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未解之谜-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也许比破坏建筑物更加不能挽回。这个原因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阿拉里克攻克永恒之城,在历史上一直被看做是罗马帝国灭亡的象征;而汪达尔王盖塞里克于公元454年攻陷罗马时烧杀抢掠更甚的事实,反而不算什么。    
    最近掌握的证据,对解释罗马因何在公元5世纪为哥特人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攻克,也许帮助很大。1969~1976年,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展开的挖掘工作,在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罗马人的墓群里,找到了450具骸骨,多数骨头中的含铅量,是正常人80倍之多,儿童骸骨则更加厉害。这些人可能死于铅中毒,虽然未能证明这一点。    
    罗马人对他们的优良供水系统引以为傲,通常都以铅管输送饮用水。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用氧化铅代替糖调酒。吃下如此多的铅,一定会全身无力,吃下大量的铅还有另一个恶果,就是丧失生育能力。后期的罗马皇帝经常鼓励夫妻生育更多子女,可能是为预防人口减少,虽然并无精确详细的人口消长数字证实有这种现象。即使吸收微量的铅,对生殖能力也有影响,所以罗马人很可能因为喝了含铅的酒和水而致死及致使帝国覆亡。    
    但这种看法并没有充分的依据,只是根据少量考古资料提出的猜测,这种假设还有待更多资料加以证实。    
    铅中毒也不可能是罗马城于公元5世纪被攻陷的惟一原因。如果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能在西罗马被灭亡后,继续存在1000年呢?当然,东罗马帝国仍然能存在,原因很多:边疆不长,较容易抵御,可避免外族入侵;同时,东罗马帝国国内治安维持较好。但有一件事情也值得人们关注,就是东罗马帝国境内的铅矿较西罗马少得多,所以当地居民只得凑和使用自认为较低劣的的瓦锅和陶杯。罗马帝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哪里?也许还有更多的秘密有待探寻,还有更多的谜团有待解开,人们期待着罗马帝国覆亡的原因早日真相大白。    
    


第三部分:政事古代日本人到唐朝“留学”仅是为了学习吗

    今天,“出国留学”已成为国人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距今1000多年前,“大唐朝”却常常要迎接大批的来自周边各国的“留学”人员,尤其是地理位置优越的日本使节和商人。    
    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日本人凭借地理位置优势,络绎不绝地前往唐朝,天皇政府正式派出的“遣唐使”数目也大大增加,达到了空前频繁的程度。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30年刚刚即位那一年,以犬上御田秋为首的日本第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从此,日本连续不断地派遣遣唐使。从公元630~894年的200余年间,日本政府共向唐朝派出19次遣唐使,其中有两次受阻而未成行,有1次是为了迎接前次遣唐使回国,有3次为护送唐朝使节回国,所以,实际算来日本正式委派并到达唐朝的遣唐使应为13次。即使这样,也可看出日本遣唐使的频繁,那么,日本为什么要向唐朝派遣这些人员呢?    
    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在唐朝发展到了空前鼎盛时期,南洋、中亚、波斯、印度、拜占廷、阿拉伯各地大小国家纷纷派遣使节和商人前往唐朝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经营中国的丝绸、瓷器及各种工艺产品。    
    相比之下更有地理优势和进取精神的日本人更不会落后,为了学习中国的治国经验和文化制度,天皇政府才派大批使臣、学者到中国参观学习,在日本史书上遣唐使又称“西海使”或“入唐使”。遣唐使团初期规模较小,通常每次仅有一两艘航船,每艘航船大约载120人左右,后来使团的规模逐渐扩大,每次使用4艘航船,团员多达500余人。因为遣唐使团通常都是4艘航船一起拔锚起航,又一起扬帆归来,所以日本的文学作品往往把遣唐使称为“四舶”。遣唐使团由政府使官、学习访问人员和航海工作人员组成。    
    日本政府对派遣遣唐使极为重视。所有使团人员均由精挑细选而出,凡入选使团者一概予以晋级,并赏赐衣物。政府还对留学生给予优厚待遇,一般的船员免除徭役,使团官员予以一定程度的资助,希望他们学有成就,回国效力。在使团起航前夕,要举行隆重的“拜朝”典礼谒拜天皇,天皇向正副使节赐予“使节刀”,接下来举行饯别宴会,甚至有时会专门准备唐朝筵席。    
    日本遣唐使极大地促进了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当时经济文化主要是唐朝流向日本。唐朝的工艺美术、生产技术、文史哲学、天文数学、建筑学、医药学、衣冠器物、典章制度等都陆续传到了日本,近几年来还曾在日本发现数万枚“开元通宝”。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至今,日本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中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遣唐使到中国的目的仅仅是为经济文化交流和“学习”吗?日本对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有人认为日本对中国窥探就是从遣唐使时开始的;还有人认为遣唐使与元、明时期的倭寇有联系,因为当时限于本国实力和惧怕唐朝国力而由“寇”转为“使”,冠冕堂皇地出入中国,也许这些人是无中生有,也许确有依据。    
    


第三部分:政事法国圣女贞德从火刑台上逃走了吗

    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女英雄贞德于15世纪被教会以 “女巫”和“异端信徒”的罪名处以火刑。1431年5月的一个早上,贞德被烧死在卢昂一个公众广场上,这个形体纤小、被宣判为异端信徒和女巫的少女在一万多人的注视之下,很快被熊熊烈焰吞噬。很多围观者都听到她高喊耶稣的名字以及那些激励她率领义军把英军逐出法国的圣徒名字。烈火烧了很长时间,她仍旧没有断气,最后她在低吟一声“耶稣”后,便辞别了人世。围观者亲眼看到行刑者扒开火堆后,一具烧焦的尸体露出来。行刑人向周围观者展示贞德烧焦的尸体之后,又一次点燃烈火,将尸体烧成灰烬,之后把这些灰烬撒入塞纳河。不过,当时观看行刑的人,此后曾说起焚烧贞德尸体那时的神奇的景象,一名英国士兵说他亲眼看到在贞德的灵魂离开肉身时,一只白色鸽子从火堆里缓缓向高空飞去,嘴里还有着动听的鸣叫声。一些人说看到火焰中有“耶酥”的字样出现,那分明是贞德灵魂没有散去。不久,有传说说贞德的肠脏和心没有给烧掉,仍然保持完整。又过了不久,又有人说贞德仍然活在人间,火焰根本没有伤及她。不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个传闻言之凿凿,大多人都很相信这一说法:贞德并没有被烧死在火刑台上,那被烧死在火刑台上的,并不是贞德本人。    
    贞德的两个兄弟就抓住了法国人乐于相信这位女英雄仍活在世间的心理,从中牟利,精心布置了一个令人心寒的骗局,并因贞德的声望而尽享富裕生活。在贞德死后5年,即1436年,两人又一次渲染了贞德仍在人间的传闻。兄弟俩人带着一个披甲策马的年轻女子突然在奥尔良的街头出现。他们宣称此女子就是贞德,被施以火刑的不是贞德,而是另一个女子顶替的。实际上,那披上盔甲的女子名叫安梅丝,是个女骗子。在假冒贞德之前,她曾在意大利教皇的军队中服过役,有过一段军旅生涯,当时,她的娴熟的马术和威武的外型,深受群众喜爱,使见到她的人理所当然地相信她就是贞德。法国人既然失去了民族英雄,这也属人之常情。    
    对贞德两位兄弟的说法,奥尔良市民深信不疑;甚至把自贞德牺牲后一直为她举行的纪念仪式也废止了。贞德的两兄弟以及女骗子的骗局最初是无往不利,处处得逞。在奥尔良及其他法国城市广受尊敬,并享尽美酒盛筵,但好景不长,他们的骗局在4年后终于被揭穿了。安梅丝于1440年在巴黎原原本本供认出由她参与的骗局。不过,假冒贞德的事件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关于贞德在卢昂一个公众广场逃出的谣传,已被确认为无稽之谈,但是部分法国人仍旧相信这种说法,这种传闻以后又在法国民间流传了数百年之久。    
    后来,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在15世纪中叶基本完成了统一大业。贞德的两名兄弟及其母亲为洗脱贞德的罪名而积极奔走,最后终于使贞德的名声得到了恢复。但尽管如此,贞德到底有没有死的问题仍没有确切的答案,四五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已无从知晓贞德的命运到底是怎样的了。    
    


第三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