈何容易?!在目前欢迎张学良到美国来出席东北大学的有关活动,那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张捷迁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感叹了一声,说:“夫人,你知道我这个人是凡事不作则已,一旦要做的话,那就非有结果不行。虽然现在老校长的身边,还有层层的桎梏和障碍,我张捷迁在有生之年,是一定要促成张将军到美国来的。”    
      “捷迁,我知道你做事情是非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我相信国民党最后也必将会顺应历史潮流,给张先生以自由的。可是,我劝你千万要冷静,万事不可太心急啊!”张素坤一边劝慰着心急如火、恨不得马上就获得成功的张捷迁,一边将小轿车拐向一条小路,    
      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上缓缓地将车煞住了。他对身边的张捷迁说:“到了,快下车吧,会见记者的时间快要到了。”    
      这是一所华人开办的旅馆。    
      环境恬静而优美。透过这家旅馆二楼的宽大落地窗,张捷迁可以望得见距此数百英尺有一片在冬季里尚未开放的日本樱花树,那是1912年日本向华盛顿所赠送的两千株樱花苗的一部份,如今已经长成了偌大一片樱花林。到了春天它就会绽开无数雪白的花蕾。在那片枯枝摇晃的樱林背后,就是那座在华盛顿很有名气的杰弗逊纪念堂的乳白色主楼。    
      “张先生,我们在纽约没有见到您,所以就追到华盛顿来了。”七八位从台北专程赶来采访张捷迁的《联合报》记者,见张捷迁伉俪走进了他们下榻的这幢旅馆小楼时,都纷纷举起了手中的摄影机和照相机。将镜头对准了神色矍铄的张捷迁。    
    


第四卷 冬第三章 公开平反(3)

    “请不要拍我,我只是个普通的学者。”在闪光灯的频频闪亮中,张捷迁将手一挥,有意劝阻那些抢镜头的台湾记者。张捷迁完全清楚他这个从来不喜欢与外界接触的航天气象学博士,之所以忽然成为新闻媒介关注的焦点人物,完全是因为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成立以来,他与同仁们为张学良将军争取恢复全面自由所作的一切,引起了各界的注目。张捷迁说:“我很希望见到你们,就是我想和你们畅谈有关张将军早获真正自由的话题!”    
         
      记者见到张捷迁、张素坤夫妇与主持这次记者会的东北大学校友会工作人员落座后,一位女记者率先向张捷迁发问:“张先生,我们来到华盛顿后就闻知您所主办的‘张学良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已经结束,明天将要举行‘西安事变52周年纪念会’,又将通过一糸列呼吁台湾尽快给张将军自由的文件,您是否可以谈谈有关此事的详情?”    
      张捷迁略一沉吟说:“我要说的是已经举办的‘张将军全面自由研讨会’,决非我张捷迁一人操办的。在美华人几乎没有任何人不关注张将军的自由。这次集会主要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央部主任王冀教授、纽约市立大学近代史教授唐德刚先生、以及在美各地的张学良将军旧部和研究者朱永德、吴天威、田雨时、祖炳民等多人主办的。也就是说现在关心张将军自由的,决非仅仅是我们东北大学的校友,而是所有在美国的华裔学者。可谓人心所向,潮流不可阻挡啊!”    
      记者:“可是,台湾几乎人人皆知有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在美国为张学良自由奔走呼号的张捷迁教授,特别是张先生几次致信给台湾新当权者,我们很想知道有关这件事情的详细内幕,不知张先生可否直言?”    
      张捷迁侃侃而谈:“1988年3月下旬,台湾某要人邀请张学良先生参加聚会,通过中央社发表了照片。以表明张氏早已恢复了自由,身体也很健康。但是,我们东北大学校友会今年两次以电报和信函的方式,邀请张学良先生访美,两个月后才获得一封简单的回电:‘遵医嘱,为健康计不能远游。’只有这寥寥几个字。    
      “东北大学校友会又分别致电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言明校友会将派四位代表赴台,希望面见张学良。并将谈话录成磁带,但是谁也没有答复。其后,台北发表了张学良的所谓公开亲笔信:一、我的行动完全自由,不受任何束缚;二、但是,为不搅扰个人的生活,我不希望会见任何有关人员,也不希望来访;三、对于海外的邀请电,依照前述意旨,全部辞谢。    
      “根据我张捷迁个人的见解,这些谈话和报道,都是在某种‘政治意图’下所为。与真实的声音相距甚远。鉴于这些事实,我们确信名誉校长张学良至今尚未获得自由。为此,中国东北大学在美校友会5月10日再次向李××、俞国华先生和宋美龄女士寄送了题为《为何惧怕给张学良以真正的自由?》的公开质问信,但是至今仍如泥牛入海!    
      “因此,在今年12月的西安事变52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通过同样的决议,对台湾当局提出了同样的主张和质疑。我们恳请台湾当局公正合理地对待这些要求,行吗?”    
      “…………”    
      坚冰正在悄悄地解冻    
      1990年5月17日。台湾的《中国时报》率先暴出一条使海峡两岸、甚至于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新闻:《张群等发起为张学良九秩祝寿》!    
      这则新闻称:“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九秩大寿的扩大祝寿活动,将于今年6月1日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这是民国25年双十二西安事变后54年来,张学良个人首次公开做寿。据了解,这次张学良的90岁扩大祝寿活动,糸由‘总统府资政’张群发起,秦孝仪、张继正、何世礼、唐德刚等人策划,‘张汉卿先生九秩寿庆筹备会’邀请函有80位党政要员署名。”    
      该报称:“目前祝寿筹备会已发出200张以上的请帖,……此次为张学良扩大祝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