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纱帘的背后-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紫禁城里,她得以首次接触到中国至高无上的、类似神一样的人:天朝皇帝和他残酷阴险的爱新觉罗家族,以及他猜疑妒嫉的异母兄弟们——那些亲王贝勒。和传说恰恰相反,她既没有在宫里大跳其华尔兹,也没有勾搭皇帝和他的兄弟们。他们全都信奉传统的儒家信条:鄙视女性,所以她和他们之间的接触其实非常有限。她唯一有规律地保持接触的是皇太后,即使在那儿,她也不过是一大群女孩当中的一个。    
    除了皇帝的直系亲属以外,所谓的朝廷,还包括那些野心勃勃的政治顾问,心怀鬼胎的各部大臣,以及指挥那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军队的将领们。这些高级官僚和世袭的独裁者,他们的偏见、狂妄、无知和愚蠢将支配她整个一生。未来的她,将被他们塑造成形,被一种早就在运转的强大力量塑造成形,被伟大的事件和虚弱的人格塑造成形,除此之外,别无他途。男人和女人早就被那些争权夺利和阴谋诡计纠结缠绕在一起,在叶赫那拉还没出生的时候,这些早就已经陈旧而朽腐。


第一部分 叶赫那拉氏第8节 叶赫那拉氏(3)

    至于她丈夫咸丰皇帝,其历史记录则十分糟糕。发生在叶赫那拉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咸丰的坍陷和他的统治崩溃的必然结果。    
    在父系这一支脉,咸丰皇帝的血统可以直接上溯到清朝的创始者努尔哈赤,他为满清王朝接手气数已尽明朝铺平了道路。    
    明朝是中国最长的朝代之一(公元1368…1644),前后经历了16位统治者(其中一位两度临朝),但明代晚期的皇帝全都是一些昏庸无能之辈,他们的精力全都消耗在寻欢作乐上,只剩下一架华而不实的行政机器惹人注目。在16世纪末叶,王朝进入弥留之际,就等着被人推倒一旁。国库空虚,税负繁苛,洪水泛滥,干旱频仍,饥荒遍野,这些都是传说中暴政苛酷的征兆,显示了上天的震怒。内外交困的明朝承受着来自蒙古、日本和俄罗斯的武力威胁。明代最后的四位皇帝,没有能力面对这样的挑战,于是干脆将国家大事交由宠信的太监去处理。    
    绝望之中,中国的上层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选择,以替代明朝的统治者。传统上,一个朝代如果悖于天理,触怒天颜,上层阶级则可以决定是否应该弃暗投明,拥戴新君。    
    救赎来自于一个叫“女真”的少数民族,这支游牧民族来自寒冷的高原峡谷和朝鲜西北部多风的大草原。女真族不断向明代的国境线内渗透,他们定居下来,吸收采纳了汉族的一切,只保留了为数不多的生活习惯和礼仪风俗。他们拒绝让女人缠足,男人则以他们的发型闻名于世:剃得光光的前额,黑色的头发编成一根又粗又长的辫子,就像后脑勺上拖着一根绳子。    
    过去的几百年里,女真族陷入内部混战之中,主要对手是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这两个部族。明朝的官员则乐于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这无疑是在玩火。一位明朝将军怂恿爱新觉罗的一位首领去攻击他的对头,然后又将他出卖给另一方。这位首领受尽百般折磨,最后被处死。他的死引起了一场大屠杀,最后在1586年被努尔哈赤所终结,他就是那位被杀首领的孙子。努尔哈赤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将女真各部族联合成一个统一战线。他垄断了毛皮、人参和珍珠市场,和明朝皇帝交好。满心感谢大明朝廷把他这样一个附属国的首领当作皇帝看待。努尔哈赤的另一项历史功绩,就是组建了一支7;500人的大军,把他们每300人分成一个军事编队,以不同颜色的旗子予以识别。以军事专制的方式,他利用这些“旗人”来管理他的帝国,监视他的臣民。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还成功地让他的儿子皇太极率兵入关,威胁要侵占中国本土。    
    皇太极在使用迂回战术方面,是一位大师。他首先征服了朝鲜,从而积累了进攻中国的雄厚资金。他又利用朝鲜的国库,收买了蒙古可汗跟他结成联盟。蒙古允许皇太极的旗兵穿越他们的领土,从侧翼包围明朝军队在长城防线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打开了一个缺口,直捣北京。一位明朝将领匆忙率兵回防北京,这时,他发现皇太极的密探早已在城中散布谣言,说他已经秘密和皇太极结盟。明朝皇帝(一个不是很聪明的家伙)相信了这一谣言,把自己的将军抓了起来。皇太极的旗兵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北京城,尽情地烧杀抢掠。在明朝的军队还没来得及重振旗鼓之前,皇太极就收拾起他们的战利品,再大摇大摆地回了他们远在长城之外的家。他现在还没做好准备对抗整个华夏帝国。在这段时期,他很欢迎那些望风而来的汉人士大夫以及那些愿意叛逃的明朝官员,让他们在满族亲王宽松散漫的监督之下,与蒙古顾问携手合作。这一成功地混合了三个不同民族的团队组合,使得女真政府似乎少了一些外国色彩,从而也更容易被中国上层人士所接受。老天爷明显也站在了皇太极这一边,并且,好像也认可了这一切。1636年,他公开宣告,成立大清王朝,封自己为皇帝,女真民族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带有一种神秘力量的内涵:满族。    
    皇太极没有活着看到他的征服计划得以完成,但舞台已经搭好。他的接班人,娃娃皇帝顺治,继位时只有5岁,只能由两位亲王联合摄政: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堂兄济尔哈郎,两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家伙。正是这个多尔衮,很乐于从明朝讨还家族的血债。    
    虽然满世界的小学生都被告知:1644年满清征服中国,但这并不是征服,而是背信弃义,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所有冲锋陷阵的事都让一个名叫李自成的汉族土匪给干得差不多了。李自成在陕西的大本营从内部给了北京致命一击。在满族的旗兵沿着长城摆好阵势的时候,这位李土匪抓住了机会,靠自己的力量一举拿下了北京城。那是1644年的4月。    
    筋疲力尽的明朝皇帝(早先就是他把自己的将军给抓了起来),攀上紫禁城后边景山山顶上的一座亭阁,俯看着山下的匪兵们从灰尘漫天的街道上疾驰而过,他拿出一根红丝带,在红漆横梁上打了一个结,然后,把自己挂了上去。大明王朝就这样终结了。    
    一位名叫吴三桂的明朝将领,匆匆忙忙率兵从山海关赶回,要解北京之危,但这时候要想救他的皇上,实在也太迟了。还有更糟糕的事,就是吴三桂最宠爱小妾竟然被李土匪给劫走了,此时此刻也许正在消受他的艳福呢。被激怒的吴将军匆匆回了山海关,在那儿,他向摄政王多尔衮提出价码,要跟满族旗兵做笔交易:如果他们能帮助他解放北京、击溃李自成、救出他的小妾,他就把他们视为同盟军,放他们入关。多尔衮同意了,旗人倾兵入关,在长城脚下的平原上和土匪的部队摆开了战场。    
    满族人以这种稀奇古怪的方式控制了中国,而根本不需要什么征服。多尔衮巧妙地为满清辩护,说他们并没有“侵略”北京,而只是从土匪的手中“解放”了它。话虽如此,但他们好像并没有离开的打算。1644年10月,满清朝廷从奉天迁到北京,8岁的大清皇帝顺治,登上了龙庭。    
    打那以后,满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打击大量的汉族反对者——同时还凭藉一种恐怖统治使中华帝国的人口大幅度减少。昏君明主,来来去去。一旦遍及中国的满清暴政扎牢了根基,曾经使明朝溃烂的腐败,同样开始遍地开花。到了19世纪初叶,满清帝国和它的军队已经虚弱无力、不堪一击,实权旁落到争吵不休的王公贵戚的手中。    
    叶赫那拉的丈夫咸丰皇帝,是满清入主中国后的第七位皇帝,出生于1831年,是道光皇帝和皇妃钮钴禄氏的儿子。咸丰的生母在他9岁的时候去世了,于是他被交给另一位皇妃照料,这位皇妃为道光皇帝生了另一个男性后嗣,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恭亲王,他在叶赫那拉的一生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恭亲王行六,比咸丰小两岁。孩提时代,两个小家伙非常亲密;他们在一起习武,比赛骑马、射箭和长矛。    
    并不是所有皇室兄弟都能这样融洽相处。满清的龙椅也不是自动传承给长子,于是,就有持续不断的明争暗斗经常上演,这也正是亲王们为什么总在打口水仗的原因。这时候,恭亲王被选为继承人的可能性很小,他太爱开玩笑了;至于五子惇亲王,则有太暴烈好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