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东汉末-第7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夕,杨修漫步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江陵街头,看着路边的里墙内袅袅升腾的炊烟,看着那些在路上奔跑玩耍,唱着欢快的歌谣,憧憬着新衣新帽和零食的孩子,心里既有些惆怅,又有些矛盾。他在江陵看到一切都让他非常满意,一切都符合他的理想,唯一的缺陷就是这里的一切和洛阳的天子没什么关系,只和车骑将军有关。

而他们要对付的就是车骑将军。

杨修在城头看了好久,直到往日江面上如织的船只渐渐靠岸,街道上的行人也慢慢散去,他这才回到了刺史府。进了门,他刚想向袁术住的小院走去,孙策迎了上来。从他的神情看,他似乎一直在那里等着。

“将军请你到正堂参加宴会。”孙策微笑着说道。

杨修看了他一眼:“哪个将军?”他知道袁术虽然做了俘虏,但孙策他们一直还是称他为将军,但袁术不可能去正堂,那自然是车骑将军刘修了。

“既是袁将军,也有车骑将军。”孙策笑得很温和,和他那张俊脸配合在一起,让人很拒绝他。

“我阿舅……也在正堂?”

“是的,今天是除夕,车骑将军请他一起去守岁。”孙策解释道:“不光是袁将军,荆州的不少名士都来了,像庞德公、司马徽、胡昭等先生也都在被邀之列。”

杨修心中一动,立刻点头道:“那好,我去换个衣服就来。”

第585章 人心所向

荆州刺史府热闹非凡,前庭、中庭两个院子里摆满了案几,各人按照指定的位置入席。不过现在还没有开席,正是大家叙旧的时间,所以窜位的人还真是不少,相熟的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有的矜持,有的豪爽,有的促狭,说笑声此起彼伏,不时的爆发出一阵大笑声,引来旁边人的注意。

杨修注意到前庭大多是荆州刺史府的掾史,也没有太在意。今天的是除夕,这些人不回家过年,而是赶到刺史府来参加晚宴,自然是有吸引他们来的原因。他跟着孙策进了中庭,一看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吓了一跳。

中庭中人更多,只是说话声音小一些,动静没有前庭那么大,所以这才让人觉得很安静。这些人大多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席位上,最多和身边的人交头接耳,低声交谈,很少有离开自己的位置的。不过杨修从他们的服饰上还是看了出来,这些应该是各郡太守府的掾吏,其中有的是太守本人,有的则是很普通的吏员。

杨修很诧异,用目光询问了一下孙策。孙策微微一笑,“这都是各郡受表彰的优秀掾吏,是受车骑将军特邀来参加守岁的。能到这里来的,都是明年要提升的,在本郡参加宴会的,就是能留任的。”

“还有不参加宴会的?”

“当然,虽然比较少,但每个郡都会有,那是办事不力,要革职的。”

杨修吃了一惊,刘修居然干涉到每个郡的普通吏员的升迁?这手也伸得太长了吧。通常来说,刺史只管到各郡太守,最多强势到几个大吏,比如功曹、主簿、主记等,很少有干涉那些普通掾吏的,这是各郡太守的权力,甚至连太守都动不了,这是地方自治的范畴。要动这些,必然要涉及到与地方豪强们的争斗,很容易引起民变。

杨修一肚子的疑问,却来不及问孙策,孙策引着他上了正堂,刘修居中而坐,一左一右坐着两个相貌清奇的中年人,大概就是孙策所说的庞德公和司马德徽。左边首位坐着荆州刺史府功曹蒯良,右边首位坐着车骑将军府司马傅燮,袁术拖着一条残腿,正挤在刘修的案旁,和刘修头碰头的说着什么,说得眉飞色舞,指天划地。刘修嘴角带着笑,不时的点点头。

孙策上前禀报:“将军,杨修到了。”

袁术打住了话头,给杨修使了个眼色,一瘸一拐的回自己座位上去了。杨修躬身给刘修施礼,朗声道:“德阳殿侍读,弘农杨修,奉太后诏,护送当湘乡君与车骑将军共度佳节,谨向车骑将军贺新年之喜。”

杨修这一嗓子运足了气,几乎是吼了出来,以至于他还没变声的嗓子又尖又细,有些像宦者。杨修的脸憋得通红,然后直直的盯着刘修。

大堂之上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王楚被封为湘乡君,赶到荆州来陪车骑将军过年,这个大家多少都知道一点,不少人的夫人就在后堂陪长公主和这位新封的湘君夫人说话,可是她是由太后下诏,并且派人护送来的,而且这位护送的人居然是弘家杨家的人,这可一点也不清楚。既然之前车骑将军不说,显然是对这件事有什么不满的地方,现在这位使者当众唱出来,那可就有点较劲的意思了。再联想到这段时间车骑将军按兵不动的异常举动,这些在官场上混的人精立刻品出了不一样的意味,闭紧了嘴巴,把目光投向了堂上的刘修。

刘修坐直了身子,眉头轻轻一挑,起身站了起来,走到堂前,一转身,面前北方,微微一躬:“楚世子车骑将军臣修,敢问太后安好?”

杨修松了一口气,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如果刘修还不肯认他这个使者的身份,那他就无法下台了。

“太后殿下安好。”杨修矜持的应道。

“敢问陛下安好?”

“陛下安好。”

刘修点点头,转过身,拍了拍手,让本来就很安静的整个院子变得更加安静。他含笑说道:“诸位,你们都听到了。太后殿下安好,陛下安好,此诚为我大汉千万子民之福。”

众人一听,连忙起身离席,虽然人很多,可是却没有发出太多的响声,只是每人身上的佩玉丁当作响,有如瑶池之乐,悦耳之极。众人齐向堂上拜倒,异口同声的说道:“恭祝太后殿下万岁,恭祝陛下万岁,恭祝楚王殿下万岁!”

杨修本来听得蛮开心,不管怎么说,自己为太后和天子挣到了面子,可是一听后面这句,又有些尴尬。太后放在天子前面,这是没问题的,大汉以孝道治天下,哪怕是天子也不能例外。可是把楚王紧跟在太后和天子之后,未免有些不妥。杨修皱了皱眉,轻声问刘修道:“车骑将军,这些人是荆州各郡县的官员,还是楚国的官员?”

刘修淡淡一笑:“当然是各郡县的官员,楚国封国虽在此,可是楚国除了国师之外,尚未置官属,你既为天子侍读,想必不会不知吧。”

“那……这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杨修故意迟疑的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蒯良站了起来,接过话头:“这里是楚国封地,我等都是楚人,向楚王殿下恭祝新年,有什么不可以的?”

杨修冷笑一声:“敢问阁下怎么称呼?”

蒯良不紧不慢的回答道:“襄阳蒯良,忝任荆州刺史府功曹。”

“那你可知道,你虽是楚人,却不是楚国子民。”

“知道。”蒯良眉头轻挑:“我说了,我是荆州刺史府功曹,尚未有荣幸担任楚国的官员,为楚王殿下和世子效力。”

杨修一愣,他被蒯良这句话中透出的威胁镇住了,他看了看四周,只见那些人目光平静,并没有觉得蒯良的话有什么不对。杨修极力让自己镇静下来,沉声道:“那蒯君把楚王和太后、天子并列,是不是有些不妥啊?”他撑起了胆子,最后还是没敢把僭越两个字吐出来,只能用不妥这两个不痛不痒的字眼一带而过。

蒯良泰然自若的说道:“我等虽不是楚国子民,可是却深受楚王之恩,新年之际,向他恭祝新年,有何不妥?”

杨修奇道:“楚王殿下身在京城,有何恩施与尔等?”

蒯良不高兴了,沉了下脸道:“难怪上半年车骑将军平定江南的战功一直未赏,原来朝廷还不知道这件事?军报早就送与朝廷,不知是什么人这么胆大,居然敢无视之?”

杨修吃了一惊,连忙摇头道:“蒯君误会了,朝廷已经知道诸位的战功,只是叛军还没有彻底平定,是想等天下大定时一起嘉奖。”他知道刘修的战功一直未赏,荆州军也好,益州军也罢,凡是刘修手下的士卒都有些意见,这个时候蒯良挑起这个话头,显然不怀好意,他可不能掉进他的陷阱里去。

蒯良赞赏的看了一眼杨修,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接着说道:“既然朝廷知道这些功劳,那怎么不知道楚王殿下对我荆州子民的恩泽?”

杨修眉头微皱:“楚王刘元起在京城,和这里的战事有什么关系,难道他出钱助军?”

刘修暗自皱了皱眉头,杨修这小子虽然年纪小,可是脑子转得还真是快啊,居然在不经意之间就给蒯良下了个套。楚王出资助军,那可不是功劳,而是形同谋反。车骑将军属下的所有将士可是朝廷的,楚王作为一个藩王,出钱帮助朝廷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