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双龙传-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会从缺口逃出,我们在其必经之路上埋伏,就能全歼敌军!”

李如松又点了点头,尽管霍方义说的他也知道,但是他没想到霍方义居然也读过孙子兵法,而且还能在战场上运用,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霍兄弟说的很对啊!”李镒猛点头道。

李如松当即下令:军队分为六队,杨元率一万精兵攻击七星门,李如松的二弟李如柏领一万一千精兵攻普通门,祖成讯率一万精兵攻毛球门,李镒率朝鲜军8000攻芦门,大同门和长庆门留下不攻,他亲自领9000人坐镇后方,进行接应。至于伏兵,因为朝鲜军队方面对地形比较熟悉,李如松连夜派遣使者求助于柳成龙。柳成龙还算给力,连夜布置黄海道防御使李时言,助防将金敬老领一万精兵在日军必经之路伏击。后来又觉得朝鲜人的武器落后,干脆让骆尚志率领三千浙兵推着火炮去大同江附近埋伏。这样一来攻城伏击的计划就完全制订了,下一步就是落实了!

随着静修和尚一声令下,3000僧兵架着云梯开始强攻牡丹台,吴惟忠领兵在身后接应,李如松早就告诉过其部将们,打硬仗就让朝鲜人先上,毕竟我们是来帮助他们的!因此吴惟忠要看一下如果僧兵能自己拿下牡丹台,他也就不用上了。

僧兵分两拨进攻朱雀门和玄武门,僧兵们虽然争先恐后的往前冲去,但是攻城战毕竟很残酷,日军早就准备好了铁炮和弓弩,他们站在高高的垒墙上往下射击和开炮,子弹和箭矢像雨点一下从天而降,狠狠地穿透着僧兵们的肉体,牡丹台虽然不大,但是不到半个时辰,僧兵已经死伤一地,异常惨烈。尽管如此在即将亡国的悲愤中,在静修和尚的指挥和鼓励中,僧兵们毫不退缩,他们不怕流血流汗,顶着漫天的利器继续在云梯上攀爬着。

静修和尚在后方面容冷酷,他知道这一仗之艰难,他的军队没有日军先进的武器,甚至在人数上也多不了多少,而且地势也有利于日军这一仗能胜利的唯一条件只有自己士兵们那个不愿受奴役的心了!

不过他还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还有大明这个好朋友在身后帮助他们。

战斗一直进行到深夜,城下的僧兵尸体堆积如山。吴惟忠这个时候看着落下大幕的夜色,然后一咬牙喊道:“全队给我冲!”

吴惟忠的明军没有加入僧兵的战斗,而是架着云梯趁夜色转而从牡丹台的西侧攀爬而上。有着朝鲜人的牵制,明军攻起城来会很容易。

等到松浦镇信发觉西侧有敌军攻入时,已经有十来个明军士兵爬到了台上。松浦镇信当即从两门分出一部分军队去驱赶明军,已经上墙的明军与日军进行肉搏,但很快就被杀光,明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上来。不过这给了攻击正前方的僧兵减轻了不少压力,僧兵们更加士气高涨,与日军展开拼死搏斗。

战斗从傍晚又持续到深夜,又持续到第二天天亮,枪炮声、喊杀声不绝于耳,有的时候已经看不清是敌是友,双方只管杀到一起。

坐镇后防的李如松一直担心着前方的战事,第二天天刚亮,信使回报,柳成龙已派遣了伏兵!

“好!全队进攻!”李如松早就等不及了,他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霍方义就跟在李如松的身边,他见证了这场血流成河的攻城战。

小西行长在每个城门上布置了两千多的士兵,每一名士兵都配备铁炮和火矢,还拥有滚木和垒石,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煤油开水!

攻城战势必要登城,而登城势必要架云梯,日军对于明军的进攻方式早有准备,先是煤油从天而降,被撒到云梯上。然后一个个火矢射来直接将云梯点燃,已经上了云梯的士兵瞬间被烧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准备上梯的士兵吓得直往后退,然而迎接他们的还有从天而降的巨大石块,和漫天飞舞的子弹和火矢。一时间明军寸步难行,哀嚎遍野。

这是李如松入朝以来的第一战,虽然他没有小看日军,但是日军的抵抗强度也是他未曾想到的。他心急火燎的驳马来回穿梭在大军之中,高声给攻城军队助威呐喊。而且一旦发现有退缩不前的士兵,他就冲上前去挥刀将其斩于马下!并且放言:“退后者!杀无赦!先登城者赏银五千两!”

打仗这种东西不是靠嘴上说的,没有哪个士兵不怕死,李如松用行动告诉自己的士兵后退只有死路一条!前进还能有赏银,横竖是一死了,只有全力进攻了!

李如松的这个举动着实带动了战场上的气氛,明军迎来了一股进攻的高潮!

受到自己将军的威胁和感召,明军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踩着同伴的尸体向前进攻。就在李如松刚刚放松驳马走回自己阵前的时候,一个子弹突然朝着他的头部飞了过来。

子弹飞快,一般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霍方义此时就站在李如松的身边,当然他也看不到这颗子弹,但是他突然感觉到了刹那的杀气,这是一个习武之人对死亡条件反射般的感应,他当即飞起一脚将李如松从马上踢了下来。

霍方义的身边全是李如松的死忠,他们都以为霍方义要造反,一窝蜂的冲上来要刀劈霍方义,就在此时李如松胯下的那匹马突然哀号一声载到在地。

众士兵冲上来将霍方义抓住。

李如松被冷不防的踢了一脚,心中恼怒,但是看到自己的马突然死去,他觉得事有蹊跷,他俯下身子摸了摸马身上的创口,是流弹。

李如松感激的亲自示意士兵退下,然后上前拍了拍霍方义的肩膀:“小子啊,你救了我一命啊!”

霍方义笑道:“将军不要把我当成刺客杀掉就好了,哈哈”

“哈哈”李如松感觉到霍方义今后的人生也许会更加精彩。

随着明军士兵的士气不断的高涨,明军人数上的优势开始越来越明显,平壤城墙上日军的抵抗越来越微弱了。李如松看到时机已成熟,下令将自己从辽东带来的大炮推了出来。

为什么不一开始就使用大炮,因为在当时炮弹的价值要远比士兵的生命重要,而且像这种高科技武器是不可能带很多上这么远的长途战场的,因此要省着点用,而且这只是他入朝以来的第一场仗,后面要打的硬仗还很多。晚了一些推出火炮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先将日军的注意力全部牵制住,不给他们毁坏火炮的机会。

这一仗,李如松只推出了两种火炮,第一种是攻城炮,威力巨大但是攻击距离较近,集中火力攻打平壤城门。另一种是野战炮,攻击距离较远,威力小,但是炮弹成散状攻击范围大,集中攻击城头的日军。

火炮一上阵明显感觉出胜利的天平飞快的向明军倾斜,无数的炮弹飞上天空,落到城头上将日守军炸飞上天,落到城内,炸毁了房屋、点燃了树木,没过多久平壤城内就黑烟滚滚,城墙上也是尸横遍野。更强大的是攻城炮,明军将炮推到了城门下,一个接一个的炮弹砸在厚厚的城门上,看来大门被砸开只是时间的问题,日军的败退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尽管这些炮弹也会伤到自己人,但是相比于人海战术还是伤亡比较小的。

069 【血战平壤】中

就在此时,牡丹台传来了好消息,在僧兵和明军的英勇攻击下,我军终于占领了牡丹台,守将松浦镇信带着残兵逃回城内。李如松表示让吴惟忠守在牡丹台,静修和尚领僧兵从北而下功长庆门。

也许是受到牡丹台战果的影响,明军士气又更上一层,瞬间突破了平壤外城防线。这也使小西行长心灰意冷,决定放弃外围,集中兵力守住内城。

明朝联军从各门攻入,李如松也帅亲兵入城。大同门依旧空出,明军坚定的执行围不围死的方针,留着后招。

霍方义跟在李如松的后面进城,他进城看到的是更加惨烈的巷战,平壤街道狭窄,胡同较多,而且朝鲜的房子全都是木头房子,小西行长一进入平壤城就下令在所有的巷道房板上凿窟窿,这窟窿大小刚好容得下日军的铁炮,因此日军退回防线不是将所有的士兵全部退入内城,而是留了很大一部分死士隐藏于各个窟窿后面来偷袭明军。

明军因此伤亡惨重,一进入巷道就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子弹给击杀。而霍方义看到的正是明军最惨的时候,数不清的明军尸体堆积在巷道内,哀嚎遍野,明军普遍装备的是火矢,而火矢在此时根本排不上任何用场,找不到目标,射不进房内,唯一的办法就是破门而入,这样要杀掉一个敌人就要付出十来个友军的代价,这样的伤亡明军赔不起。火枪只有极少数的士兵才有,而这些士兵大部分又都是李如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