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巴罗萨"行动-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负责操作3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德军炮兵回忆,他所在的炮兵组在战斗中击毁了一辆旧式-26型坦克,“正当我们向这辆-26型坦克靠近时,一名受了伤的、挂在炮塔上的苏军士兵仍然从上面向我们射击。他在坦克被摧毁时失去了双腿,被挂在炮塔内侧。即便是这样,他仍然在用手枪朝我们射击!” 
  在布列斯特要塞,德军认定一辆苏军轻型坦克已被摧毁,坦克中的乘员也已全部身亡。然而,就在德军一个师级司令部的官员们在坦克附近的碉堡周围聚集时,炮塔突然旋转过来,紧接着,一排机枪子弹射来,在场的德军人员无一幸免。后来,坦克被德军彻底摧毁。在德军对这辆燃烧后的坦克作了进一步调查后,他们发现,尽管坦克中的3名乘员已经死亡了7天,甚至开始腐烂,但一位重伤的士兵仍然活着。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条件下,在这辆恶臭冲天的坦克中,他居然苦苦等待了7天时间,为的就是这最后一击,为自己的祖国消灭一些更有价值的目标。 
  一些德国历史学家曾宣称,德国入侵苏联实属迫不得已之举,因为苏联早就有了入侵欧洲的计划。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无道理。因为苏联除了攫取波罗的海诸国之外,还夺取了位于黑海沿岸的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省,将其边境线拓展到普洛耶什蒂的主要油田附近。此外,朱可夫元帅察觉到德军1941年在边境集结的兵力不断增多,曾提议对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实施一次破坏性的进攻,但被斯大林否决了。然而,当德军攻入苏联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与其说苏联做好了入侵欧洲的准备,不如说他们在防御方面做到了严阵以待。   
  第3章 苏联的防御配置(3)   
  被牺牲的棋子 
  斯大林与朱可夫都很清楚西部特别军区,包括与德军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群对阵的被削弱的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是防御的薄弱环节。在德军犀利的攻势下,这些区域将不堪一击。负责该方向的指挥官是……帕夫洛夫将军,他与部属们均预见到了德军的意图,在积极做好迎战准备的同时,向莫斯科方面发回了警报。当时,帕夫洛夫或许已经隐约感觉到他的部队成了斯大林棋盘上为了顾全大局而故意牺牲掉的一枚棋子。 
  战后的历史学家们推测,斯大林、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有可能打算牺牲西部特别军区的阵地,从而为进一步动员军队,并在纵深部署防御兵力赢得时间。根据斯大林近乎偏执狂的处事逻辑,他并没有让帕夫洛夫了解自己的处境,因为这样将会打草惊蛇,使德国人察觉苏联方面的意图。于是,在德军发动进攻前,朱可夫已经将突出部的炮兵、装甲部队和桥梁工程团以进行演习的名义撤往后方。帕夫洛夫很可能一直在抱怨他和下属被自己的国家所遗弃。这件事或许决定了他的命运——1941年7月,他死于内务人民委员会用于处决犯人的地下室,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 
  6月,就在德军发起进攻行动的初期,帕夫洛夫与各个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因而丧失了对于战局的一个宏观清晰的了解。也正因为此,他随后对苏军的指挥调度在无形中帮助了德军。他命令明斯克地区的苏军向前运动,增援位于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第3和第10集团军。然而,在到达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后,他才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处在德国陆军的不断包围之中。此时,帕夫洛夫尚未察觉赫尔曼·霍斯将军和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装甲部队正在向自己后方逼近,准备实施进攻。德军整个钳形攻势的合拢点位于明斯克——而此时的明斯克经过帕夫洛夫的一番调动后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第4章 “地狱降临”(1)   
  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军航空兵和炮兵对于苏军前沿阵地的火力准备,摧毁了作战计划中大部分的预定目标。在遭到突然袭击时,苏联红军仍处于和平时期的状态,没有采取任何伪装和防御措施,重要设施完全暴露在敌军的眼皮底下。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轰炸机和歼击机在德军的轰炸中幸存下来。此时,在边境线上,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的内务人民委员会边防部队正在掩体和哨所中进行着顽强的抵抗。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军投入了近2 000架战机,编组成3个航空队:第1航空队由阿尔弗雷德·克勒将军指挥,负责支援北方集团军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指挥第2航空队,为中央集团军群提供支援;第4航空队在亚历山大·劳尔将军的指挥下,为南方集团军群提供支援。而远在北方的第5航空队在汉斯-朱尔根·施塔姆普夫将军的指挥下,支援从挪威出发的山地部队对摩尔曼斯克的进攻。 
  早在1940年,德军就强迫波兰和犹太劳工在波兰东部修建了100多处机场和50多条分散的跑道。让·斯捷帕尼克和多米尼克·施鲁格曾经是那些波兰劳工中的一员,他们在回忆起这些工程时说:“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对苏联开战所做的准备。” 
  确切地讲,德国空军在对苏联的进攻中名义上共投入了1 945架战机,其中,真正能够使用的战机只有1 280架,包括510架轰炸机、290架俯冲轰炸机、440架单发动机战斗机、40架双发动机战斗机以及120架远程侦察机。据德国空军情报官员估计,苏军的战机数量达到4 000多架。希特勒在获悉这个消息后也不免感到震惊。实际上,德军估计的数据至少偏差了50%,他们仅仅探测到了红军在苏联欧洲部分的30%的机场和部队。然而,德国空军认为自身在数量上的不足,完全可以凭借其飞行员的丰富经验和战机的优良品质来加以弥补。在他们眼中,苏联空军的训练水平非常低劣。此外,很多战例表明,苏联飞行员采用的战术同样非常陈旧、刻板。 
  在“巴巴罗萨”行动还处于计划阶段时,德国陆军与空军之间就曾爆发过一场争论——陆军打算在破晓时分发起进攻,而空军则必须在天亮之前起飞,进入有利阵位,在黎明时分对苏联空军基地进行突击。尽管陆军希望空袭能够有效地压制敌军阵地,却担心飞机在黎明前出动将会打草惊蛇,引起苏军边防部队的警惕。凯塞林从一名飞行中队指挥官的角度概括了这种两难的状况:“我的飞行中队要想形成编队对敌军实施有效的进攻,必须在天亮时进行。如果陆军坚持在黑暗中向前推进,我们就会延误整整一个小时抵达敌军机场,到那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了。”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从第2、第3和第53轰炸机大队抽调20~30架“海因克尔” 111型和“道尼尔” 17型轰炸机,它们将在破晓前起飞,每3架组成一个飞行编队,在5 000米高空飞行,以免被苏军发现,最终潜入苏联领空。凌晨3时30分,它们将对边境上一些预定的苏军机场进行俯冲轰炸:第53轰炸机大队负责袭击比亚韦斯托克和明斯克之间白俄罗斯地区的机场,第2轰炸机大队的“道尼尔”17型战斗机负责突袭格罗德诺和维尔纽斯地区的机场,第3轰炸机大队袭击布列斯特到科布林之间的目标。 
  虽然德军战机可以用大炮或机枪对地面进行扫射,或者应用-50、-250和-500等型号的自由落体炸弹,一种新型的-2型杀伤炸弹还是被应用在了最初的突然袭击中。盟军给它起了一个绰号叫“蝴蝶炸弹”,但德国空军更喜欢称它为“魔鬼之卵”。这种炸弹重2公斤,有一个带有弹簧的外壳,在下落过程中会像翅膀一样伸展开来,以此来降低落地速度。它在遇到撞击或飞行一段时间后爆炸,杀伤半径达12米。“梅塞施米特” 109和“容克” 87型战斗机可以挂载96枚该型炸弹,而“道尼尔” 17型则可以挂载360枚。这类炸弹对于攻击未装甲目标和飞机特别有效——其直接命中时所产生的威力相当于一发中型高射炮弹。然而,这种炸弹还有两个缺点:一是比较容易卡在炸弹挂架上,随后爆炸;二是容易在飞机着陆时落在地面上,给德军地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杀伤。后来,经过改进的-2型炸弹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只有在炸弹远离机体时才会打开,就这样,-2型炸弹成为世界上第一种集束炸弹。   
  第4章 “地狱降临”(2)   
  航空侦察 
  如今,德军对苏联的进攻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光顾苏联领空了,远程高空侦察活动在洛维尔中校的指挥下很早就开始秘密进行了,是由一些特种的 111型战斗机和 2152型轰炸机在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