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1930年6月3日张学良在沈阳市庆贺他30岁生日时,蒋氏从南京拍来的贺电:    
      “汉卿兄及凤至夫人赏鉴:贤伉俪华诞,中正等未能趋贺,谨电祝福寿连绵,德泽广被!蒋中正宋美龄同叩。”    
      B1931年“九一八”前夕蒋介石所拍给张氏的“不抵抗”电报的原件(亦即历史上    
      臭名昭著的《铣电》),该电一直存于美国,如今向后人公开展出,不能不说是一个发人深思的历史文件:    
      北平。    
      张副总司令钧鉴:绝密。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预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蒋中正。    
      学者们都十分清楚,蒋介石1931年所拍的《铣电》,在60多年后恰好从另一侧面反衬出张学良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伟大。《铣电》也为一度蒙羞的少帅平反!    
      镁光闪闪。无数高高举起的照相机、录像机都将《铣电》摄入镜头。在展厅的最后部分,参观者们临出门的时候,可以看到玻璃柜里陈列着张学良的四枚精美印章。还有他1995年1月28日亲笔写下的一首诗:    
      白发催人老,    
      虚名误人深。    
      主恩天高厚,    
      富贵如浮云!    
      赵四殁后:台湾与美国各有一座坟墓    
      1999年冬天,赵一荻在经过了一个安逸的秋天后,又再次生病住院。    
      这时东北同乡会一批赴美人士到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看望了她。不久,他们就将赵一荻病重的消息捎回了东北。那时东北同乡会的会友们都在为这位生命坎坷的少帅知己生命担忧。可是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大洋彼岸又传来了赵一荻康复出院的好信息。    
      2000年5月底,赵四小姐将和张学良同在夏威夷举行祝寿活动期间,东北同乡会去美国祝寿的人员还曾见到了这位久病初愈的夫人,没想到她竟在寿庆活动刚过不久,病情即发生了突变。    
      也许是她出席夏威夷中华基督教会为她和丈夫举行的寿庆活动过于劳累的缘故,6月初,赵四小姐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她在清晨起来有在床上诵读《圣经》的习惯,可是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里,这一多年坚持的习惯居然改变了。    
      6月6日夜里,她睡得很沉。7日清早,赵四小姐竟然神志清醒,起床后忽然想起要恢复诵读《圣经》的必修课。这时女佣不在身边,她在下床的时候,却不慎跌倒在床榻之下。当时她虽然跌得很疼,可是在张学良的呵护下很快就安好如初了。    
      当晚,赵四小姐开始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求医生上门诊治,不久又恢复常态。直至6月11日下午,赵四小姐的病情突然出现了危兆。呼吸困难是她无法忍受的,有时脸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变得青紫,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决定将她马上送进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进行抢救。    
      赵四小姐自住进医院时起,即进入生命的最后弥留。    
    


第四卷 冬第五章 香殒神谷(14)

    呼吸困难成为她无法延续生命的主要症状。医院不得不采取以吸氧器维持她生命的手段。这种状态一直坚持了10天之久,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延至6月22日清早,该院美国医生泰勒发现赵四小姐的病情已无转机,乃于上午7时半紧急求商张学良将军:“可否除掉吸氧器,因为如若继续以这种机械吸氧的方法去延续病人的生命,非但不会起死回生,反而会给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    
         
      张学良多日来一直来往于夏威夷希尔顿酒店至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之间,他已经看出与自己患难走过半个多世纪坎坷人生的赵四小姐生还无望,与其眼看她在病榻上受苦,不如尊从美国医生的善良建议。他叹息说:“我知道她快要走了!”张学良无奈,遂同意医生在上午9时拔除插在赵四小姐鼻孔多日的呼吸管。    
      当时,张学良和所有亲友均在榻侧,当除掉呼吸器约二小时后,赵四小姐于当日11点11分,微弱的呼吸终于停止,她平静而安详地告别了人间!    
      赵四小姐殁后,张学良动也不动地坐在她身边。手紧紧握着赵四的双手不放。仿佛他们仍然一起行走在人生的旅程上。赵四小姐已经死去整整一个小时了,可是老人仍然坐在轮椅上恋恋不肯离开,他和她的手迟迟舍不得放开,张学良眼里的混浊老泪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扑簌簌流下来。    
      在赵四小姐的遗体旁,张学良往事连翩。他似乎忆起1990年6月1日对数十年与张学良甘苦共尝的赵一荻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喜的日子!赵一荻作为张学良身边最有发言权的人,在台湾各界公开为张氏祝寿的时候,她觉得有话要说。于是,数十年不轻易对外谈论张学良的赵四小姐,在丈夫90岁大寿那一天,亲笔为台湾《传记文学》6月号写下题为《张学良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文章:    
      她说:“这几年来各处的书报杂志常常刊登有关张学良的文章,但是却没有人知道他确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一个与他共处了60年的人是应该知道的。我现在就要简明的来讲一讲。张学良是一个非常爱他的国家和他的同胞的人。他诚实而认真,从不欺骗人。……”    
      美国当地报纸于赵一荻病逝当天发布的讣告说:“一代红颜知己,终在檀香山香消玉殒了。从1997年开始,赵四小姐经常进檀香山一家美国教会医院进行医治,身体状况也明显瘦弱。后来只能倚靠坐轮椅出行代步。1998年和1999年冬天,赵四小姐的病情加重,多次在檀香山的医院里求诊。直到2000年6月她不慎在清早下床时重重的跌了一跤,住进医院以后,从此就陷入长期的昏迷之中。直至她与世长辞。”另一张华人报纸写道:“张学良老年丧偶,情何以堪?款款深情,只能追忆了!”    
      赵一荻女士的墓地,座落在美国檀香山附近日本寺院(BYOD-INYENPIE)的山腰间。这里距风景宜人的檀香山只有10英里,与赵四小姐生前和张学良所居住的夏威夷海滨约有十五英里,人称“神殿之谷”(VAIIEYOITEMPIE),是一个经历人生漫漫长旅的强者身后难得的安息之地。    
      这座坟墓从外观上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与远在洛杉矶好莱坞山上公墓区,张学良前妻于凤至那外观豪华的墓地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者是由雪白的大理石修筑而成;前者则处于一片碧绿的山腰草坪中间。而且赵四小姐的墓穴也显矮小,与想像中的张、赵合葬墓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在墓地昂贵的美国,能在距檀香山如此近的神殿墓区购买这四周一片绿茵茵草坪的墓地,确是寻常华裔人士所不敢企及的。    
      赵四小姐的安息处,呈现出一派基督教徒所希求的庄严和肃穆。入口处铭刻着汉字:“以马利内”(亦即:基督教用语“与主同在”之意),陵寝上的十字架,则刻有英文“EMMANUEL”,此为《圣经》中的希伯文语意“与上帝同在”!    
      据管墓人称,赵四小姐墓区内的这一座右铭,是她夫君张学良在其病殁后花几天时间才从《圣经》里觅得的诗句。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一诗句最能让赵四小姐在冥冥世界里得到安息。    
      1993年冬天,赵四小姐随张学良由台湾飞临这片临海的岛屿之前,她们在台北郊区曾购买一块墓地。早在30多年前赵四小姐就力主在台北郊区购买一块她和张氏的合葬墓地。那时,赵四小姐刚和张学良双双从高雄港秘密幽禁的阴影下走出来,当她们获准可在台北近郊建造一所新宅的时候,有一天,她陪着张学良前往台北北投阳明山麓踏查房宅。张学良立刻决定未来的房子就建在阳明山公墓的附近,他对赵四小姐说:“妻何聪明夫何贵,人何廖落鬼何多?这里就是我们现在最合适的房址,也是我们百年后的最好安息之地!”对于张、赵伉俪的这一决定,包括蒋经国在内的诸多国民党要人都颇感大惑不解。可是赵四小姐却对夫君的选择甚为欣赏,并欣然同意就在新选定的房址附近,也在公墓区里购下一块她们将来过世后的坟墓用地。当时,赵四小姐支持张学良同时在阳明山公墓选好阴阳两宅的惊人之举,曾经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震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