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共党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部分,达到全盛时期。同年12月,彭德怀率领湖南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
  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革命是不能分开的,井冈山所在地是交通阻绝的农业区域,绝大多数居民是农民。农民最关心的是关系到他们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分田的工作只在个别地区试行。随着根据地内部的逐步稳定,从1928年5月至7月,在边界各县掀起了全面分田的高潮。土地的分配,一般以乡为单位,只有在极少数山多田少的地方才以三四个乡作为一个单位。男女老幼一律按人口平分,以原耕地为基础,好坏搭配。1928年12月,在总结分田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几个县的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的第一次尝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这个初次规定的土地法还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的土地,容易侵犯中农的利益;二是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而不属于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尽管如此,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得了土地,从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就从各方面全力地支持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为了长期进行斗争,必须有可靠的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1927年11月28日,茶陵县成立了工农兵政府,谭震林担任主席。1928年5月,在宁冈县茅坪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湘赣边界,县级的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最多时达到六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的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并且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成为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聚集力量,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道路的新起点。
  (三)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愤怒,党内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志,逐渐滋长了“左”倾情绪。1927年1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共产国际代表罗米纳兹的错误指导下,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使“左”倾盲动主义的急性病在党中央取得了支配地位。这次“左”倾盲动主义的主要错误是: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从民权主义急转直下到社会主义的所谓“不断革命”,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绝对的反革命势力,错误地推行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厂企业和“使小资产阶级变为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左”的政策。认为中国革命的形势是所谓“不断高涨”,否认1927年革命失败后暂时低潮的形势。因而不但不去组织有计划的退却,反而盲目要求进攻。认为中国革命的道路应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工人武装暴动。在推行政治上的盲动主义的同时,组织上的宗派主义和惩办主义也发展了起来,无理地处分了一批领导武装起义的党组织和干部。“左”倾盲动主义的推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许多损失,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受到干扰。
  为了总结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党内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正确估计形势,确定党的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政治决议案》等文件。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大会肯定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制定了关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大会指出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时期,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不是普遍地组织起义,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指出了当时党内的主要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六大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大会的缺点是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对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这就使党内“左”倾思想未能根本肃清,也使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此后相继创建的其它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是,这条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全党所认识和接受的,有“左”倾思想的人,受共产国际的影响,把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神圣化,注目于中心城市〖JP2〗武装起义,不懂得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有右倾悲观思想的人,被优势敌军对根据地气势汹汹地进攻所吓倒,对根据地能否存在和发展表示怀疑,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农村根据地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这是当时全党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为此,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和各根据地斗争的经验,于1928年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论证了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随着红军和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使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化。1930年1月,他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通信,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础上,概括了红色政权的基本内容,阐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伟大意义,并把建立小块农村红色政权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理论。同年5月,毛泽东写了《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有力的批驳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从党的思想路线上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从实际出发,走适合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后来在他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对这一理论又作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概括,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不能象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那样,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领城市,后进攻农村,而必须走在农村地区先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进攻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在中国,之所以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实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中国,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武装斗争的组织形式是军队,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第二,从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上看,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占有全国人口80%的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因此,党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第三,从敌我力量对比上看,敌强我弱是中国革命的客观事实,但敌人统治着大中城市,交通要道,广大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向农村进攻,在那里聚集和发展革命力量,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