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4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颙咳嗽了一声,打破了堂上的尴尬。“文若,你什么时候也成了好战的武夫?人品高下,岂能以能不能杀人为准?”

“伯求先生说得对。”荀彧躬身施了一礼。何颙是前辈,又提携过他,他不能不表示尊敬。“真正的士人,当文武兼修,正如李校尉一般,出可靖边,入可安民。”

何颙点头表示赞同,李膺李元礼的确是士人中的骄傲,文武全能,德才兼备。

荀彧转头看着袁绍,面带微笑:“那敢问前将军,你现在是准备去汝南安民,还是准备……”

袁绍顿时僵住了。到汝南安民,那就代表他承认汝南那些赶走张角的人是乱民,不到汝南安民,难道去靖边?这也扯得太远了吧。可是他也不能说,我现在是准备攻打旋门关,清君侧?既然荀彧到了这里,那刘修肯定已经到了旋门关,一想到要和刘修对阵,袁绍心里不免有些惴惴,说实在的,他从心底里对刘修有些畏惧。

堂上的人全都闭上了嘴巴,谁也不敢乱说话,荀彧的话把他们都堵死了,让他们怎么说都是错。更重要的是,他们和袁绍想的一样,既然刘修到了旋门关,就凭袁绍手里的黎阳营,恐怕是搞不过刘修的,起兵只能授人口实,没有任何实际的作用。

而他们这些人也没有人愿意跟着袁绍担这个造反的罪名,摆出这个阵势,不过是想给荀彧一个下马威而已。可惜,荀彧不吃这一套,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去了。

荀彧见火候差不多了,不再追究这个话题,向袁绍拱了拱手:“陛下闻说张角在汝南生事,已经下诏张角诣洛阳,不出意外的话,张角将自诣廷尉。三公九卿皆在洛阳议政,诸将军列席。卫将军已经下令八关都尉严守关门,确保京畿安全。皇甫嵩在雍营,可保关中安定,卫将军希望黎明营能保得东线无恙。”

袁绍虽然郁闷,却无可奈何,只得点头答应。“此乃绍职内之事,请文若回报卫将军,绍可保冀州无忧。”

“如此甚好。内有司徒,外有将军,袁家这次可是为陛下分忧了。”荀彧拱手告别,向诸人施了一礼,扬长而去。袁绍心里一阵阵的抽搐,荀彧那句话说得他心惊肉跳,不错,袁家除了他之外,洛阳有包括他的生父袁逢在内的几十口袁家人,他要是轻举妄动,那些人可就没生路了。而现在袁家在朝堂上掌握了绝对的优势,击败张角已经势在必得,没有必要再冒险。

既然如此,那还是好好呆着吧。袁绍虽然有些郁闷,却还是下令黎明营闭营自守,不得随意外出,更不准一兵一卒离开驻地,以免引起误会。

荀彧返回旋门关,向刘修汇报了面见袁绍的经过,不过他隐去了袁绍向他示威的事,只是说袁绍接受了他的命令,目前安心的驻守黎明,不会有任何举动。刘修松了一口气,随即把消息传回洛阳。天子得到袁绍很安份的消息之后,松了一口气。朝堂之上,因为刘虞引咎辞职,张角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自己到廷尉府住进了诏狱,世家的愤怒得到了释放,他们也退了一步,没有再追究下去。

天子下诏赦免汝南生事的百姓,宗正刘焉为豫州刺史,荀爽为汝南太守,即刻乘传车赴任,平定汝南的事件。由颍川人出任汝南太守,表示着天子已经向汝颍人低了头,承认了自己的失策。汝颍人自然是欢喜不禁,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听着这圣明的呼声,天子却一点儿喜庆的意思也没有,相反,他觉得非常沮丧。张角的施政方针本来是最符合他的思路的,可是现在却一败涂地,袁家不仅没有受到损伤,反而更强大了。如何才能扭转这个局面?天子又想起了刘修在并州的新政,既然张角的办法行不通,那刘修的能不能行?至少到目前为止,并州的形势还算是稳定,没有闹出豫州这么大的动静来。

天子写好了手诏,却迟迟没有发出,他总觉得有些不甘心。真的要像刘修说的那样,花上二三十年的时候才能扭转局面吗?

“张让,张角该死吗?”天子问张让。

张让迟疑了一下:“张角罪该万死,可是张角……不能死。”

第331章 暂时的盟友

刘备快步登上城楼,来到刘修的身后,躬身行礼:“大兄。”

“来得好快。”刘修咧嘴笑了一声:“洛阳的情况怎么样?”

“基本已经平息了,除了执金吾所部之外,其他各营人马都已经回了驻地。”

“张角在哪儿?”

“诏狱。”

“天子准备如何处置他?”

“目前还不清楚,不过有很多人替他求情,应该不会死。”

“很多人?都是些什么人?”

“有宫里的宦官,也有外朝的大臣。”

“还有外朝的大臣?”刘修诧异的转过身:“都有谁?”

刘备看看刘修身边的荀彧,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刘修明白了,应该是荀爽。他听唐瑁说过,荀爽和张角有来往,曾经在一起讨论过易学。不过在这个时候荀爽能为张角开脱,应该不仅仅是他们有这样的交情的缘故,很可能代表了汝颍一系的态度。

“袁家有什么反应?”

“没有,袁隗、袁逢都没说话。”

刘修咧了咧嘴,他们不说话,不是不敢说话,而是没有必要说话,因为他们想说的都会有人去替他们说。换句话说,如果袁家不想放过张角,只怕荀爽也不敢为张角说话。

“对了,袁术在哪里?我想和他见一面。”

“袁术?”刘备有些意外,上次袁术要帮刘修找人,结果刘修发了火,现在刘修怎么突然想找袁术了?他不知道刘修和张角见过面之后,知道唐英子现在不在太平道手中,很可能在袁家手中,所以这才想找袁术探探口风。“他在洛阳,这两天正在为西羌的事折腾呢。”

“西羌?”刘修忽然想起贾诩送过来的那个情况:“西羌怎么了?”

“北地降羌反了,有人建议派袁术去凉州平叛,可是天子似乎不太愿意。”

“袁术想去凉州平叛,挣战功?”刘修笑了起来。这次冲突中,袁绍手握黎阳营,虽然没有任何举动,但是却给了天子极大的压力,在袁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袁术真的坐不住了。

刘备点点头,“不过天子想派他去巴郡,因为板楯蛮也反了,他想把袁术派到巴郡去。袁术不想去,他想去北地。”他看了刘修一眼,闭上了嘴巴,没有再说下去。

刘修没有吭声,却迅速在脑海里分析了一下袁术这样选择的目的。板楯蛮是巴郡的土著蛮族,生性剽悍,从先秦的秦昭王时代起就以善战著称,汉高祖出汉中,板楯蛮就是主力,后来汉高祖为了酬功,复其七姓租赋。他们眼里没什么王法,也不存在什么忠孝仁义,一有什么不满的就起兵反叛,一直以来,官府不怎么敢惹他们,他们也一直相安无事。桓帝时,因为朝政昏乱,板楯蛮造反,乱了好几年,直到赵温做了巴郡太守,才安抚住他们,没想到现在又反了。

要在巴蜀的大山里和这样的蛮族作战,的确不如到北地去平叛,毕竟那些羌人被段颎杀过一趟之后,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现在虽然反了,估计也是被那些官吏逼得活下去,只要去一个稍宽手段灵活点的,很快就能平定事态。这功劳可容易得多。

而刘备欲言又止的神态更让刘修明白,袁术有意换取他的支持,毕竟北地和并州隔得很近,如果能有并州人马的支持,袁术这个功劳就跟捡的一样。

刘修有了主意:“你回去对袁术说,我可以支持他,如果他能帮我找到英子的话。”

“英子?”刘备很诧异:“他不在太平道手中?”

“张角说不在。”刘修很头疼,抬起手挠了挠眉梢,“我怀疑可能是袁家的人劫了英子。”

刘备没有再吭声,他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刘修对一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小姑娘这么关心,但他知道刘修为了找唐英子花了多少功夫,如果真是袁家人劫了唐英子的话,那刘修和袁家的仇就结深了。当然了,如果袁术肯交出唐英子,刘修也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他。

刘备走了,来去匆匆。

刘修伏在城墙上,看着刘备的身影消失在山道上,笑了一声:“文若,世家的力量果然是无所不在,而且非常强大。”

荀彧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将军,世家并不代表着罪恶,就和金钱一样,有人因钱而生,有人因钱而死。光武皇帝借助世家的力量中兴大汉,如今世家又成了大汉的痼疾,世事无常,又有谁能说得清?将军在并州屯田,不也是倚靠并州世家的借贷才能进行吗?”

刘修转过头,荀彧的通借题发挥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不过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要想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