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特别对张学良这一历史人物大感兴趣。另一位女士小D,是张之丙教授采访张学良的助手。现在她们两人到中华第一大教堂来,就是为了接生病刚好的赵一荻返回希尔顿酒店的寓所。    
      赵一荻虽然讲得很起劲,可她毕竟刚从檀香山一家美国教会医院出院不久,身体仍很孱弱。可是,她面对那些虔诚的基督徒们,不得不振作起精神来,继续朗读她的《见证录》,她说:“我们两人在1964年才正式受洗成为基督徒,到士林凯歌教堂做礼拜。不久戴费玛莉来教我们读英文和《圣经》,她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亦是非常的严厉。她规定我们每星期要背一节《圣经》。我对她说,我老了,记不住了,她一定要我背。当时我感到很辛苦,可是这些经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真的非常感谢她,……后来,我帮助来参加聚会的人读经,给她们讲解应该怎么样来读《圣经》。他们认为我所讲的,对她读经很有帮助,要我印成小册子。现在我印好了,就免费赠送给需要看的人,传福音的人常常会送一本《圣经》给人。经上说,凡人所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他要我写,我就能写。今天我已带来了英文《好消息》30本,中文的3套,诸位若是要看的话,可向程牧师要。最后让我们还是要说感谢主,一切荣耀赞美都归给主!……”    
      掌声再起。教友们纷纷向她拥来。    
      赵一荻开始在神坛上散发她手中的基督教讲义。神坛下伸出了无数只手,都去争抢她的小册子。顿时,赵一荻成了中华教堂里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夫人,听说您的病早从60年代就很严重了吗?”当檀香山中华第一大教堂的见证会结束后,张之丙教授和她的助手小D推着一架轮椅,沿着教堂前一片草坪走去。那里远远停着一辆小轿车。    
      “是的,张教授,我的身体在80年代已经开始好转了。这主要是因为汉卿解除了长时期的秘密幽禁,身边没有了保密局的人,所以我的生活也有了真正的自由。”坐在轮椅上的赵一荻,对关心她的张之丙教授说:“如果人心情好了,那就百病都消。长期抑郁的心情逐渐也会好转起来,这些年,我的病几乎再没有复发过。可是,没有想到到了这里,今夏又开始咳嗽起来。所以才又住了院。”    
      对张、赵两人情况了若指掌的张之丙教授,完全理解赵一荻的心。她知道自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公开祝寿,1991年她随张学良前往美国探亲,这一糸列自由都给她带来了好心情,同时也改善了她的医疗条件。特别是赵一荻随张在夏威夷海滨定居后,她的身体一直很好,直到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天气忽然炎热,她的肺部病症又开始在体内滋生。不久前又出现了肺病复发的迹象,经常咳嗽不止,吐浓痰和支气管哮喘等症状接连出现,时时困扰着年老体弱的赵一荻。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11)

    “夫人不必担心,在美国治这种病,是不成任何问题的。因为这里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当然,更主要的是您吉人天相,祝福您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张之丙和助手小D将赵一荻扶上了轿车,然后她们开着车送赵一荻回希尔顿大酒店。    
      “谢谢你们,”赵一荻在车里说:“你们是从纽约专程赶来采访汉卿的,可是,你们却到这里来接我,太过意不去了。”    
         
      张之丙说:“夫人此言差矣,其实我们到这里来,才是给您和张先生添了麻烦。因为我们的‘口述历史’,消耗了张先生许多休息时间。现在,我们的访问已经快到尾声了。如果顺利的话,张先生的‘口述历史’,在年内就可以完成了!”    
      “但愿你们成功!”赵一荻说。她知道张之丙教授对张学良的采访,起源于1991年3月,那时张学良刚有了真正的自由,正在纽约进行访问。    
      3月26日下午,位于纽约郊区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里忽然驶来几辆小轿车,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张学良从车里走出来,这是他在纽约的首次公开亮相。他之所以能来“哥大”与学生们见面,是由于著名建筑家贝祖贻的夫人从中玉成,才使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糸师生有与张学良一起座谈的机会。在张学良抵达该校时,贝夫人首先向少帅介绍了女教授张之丙。这使得她在日后才有机会充当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主要采访人。    
      座谈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开始,张之丙见学生们揿动录音机的电键时,以征询的语气请示张学良:“张先生,学生们如果将您的谈话录音,不会见怪吧?”    
      张学良大度地说:“我无事不可对人言,你们录吧。无论什么事情,公事、私事,假如有不能对人说的,我不能说,也不能做!”这就是英雄的本色!张学良口若悬河地讲起了东北军、谈九一八事变、谈人生、谈理想和抱负与他青年时所走过的路。一直谈到他讳莫如深的西安事变,对这一敏感的问题,张学良只以“我做事,我负责”六个字一言以蔽之。    
      出生在台北的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糸教授张之丙,早年在台北求学时就是张学良的崇拜者。张之丙早年在台北时以研究中国近代史为主,同时也曾涉足于政界。后来她因为厌恶国民党腐败的官场,与志同道合的苏先生毅然辞职飞美。情愿舍去高官厚禄而去潜心钻研学问。特别对东北史与张氏父子的研究课题颇感兴趣。她多年来就想与幽禁中的少帅见上一面,可是在当时那种特殊的政治形势下,她找遍了门路也未能如愿。现在,她终于在美国“哥大”通过她所熟悉的贝夫人请来了正在美国探亲访友的少帅来哥大座谈。这使得从小就景慕少帅的美梦得以变为现实。    
      但是,张学良虽然脱离了台湾,可是半个世纪笼罩在他心中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失。张之丙发现张学良在与学生座谈的时候,所谈的大多与他已与报界公开发表的谈话别无二致。因此,张之丙便想单独与少帅谈一次,以便能够开启少帅那封闭多年的心扉。    
      张之丙告诉张学良:她为了研究她所尊敬的少帅,几年前还亲自去了一次祖国的东北。她到了沈阳,去看了大帅府的旧址。张之丙说:“我到了沈阳才知道,东北的民众对您有多么深的感情,他们都希望你在有生之年回去看看啊!”张学良说:“东北是我的老家,我当然要回去!”张之丙发现张学良虽然在归乡的态度上很明朗,可是少帅在说这话的时候却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增加了这位女学者想急于和少帅亲自面谈的想法。这样,她决定再一次请求贝祖贻夫人从中玉成。她已经有了一个让张学良真正向世人坦露胸襟的大胆采访计划!    
      5月14日,张之丙教授为了答谢少帅去“哥大”座谈,特别在纽约的曼哈顿中城一家中国饭店里备下了一席便宴。今夜的张学良神采奕奕,没有了那天公开活动时的拘谨。陪客除贝祖贻夫人外,几乎全是张之丙的“哥大”同事和学生。    
      席间,张之丙拿出她1990年去祖国东北访问时,在沈阳张学良旧居所拍摄下来的一组照片。张学良的心顿时激动起来,他是在离家半个世纪后首次在张之丙的照片里一睹故居之貌。张之丙拍摄的照片共分两部分,一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张府老宅,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另一部分则是后院建于1927年的大青楼。张学良不禁泪花滚动,口中喃喃地说:“这么多年了,历经了战争,没有想到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也就是在这次餐聚中,张学良还进一步地了解到张之丙教授的身份。原来,这位女学者就是张其昀(浙江才子、曾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秘书。而张其昀早在大陆时就与少帅有旧,所以由于这几层关系,将张学良与张之丙的关系拉近了。张学良在了解到张之丙女士是由于厌恶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才毅然舍弃仕途来美国执教鞭时,他也为张之丙多年来一直想采访他的热诚所感动。    
      张之丙说明了她的真意:哥伦比亚大学历来是珍藏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档案最丰富的地方。许久以前,“哥大”就有人创造了“口述历史”的新方法,为哥伦比亚大学,也为世界的历史宝库保存下来一批珍贵的资料。“哥大”从前曾为在美国生活的李宗仁、胡适、顾维钧、陈立夫、孔祥熙、宋子文等进行过口述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