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齐北魏纷争史版-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扫平了边境上的几座小城,魏军长驱直入。冀州刺史崔道固守在历城(今山东济南),青州刺史沈文秀则守在东阳城,都直接暴露在魏军的正面,危急万分。(需要说一下的是,刘宋时期的冀州、青州,其管辖的其实是同一块地方,基本等同于汉朝时期的青州,真正的冀州在河北,东晋以来南朝就一直没有控制过,青州也是在刘裕攻下南燕后才得以恢复,于是将青州、冀州置于一处,接收北方南来的流民。)
  反应迟钝的刘彧这时候才想到派沈攸之等人攻打彭城,以救青州之急。然而这年入秋,清、泗两河干涸,水运不畅,粮道不通,宋军无力进军。刘彧一开始严令北上,继而又开始反悔,派人召沈攸之回师。北魏把守彭城的尉元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派部将孔伯恭追击,大败沈攸之,把宋军赶到淮南。
  徐州的屏障阻碍了刘宋的援兵,慕容白曜进围历城,并于北魏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拿下东城。崔道固无力继续支撑,只得面缚出降,慕容白曜为他松绑,将他送往平城。
  慕容白曜的先头部队由长孙陵率领,早就攻到了东阳城。沈文秀本来已经遣使投降,可长孙陵却不知好歹,在进入东阳外城后,纵容士兵四处抢掠。沈文秀大怒,立即命令士兵闭城拒守,长孙陵屡攻东阳,始终拿不下来。
  慕容白曜攻占历城后,听说长孙陵的所作所为,把这个败家子恨得牙痒痒。无可奈何,只好带上围攻历城的经验,又包围了东阳城。
  宋明帝刘彧的计划多次挫败,仍不罢休,他任命沈文秀的弟弟沈文静为辅国将军,从海路北上再援东阳城(没办法啊,陆路走不通呗)。宋军登陆后,到达了不其城(今山东崂山西北),而魏军也已截断了其后路。沈文静婴城自守,挡不住魏军的轮番强攻,城破,沈文静被杀。
  东阳城则又多熬了大半年。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沈文秀与将士日夜作战,这座南朝留在北方的最后堡垒直到皇兴三年(公元469年)的春天,才被魏军攻破。
  城破当天,沈文秀仰天长叹天不我助,解下甲胄,褪下战袍,换上会客的衣服,端坐正堂之中。
  北魏士兵们杀到面前,用刀架着他的脖子问道:“快说,青州刺史沈文秀在哪里?”
  沈文秀厉声答道:“我就是!”
  北魏士兵们未曾想到眼前这位面容憔悴却目光炯炯的中年人便是让他们头疼了几年的沈文秀,都怔住了,半晌,才扒了他的衣服,将他捆了去见慕容白曜。魏兵推推攘攘,逼他向慕容白曜下跪。
  沈文秀一脸不屑,说:“彼此是两国的大臣,为何我要给他下跪?”
  慕容白曜哈哈大笑,并不计较沈文秀的无理,心中暗暗庆幸刘彧有如此将领,却不能信任。他让士兵将衣物交还给沈文秀,并为他安排饭菜,然后送往平城。
  拓跋弘这时候已经亲政,他待宋国的几名将领都还不错。沈文秀几降几叛,拓跋弘也赦免了他的罪,后来更是欣赏他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拜他为大夫。
  宋魏之间的最后一场大战——青州之战至此结束。慕容白曜功勋卓著,被拜为使持节、都督青、齐、东徐州诸军事、青州刺史,而且得到了济南王的最高爵位。

  三 拓跋弘禅位(1)

  济南王慕容白曜所统领的各州,基本与当年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所控制的地区相当。慕容家族的后裔再次来到其祖先创造过辉煌的地方,却终究不复当年之勇。慕容白曜打败了刘裕后人的军队,算是为被刘裕屠戮的数千慕容贵族报了仇,可他无法逃脱北魏朝廷对他的猜忌。
  北魏皇帝拓跋弘虽然在战场上任用慕容白曜,但那不过是权宜之计。“狡兔死则猎狗烹”,仗一打完,慕容白曜就不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乙浑专权时,慕容白曜就依附于他,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立场问题;而慕容氏与拓跋氏本是世仇,怎么说都不可能完全信任,何况慕容白曜在山东一带的安民工作做得不错,很得民心——老百姓一放心,上级领导就不放心了。于是,青州之战结束仅一年多,拓跋弘便捏造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强加到慕容白曜头上,将他与他的弟弟慕容如意一同收捕杀害。(这起冤案直到后来拓跋弘的儿子拓跋宏做皇帝时,才得到平反。)
  这个时候的拓跋弘已经亲政差不多三年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他的长子拓跋宏。冯太后对于皇族的孩子尤其喜爱,天安二年(公元467年)拓跋宏出生,冯太后和拓跋弘都很高兴,大赦天下,改元皇兴。不久,拓跋宏就被立为太子,冯太后宣布将精力投入到抚育皇太子的工作中去,而把执政大权交还给了拓跋弘。
  拓跋弘也像他父亲一样十分勤政,赏罚分明,对地方官拔清黜贪,收到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对于贪污成风的朝廷大官们,他却一筹莫展。
  我们在前面介绍高允的时候,就曾提到过官吏多贪这个北魏建国以来统治者一直头疼却无可奈何的大问题。北魏官员没有俸禄,大部分人都本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原则,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是能拿则拿,能贪则贪。拓跋焘就曾对这一现象深恶痛绝,但是他南征北战,还得靠着这些文臣武将为他卖命,所以他常常斥责手下官员,却不可能痛下决心处罚贪污的人。拓跋濬时代休养生息,对于州郡上的官员进行考核,依然不能触及贪官的根本利益,更别说监督皇帝身边那些重要的王公官吏了。
  拓跋弘有心攻克难题,他下诏书说:“官员凡是收受一只羊、一斛酒以上的,一律处死,同时行贿之人以从犯论处。如若有人揭发尚书以下官员的贪污罪状的,则可以取代被揭发官员的的职位。”
  诏书一颁布就吓坏了不少人,这可是非常重的惩罚措施了,要搁到现在,一多半的官员恐怕脑袋都保不住了。皇帝身边有个叫做张白泽的官员赶紧劝谏,说:“这法子怕是行不通。从前周天子的时代,即便是小官,都有找人代耕(即雇佣农民代为耕田)的俸禄。现如今我们皇朝的达官大臣,辛勤付出却毫无回报。陛下让收礼的官员受刑,让揭发的人代替他的职位,微臣担心奸人有机可乘,真正的忠臣则会灰心丧气,想要如此就得以简政民安,也太难了吧!于今之计,还是得参照过去的律令,对于清廉的官吏颁发俸禄以作为奖赏。”
  张白泽的建议,实际上是以赏“清官”取代罚“贪官”,来避免严刑治贪可能引发的危险。表面看起来严惩贪官大快人心,但若真正操作起来,的确很可能像张白泽所说的那样,被小人所利用,造成社会的动荡。光靠惩和光靠赏的手段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贪污现象的,只有从制度上来规定和约束,才会有所成效。拓跋弘觉得张白泽所言有理,只好又废除了新法。
  拓跋弘在革除旧弊的过程中受挫,很是懊恼,而更使他不爽的是来自太后的重重压力。
  冯太后退居二线之后并不完全放弃对于权力的控制,她提拔自己的亲哥哥冯熙为太傅,时刻监督皇帝的言行。做了父亲的拓跋弘怎么甘心就这么被人摆布,他对于冯太后的敬畏渐渐演变成了怨恨,决定要好好报复一下。
  冯太后年轻孀居,自是寂寞难耐,她的宫中就常有面首出入,当时最为受宠的,名叫李奕,就是以前被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的李顺的儿子。
  李奕仗着哥哥、南部尚书李敷是几朝的旧臣,皇太后又对自己宠爱有加,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拓跋弘对于太后不满,也把李奕视为了自己的眼中钉。
  机会是不难找的。李敷在官场上的老友李担任相州刺史,收受贿赂,碰上拓跋弘严打,有人就出来检举揭发。李敷出于过去的情谊,想方设法地为李掩饰,没想到还是让拓跋弘知道了。拓跋弘就下令把李押回平城,亲自审讯,证据确凿,依律当斩。
  拓跋弘有意借此做文章,并不急于结案,他派有司的执法人员向李暗示说:“如果你能招供李敷兄弟的丑事,就可以凭此免除死罪。”
  李很郁闷,这是条求生之路,但李敷是几十年的老友,又这么帮助他,良心上说服不了自己,每天做思想斗争,几乎要崩溃。这时候他的女婿裴攸来狱中看望他。他就对裴攸说:“我与李敷虽说同姓不同宗,可恩情如同亲兄弟一般。如今有司的官员劝我做这种事,我于情不忍,几次拔下头簪刺死自己,解下腰带上吊,都没能死成(这就恐怕是虚伪的托词了,没有求死的决心倒是真的)。何况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