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纱帘的背后-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女人手里。他们将因此而追悔莫及。    
    在北京,恭亲王被咸丰崩逝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转而又对自己没有被任命为摄政(或者至少也该弄个议政王干干吧)而大为光火。他迅速采取行动,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因为他知道,如果给八大臣机会的话,他们就会千方百计要拿自己充当替罪羊,为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占领和焚毁承担责任。恭亲王加紧了对北京的控制,告诫他的支持者和幕僚们,要倍加小心:肃顺在京城有许多密探。在翰林院学士们的帮助之下,恭亲王分别给边远省份的督抚们写信,以寻求他们的支持。    
    在咸丰生命中的最后10个月里,恭亲王一直请求到热河去看望他的兄弟,然而屡次三番遭到拒绝。如今,恭亲王有合法的借口去热河了,因为无论是依照宫廷礼节还是尊崇儒家伦理,他都必须去热河奔丧,叩谒大行皇帝梓宫,这一次的请求肃顺无法拒绝。1861年9月5日3,亲王匆匆启程离京,为了避免引起猜疑,只带了几个护卫随行。他一路马不停蹄,直奔灵堂,咸丰的遗体就停厝在那里,几个职位较高的大臣在那儿守丧。慈禧、慈安两位皇太后也在。他们刚刚为他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穿着白色麻布衣服的恭亲王一走进灵堂,看见儿时玩伴的尸体停放在那儿,眼睛里满盈着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他瘫倒在地。宫廷档案这样描述:他“伏地大恸,声彻殿陛,旁人无不下泪,盖自十七以后,未闻有如此伤心者。”4    
    他的悲恸对慈禧的冲击特别大。在她此后的整个余生中,每年咸丰忌辰的这一个月,她都会陷入深深的哀痛之中,不理朝政,关闭戏园,摒绝游戏,斥责每一个敢在她面前嬉笑的人。满身上下全是黑色,甚至手帕都是黑色的,整个一个月她都在独自垂泪,即使是到了老年,也从未停止过哀悼她年轻的丈夫。但她并没有分享他作为一个失败者的历史评价。    
    从悲恸中稍稍恢复过来之后,恭亲王请求会晤肃顺和他的亲信们,包括怡亲王和郑亲王,连同两宫皇太后。正如恭亲王从他在热河的密探(他们当中包括心怀不满的惇亲王和幡然醒悟的醇亲王)那儿所了解到的,八大臣太忙了,所以他被单独留下来和两位太后呆在一起,这使得他此次似乎并不是刻意要秘密觐见两位太后。他们会谈了一个多小时,恭亲王得到了她们的支持:密谋推翻肃顺。    
    恭亲王还有时间,可以去看他的弟弟醇亲王,老七对肃顺的专横独断已经幡然醒悟。当八大臣的秘密讨论会把醇亲王拒之门外的时候,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恭亲王的密探。皇室兄弟中最年长的惇亲王,对热河的分赃已经彻底失望了,所以他也转而反对肃顺,如今已经开始和恭亲王的政治联盟秘密合作。这对他们每个人来说可真是破天荒,皇室的兄弟们终于停止了争吵,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而通力协作。    
    在滞留热河的余下的日子里,恭亲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非常谨慎,出席所有的殡葬典礼,留心每一个服丧礼仪的细节。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兄弟们,一次也没有对八大臣的自封摄政有任何微词,反而竭力讨好肃顺和他的伙计们。在他毫无敌意的外表之下,他们就这样被解除了武装。恭亲王不敢多作停留,9月11日5回到北京,和自己的党羽喽罗进一步密商。在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这帮人也没闲着。咸丰崩逝的这三周之内,他们已经为开始密谋的下一阶段作好了准备。    
    突然之间,有几个高级大臣开始向热河发奏折,恳请两宫皇太后依照大行皇帝的遗命,作为摄政接手帝国的直接管理,取代肃顺及其团伙。有两位大学士、一位监察御史,还有另外几个人,联合起来为一个女性摄政统治而摇旗呐喊。    
    这些奏折中,最早也最大胆的那篇奏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强有力地支持了两宫太后的权利,并谴责了把恭亲王排除在顾命大臣名单之外的做法。奏折说,选择一两个高级皇室成员作为摄政或顾问,在国家事务方面对儿皇帝和两宫皇太后给予指导,“更正当,也更有说服力”。    
    八大臣对此大为光火,便以小皇帝的名义草拟了一份诏书,对那些鲁莽地建议两宫听政的家伙进行了申斥。当两宫皇太后被要求在这篇诏书上盖下御玺的时候,她们拒绝了。这一策略也正是恭亲王逗留热河期间会晤两个女人的首要目的,当时,他们就已经在行动目标上达成了共识。他需要她们的帮助:在热河牢牢控制住这两方御玺,这样一来,当他从北京突然发难的时候,八大臣将会发现他们已经被人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肃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通过停止皇室家庭的供给来进行报复,但两宫皇太后却态度坚决。他断绝了松鹤斋所有吃的喝的,要饿死这两个女人和她们的那帮太监宫女,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在持续饥饿大半个星期之后,她们屈服了。    
    因为要模仿5岁孩子的口吻,肃顺的这篇谕旨暴露了八大臣的煞有介事而又愚蠢十足:“我朝圣圣相承,向无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朕以冲龄,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托之重,御极之初,何敢更易祖宗旧制?且皇考特派怡亲王载垣等赞襄政务……该御史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甚属非是……是诚何心?所奏尤不可行……非臣下所得妄议。”6紧接着,又有两封谕旨发自热河:大行皇帝梓宫将于10月26日从热河起跸回京,新皇帝将于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登极大典。    
    直到被兜起来之前,肃顺还浑然不知此时此刻一张大网正在撒向他。摄政之事既已定妥,现在,他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回京了,没人再会挑战他的绝对控制。他把直隶总督召到热河,报告沿途的安全状况,指示他为两宫回銮准备200辆大车。到时候将分成两批走。首先启程的包括两宫皇太后和小皇帝。按照传统,新皇帝必须先行到达北京,叩迎大行皇帝梓宫。稍后,肃顺将随同咸丰的梓宫,在浩浩荡荡的殡葬队列的簇拥下,起跸回京。按照常规,为了防范沿途的强盗,肃顺指派了他所选择的护卫,再加上八大臣中的两个主要成员,一同陪侍太后们和儿皇帝回銮。    
    两宫即将回銮的消息传到北京,恭亲王向热河派遣了自己的锦衣护卫去保护太后们,由他最信任的将军胜宝指挥,胜宝是负责维护北京的和平与秩序的钦差大臣。这样的级别使他可以自由地进入热河,去“协助回銮”。    
    1861年9月18日,胜保抵达热河,在征得肃顺的许可之后,向两宫皇太后和儿皇帝请了安,这是高级大臣和军事将领的常规作业。他谨慎的举止和极大的谦恭打消了肃顺的所有顾虑,于是,胜保的名字就从必须严密监视的人的名单中划掉了。醇亲王通过秘密渠道带来了两宫皇太后给胜保将军的口谕,并通过将军转达给北京的恭亲王。    
    朝廷回銮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弯弯曲曲的道路自热河逶迤向南,穿过长城再一次变成了一支旗幡招展的大军。两宫皇太后带着儿皇帝和一干大臣先行启程,在胜保将军装备精良的骑兵的保护下,快马加鞭,一路疾行。肃顺和他的小分队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按照传统的殡葬队列护送大行皇帝梓宫,每天夜里都要在沿途的奉安芦殿停下来设祭。    
    目的是诱使八大臣回京。只要他们留在热河,就会受到忠诚于他们的军事力量的保护。如果能迫使他们离开那山高路远的避难所,就能在他们经过长城以南那些狭隘的山路的时候,将他们截住。    
    一路马不停蹄,胜保将军和两宫皇太后他们只用了6天的时间走完了10天的行程,于11月1日抵达北京,比殡葬队伍提前了3天。恭亲王已经在京城的周围布置了大量的军队,表面上是各旗的人马在恭迎两宫回銮。    
    当慈安和慈禧到达紫禁城的时候,她们召见了恭亲王、大学士桂良、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第二天,以儿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篇谕旨,慈安和慈禧加盖了御玺,革除八大臣所有的行政职务,对他们悖逆犯上的罪行也已展开调查。另外又发布了将八大臣每一成员实施关押、审讯的命令,指斥他们“跋扈不臣,招权纳贿,窃夺政柄,罪在不赦。”    
    肃顺死党中两位护送两宫皇太后先行进京的怡亲王和郑亲王,立即被逮下狱。其他人则在两天之后,被指控“谋危社稷”、在处理外国事务上“筹画乖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