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盛唐-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武氏士族在联合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加之李林甫的鼓动,参奏太子李瑛的奏章便堆满了老男人的案头。

李隆基自然不相信,他百年以后太子就是皇帝,这个位子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只要老老实实就好,太子这样做虽然有点不着调,但也并非是什么过激的行为。于是李隆基便将这些事情给按了下来。

但是武惠妃还有后招,于是在太子带兵进来的当晚,武惠妃拉着李隆基躲在暗处,将这一幕给看的一清二楚。李隆基当时就火帽三丈,阴谋诡计中成长起来的李隆基第一反应就是太子要造反,这是武力逼宫了。这还了得?

李林甫等等武惠妃一系的人,哪里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参奏太子的奏章再一次雪花一样飞进了内阁。于是李隆基有了动作。

一道圣旨,太子被废为庶人。被司马承祯推荐的余达跟着倒霉,失去了关内道节度使的位置,并且被关进了内卫大狱。

随即武惠妃的儿子李亨成了太子,武惠妃终于得偿所愿。但太子一日不除,武惠妃就一日不安,庶人还有可能咸鱼翻身呢,只有死人才没有危害。

但是余达却在紧要关头,托付太子,言及想要保住性命就一定要去找一个人,只有河南道节度使杨钊才能保住太子的小命。

被贬为庶人之后。李瑛一边装作颓废无比,一方面暗中将余达写的信通过李白传给杨钊。

自从当了节度使以后,杨钊手里有了军权,说话就不一样了,暗中命令郭子仪带着杨钊亲自训练的卫队,杨钊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李瑛给抢回来。

别人杨钊可以甩都不甩,太子在杨钊这儿也不值钱,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朝廷名存实亡,各地节度使大权在握。当皇帝这事儿太累,杨钊没有那样的雄心,但是调教出一个皇帝,绝对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但这些都不是最为主要的,主要的是余达当年一个孝廉令帮了杨钊太多,再加上后来会试的时候,余达再次出手,这些人情杨钊必须还。

而且历史也证明了,李隆基在李瑛死后多少有些后悔,只是那个时候木已成舟,后悔也没有用了。至于为什么要掺搅进皇家内部纷争去保住李瑛的姓名,杨钊还有有别的想法的!

李亨是个什么玩意谁也不知道,安史之乱能不能避免,同样谁也不知道。安禄山能依靠三镇节度使的力量,将整个大唐搅乱成一锅粥。那么到时候趁机改天换地,让李瑛咸鱼翻身并非难事,自己教出一个皇帝才是最过瘾的事儿。

郭子仪并不傻,杨钊的命令式抢回已经被废为庶人的太子,但是从京城明目张胆的抢一个各大势力都眼睁睁的盯着的风云人物,无意是找死。唯一的办法就是转移视线。

于是郭子仪临时起意,在李瑛的住处暗中放了一把火,然后利用偷梁换柱的办法,找了一具尸体。前太子府邸着火,李瑛身亡,这样一个震惊大唐的消息就诞生了。

而真正的人已经被郭子仪带去了河南道节度使府中。

同时,杨钊几次上表,陈述利害,并且联络王维张九龄。张说等人,希望能救下余达,但可惜远水解不了近火,余达之事外臣结交太子,犯了老男人的忌讳,老男人决心杀鸡儆猴决意已定,无人可改。

李林甫在废太子一案中涂波助澜,表现的十分抢眼,为再度获得老男人的宠信下足了功夫。然而杨钊也没有闲着,大唐开元时期的名将就那么几个人哥舒翰,李嗣也等等,杨钊要做的就是通过各种理由进行结交……

第226章:完结之三

第226章:完结之三

开元二十二年,杨钊在河南道,兴修水利安抚农桑扩建学堂等等的同时也没有忘了他是穿越者,各种现代文明中的玩意,被相续提出,最后由大弟子王庆负责经营,官*商*勾*结之下,无往不利,以王庆的名义成立的王氏商号在十年以后最终以巨无霸的姿态君临大唐商界。

三年一任期满之后,有老宋王提议,李隆基恩准。杨钊被召回长安但仍然兼任河南道节度使,一应诸事皆有杜甫暂时主持。至此,杨钊身兼数职。

回到长安之后,杨钊正式接替文坛领袖张说,成为大唐文坛名副其实第一人,并入主吏部为王维副手。同时期,在张九龄说合之下,同孔德昌冰释前嫌。

开元二十三年春闺,杨钊推荐孔德昌为主考,李隆基恩准。取进士一百三十八名。其中有五位惊采绝艳,分别是陶大林,李铭方,张则守,杨德兴,霍正起。分别是杨钊的五大弟子。随后在杨钊暗中运作之下,五人全部外放。

六月,废太子之案,余达的生死也到了关键时刻,在以武惠妃为首的太子李亨的势力坚持要杀,因为余达是废太子李瑛的党羽,而杨钊联合一些人要保下余达。司马承祯为了弥补前错,也同时奔走不停。

九月,那位阴柔世故手段多多的,曾经害死了王皇后,差一点将她的姑祖母武则天封后的故事给来个翻版的武惠妃,终于得到了报应。在害死了太子李瑛(自认为)和有竞争力的两位皇子以后,这为武惠妃同志,终于一语成真,见到了鬼。此时真假已经难以考证。而后传出了武惠妃受惊过度,不久便挂了。死后谥号贞顺皇后。

武惠妃生前,极力稳固太子李亨之位,并着李亨迎娶韦氏,以韦坚为首的形成了太子集团。韦坚精明练达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历任长安令,陕郡太守等,后改任水陆转运使。因渭水曲折堵塞,于内苑望春楼前,开凿广运潭。其人以善于政务极富才华著称。

十一月,余达在内卫大狱中,一关就是一年。内卫制度始创于武则天时期,后废于李隆基之手。历史惊人的相似,杨钊这个穿越者最终还是站到了内卫的对立面上。

后来杨钊无法之下,以秘密研究出来的制造镜子之法,与皇帝交易,换的余达一命,但代价便是余达永世不得入朝。

余达出狱之后,将所属势力全部交予杨钊,其中包括上任宰相姚崇所经营的势力,以及关内道大部分的力量。

开元二十四年,杨钊大婚,在老男人高超的手腕之下,杨钊同时迎娶李婉芝和已经小有感情的韶华公主。

后,杨钊在老宋王的支持之下,开始暗中整合势力,其中包括整个河南道以及大半个关内道。同时还是司马承祯所代表的道家势力。

开元二十八年,杨钊收雨桐。同年,张氏做主,杨钊收玉环(本书设定杨钊和杨玉环属于第五代,不存在近亲结婚的问题)。

也是这一年,陶大林,李铭方,张则守,杨德兴,霍正起五位弟子成功上位。

同年,杨钊同李林甫势同水火,老男人成功的让大唐朝廷形成一种平衡。并且极具手腕的控制着杨钊和李林甫的斗争,不至于让这种斗争成为一种危害。

开元二十九年,宋王陨,同年八月,弘农得宝。

九月广运潭建成。十月广运潭盛会,老男人一边悲伤宋王的去世,一边感叹万象更新,遂以弘农得宝为名,改元天宝。杨钊以盛世为名启奏,于是国歌国旗国徽一样都不能少。

天宝元年三月,太子集团核心人物韦坚因督造广运潭有功,获得老男人恩宠。之前,李林甫同韦坚是远房亲戚,两人关系不错。韦坚得宠后,并未在人前暴露自己是太子一党,李林甫嫉贤妒能,以为韦坚有可能取代自己的位置,便与之对立,后派遣杨慎矜打入太子集团内部,意欲行事无间道。

至此,因武惠妃之死,李林甫明哲保身,与太子李亨集团对立成为定局。杨钊不偏不倚,不联合太子集团,只针对李林甫。

天宝二年,因感觉同时敌对太子集团和杨钊甚感吃力,李林甫决定引入外援,胖子安绿山进京。

李隆基年岁渐老,遂醉心黄老之术,朝政疏懒,三方势力斗争日益加深。安绿山巧言媚惑,在李林甫的运作之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日益骄奢yin逸。杨钊对此另有打算,故并未作出动作。

为了分散杨钊职权,李林甫上书言大唐乃是泱泱之国,需海纳百川。一份唐风稍显不足。随后老男人下旨,各种小报杂志铺天盖地,大唐陷入百家争鸣之局。

王维生性浪漫,于杨钊乃是忘年之交。杨钊诸事并不避讳,吏部凝成一块。经过积年调查,大唐官吏**,政治黑暗,虽然盛世繁华,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虽是开元盛世,但大部分百姓的生活并不如意。于是杨钊暗中筹划清洗官场,但上奏之时全被李隆基否决。理由是动作太大,有违盛世太平。于清明朝政有碍。杨钊对于老男人有少许失望。

天宝五年正月,太子李亨出游,借观灯的机会,在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