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6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卫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今年才来的。卫将军,你怎么来了?”

“我来找你阿母,她在吗?”

“在那间屋里,他们在做魔镜,快要成了。”张卫牵着刘修的手,向最深处的一间屋子走去。越走近那间屋子,刘修就越能感受到紧张的气氛,他发现工坊里虽然人声鼎沸,但是这间不起眼的屋子周围却很安静,不管是谁,只要走到附近,很自然的就压低了声音。

“小心点,小心点。”卢夫人的声音从里面传来,虽然她的声音并不大,在安静的屋子里却听得清清楚楚。刘修站在门口看了一眼,见她和几个道士正全神贯注的将一块大约巴掌大的圆形玻璃从模具中取出来。四周的墙上贴满了纸,画着各种各样的示意图,其中有一些光的折射、反射原理图,还有一些是工艺图,连刘修都不太看得懂。

“好呢——”卢夫人双手捧起那块玻璃,对着远处看了看,由衷的赞道:“这是到目前为止最纯净的一块,我看能通过网格测试。”

网格测试是工坊里用来测试做出来的透镜光学性能的一种办法,如果能通过网格测试,那就说明这块玻璃可以做透镜,也就是供观测天文用的观天镜,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做普通的取火镜,甚至是小孩子的玩具了。

对这项工艺,或者说对晋阳工坊的大部分工艺,刘修都没有提出过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他的专业是文物造假,并不熟悉这些技术问题,除了中学物理上学过的光学折射、透射原理,对生产玻璃他是一窍不通,所以为了生产出能做透镜的玻璃,晋阳工坊的匠师们可费了不少周折。

不过看卢夫人这副表情,应该是见到成功的曙光了。

“阿母,卫将军来了。”张卫大叫一声,打破了寂静。正在看那块玻璃的人回头一看,这才如梦初醒,连忙上前给刘修行礼。刘修摆摆手,笑容满面的说道:“诸位不必多礼,看到诸位这么专注,我非常高兴。诸位辛苦了,今天晚上,我请工坊的所有师傅们喝酒。”

“多谢将军!”道士们大喜,连忙称谢。

卢夫人一面安排人去测试,一面解下了卷起半截的袖子,迎了过来:“将军回来了?”

“嗯,回来了。”刘修拉过张卫,蹲下身子,指了指外面:“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想不想见一见?”

“谁?”张卫咬着手指头,歪着脑袋想了想:“我在这里没有好朋友。”

“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刘修笑道,“去吧,不过出去之前,先把手洗洗干净,要不她会嫌弃你的。”

张卫见刘修说得神秘,更加着急了,匆匆的向卢夫人说了一声,飞快的奔进旁边的房间,三两下洗完了手,一溜烟的出去了。卢夫人见了,笑了一声:“吕太守也来了?”

“嗯,他送他女儿来上学。”刘修看了卢夫人一眼:“夫人忙于工坊的事,可是道术没耽误啊,观心术有进步。”

卢夫人笑了起来,摇摇头:“这可不是什么观心术。阿卫在并州除了吕小环之外,没有别的朋友,将军又是从朔方来,我想肯定是她了。”她抿着嘴唇想了想,又笑道:“不过,我的道术的确有进步了。天天在工坊思索这些事情,虽然耽误了一些修行时间,可是我对道术的理解精进了不少,以前很多不解的地方,现在豁然开朗了。”

“贺喜夫人。”刘修和卢夫人并肩走出工坊,站在栏杆处,看着远处的崇山峻岭,忽然说道:“上次到这里来的人,是檀石槐的师傅。”

“谁?”卢夫人一惊:“檀石槐的师傅?他还有师傅?”

“嗯,一个真正的世外高人。”刘修笑了笑,又说道:“不过,他没有你这样的经历,所以他遇到了瓶颈,数十年无法突破。”他顿了顿,又问道:“对了,你对《黄帝内经》、《黄帝外经》熟悉吗?”

第467章 移风易俗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一副不可或缺的经典,成书过程非常复杂,在疑古成风的年代里,甚至有人考证说这部书就是一部伪书,而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很多人在研究《黄帝内经》,但是说实在的,真正能看懂这部书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中医的没落,就连中医学院的学生都没什么心思去钻研这副传承了几千年的经典。《黄帝内经》成了一个象征,成了国学经典,却没有多少医生真正去研究它,应用它。

至于《黄帝外经》,刘修后世根本没听说过这部书,这一世看了《汉书》之后,才在《艺文志》中看到有《外经》三十七卷,但是仅限于此。

“《外经》我只听说过名字,没有见过,据说是一部非常神奇的道书,究竟有多神奇,却不得而知。”卢夫人摇摇头,有些神往的说道:“沧海桑田,有多少妙术奇技隐没,闻其名而不见真形,如神龙之见首见不尾,着实让人惆怅啊。”

她感慨了一番,又接着说道:“至于《内经》,我只通晓其中的《针经》,《素问》也只是粗知规模而已,谈不上熟悉。”

刘修思索了片刻,估计所谓的《针经》就是指《灵枢》,他虽然没看过卢夫人施展针术,但是他看到王稚那神奇的针术,后世的他虽然不怎么相信经络这种玄乎的东西,但接受针灸治病的经历还是有的,对针灸并不陌生,他也知道,卢夫人精通的按摩术和针灸其实是异曲同工,都是针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刺激。

而经络和穴位是否存在,在后世西医昌盛的二十一世纪却是一直是个问题,中医科学化了几十年,结果却是几乎革了中医的命,越来越说不清了。

他就曾经是大半个中医质疑者,可是经过了雪夜的那一次奇遇,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有些认识似乎过于武断了。正如卢夫人所说,这个世界上失落的道术何止千万,你不知道,不代表他就不存在,也许只能说你是孤陋寡闻罢了。

刘修摸了摸手指的指环,欲言又止。过了片刻,他换了一个话题,告诉卢夫人自己将准备对益州的战事,希望她能回益州去,发动天师道的信徒策应他。

卢夫人爽快的答应了:“什么时候动身?”

“越快越好。”刘修道,“我担心刘焉得到消息后会封锁各关。”

“那好,我明天就动身,先回益州安排一下,有了消息之后,我就通知你。”

“有劳夫人。”

“能为将军效劳,荣幸之至,只知道将军将来优待我天师道一二便是了。”

刘修大笑:“天师道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我就是不想优待也不成啊,难道我愿意看着这只下金蛋的母鸡落入别人的手中?”

卢夫人也笑了起来,如今天师道已经和刘修绑在了一起,不仅为他提供了武技精湛的护卫和骑士,还为了开发各种产品,赚了数不清的钱财,刘修的确不太可能把天师道拱手让给别人,她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你回到成都之后,小心一些,最好不要和刘焉有什么冲突。”刘修叮嘱道,“万一有什么事,不要硬抗,把消息传出来就行,不要坏了自己性命。”

卢夫人感激的点点头,收拾了一下行装,第二天一早就起程了。刘修也没有在晋阳多呆,大致视察了晋阳学堂的情况,和学子们做了个简短的交流后,就赶往关中。

从上次离开关中,刘修有近两年时间没来了。一过蒲坂津,进入京兆地界,刘修就感觉到了一种喜悦的气氛,冬麦已经种了下去,麦苗泛了青,驰道两边是一片若有若无的绿色,大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不过这片绿可不仅是草色那么诗意,这是蕴含了收获希望的粮食。

一个面目黎黑的老农把双手拢在袖子里,弓着腰,在田垄间慢慢的走着,不时的抬头看看天,嘴里嘀咕着什么,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他前后奔跑着,不时的发出快乐的笑声,他发现了驰道上急行的刘修一行,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大声叫道:“爷,爷,有兵呢。”

“有兵怕什么,俺们这关中太平得很。”老农头也不回,蹲下身子,扶起几根被孩子踩倒麦苗,大声骂道:“狗子,你小心点,再踩着麦子,爷打断你的狗腿。”

“爷,有兵呢。”那孩子继续大声叫道:“好漂亮的衣服,我也要。”

“你急什么急,等你长大了,爷就送你去卫将军那儿听差,好看的衣服够你穿的,到时候不要当逃兵,丢爷的脸才好。”

“我才不呢,我要像文才叔一样,去立功,我要封侯。”

“好,好,封侯,可是你不能再踩爷的麦子,再踩爷的麦子,爷让你变成猴。”

刘修忍俊不禁,摇摇头,飞快的向前驰去。从这爷俩的对话中,他听得出关中百姓对他的信任,对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