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银税制就像一颗地雷一般,猛然间将帝国内准备良久的改革推向了一个高潮,这是刘协最初没有预料到了,但这也符合帝国状况,因为新银税制在中央国民院的投票表决中,引发帝国民主精神的澎湃,真是没有涉及到钱的问题,民主精神也无法爆发呀,只有发现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了,这些大国民代表才认真起来,并且将能够讨论和投票的事情都拉了过来进行投票。

在新银税制通过之后,中央国民院像一台突然被抽响的马达一般,在短短三个月内讨论了六部新的法律,并且最终通过四部,甚至部分大国民代表提出各州治略总督也提交国民院表决。却被刘协毫无余地的反驳掉,理由是这不利于中央集权,而中央国民院存在地基础就是现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也是确保大汉帝国永不分裂的基础。

随着国民院通过表决新银税制的热身运动。开始走向正轨后,参政院也正式设立,刘协再也不关注国民院的事务了。一般而言,只要参政院内能够通过,国民院内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到了华夏二十二年的八月,五位在外游学两年的皇子陆续回归京城,就在这时,帝国皇家科学技术研究学会和各地商社都传来捷报,长江学府的胡综和京都理工学府的蒋琛两人在江南纺织商社和荆州武德集商社的资助下,通过八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制造了三十六锭立式纺纱机,并和织布机一样。以水力为推动力的长江纺纱机。

由于采用了皮带传动和齿轮转动的动力传输体系,其中很大程度吸纳了当年京都理工学府制造钟表的工艺技术,结构相对复杂。虽然大量提高了纺纱的效率,可成本投资却很大,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目前采用南亚棉为主,纤维较细,在水力大动力拉动下。相比人纺的纱,纺出来的纱更细,韧度和强度明显降低很多。

所以两人研究出这种长江纺纱机后,又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改造,使齿轮增加,转速减慢,由于转速降低导致带动力增加,又在原有十二锭的基础上扩伸到三十六锭和七十二锭两种。

到了三十六锭的时候,纱的强度和捻度都增加不少,可以用来机织,但考虑到纱的韧度还是不足,两人又研究了配套的新的织布机,并以两人母校——襄阳理工学府定名为襄阳织布机,襄阳织布机同样以水力为驱动,核心的动力传输装置和长江纺纱机一脉相承。

两套机械核心动力传输装置是延伸自襄阳理工学府当年的钟表动力传输装置,因为木质不适合做齿轮,很多部件都直接用粗铁铸造,整套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加起来重大三千斤,是大汉用于工业生产中仅次于冶炼业荆州三钢炉的设备。

刘协一看到扬州治略台送到天京城的样机,心中就明白大汉帝国的小农经济恐怕真正走到头了,在经过历年地打压后,长江纺纱机和襄阳织布机终于为小农经济刺出最痛的一刀。

长江纺纱机、襄阳织布机和英国的珍妮纺纱机不同,他们直接走了大汉帝国已经成型的翻车动力系统和钟表齿轮传输体系,是大汉帝国农业灌溉科技研究和钟表研究这两大系统科技发展同时结合诞生的结晶体成果,结合了大汉帝国冶炼、钟表、机械、纺织、灌溉各个方面先进工艺,甚至可以说是大汉帝国三十年重视技术发展的结晶。

伴随着这两大机械,胡综、蒋琛两人还为轧棉工艺提供了新的机器——江南轧棉机,同样采用一套动力装置,他们两个人在这套动力装置上,几乎将整个纺织业都翻了一个新,而代价就是从三套装置诞生后,大汉帝国的各家纺织商社的生产效率可以提高数百倍,而且新工厂的投资巨大,小商人和农户已经无法投资,他们将被迫离开纺织业,甚至是小农场主也无法支付这种投资。

装备了这一套三件新设备的新工厂,需要大量女纺织工,而不是以往的男工,这时候已经不再需要体力,需要的是细心操作,因为机纺纱非常容易断,只有熟练的女纺织工才能确保不断纱。

新工厂必须坐落于河道旁边,并且建造非常大的水车,一个水车可以带动五套设备,大部分商社可能需要一次性建设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水车,而对应的水道要更改设计,要修筑水库保证水流的稳定,这些投资将继续扩大,甚至连中型农场主也无法应付如此程度的投资,只有国内这上百家大商社才能够出的起钱,而贸易运输也同样以水路为主。

马良粗略的估计,如果投资了三十个水车,雇佣三百个女工的情况下,每匹布的价格可以从五百钱即五银元降到两银元,刘协意识到这种程度的降价将彻底打垮农户的自纺布。

刘协抚摸着三件一体的样机,忍不住和马良叹道:“大汉帝国的一场革命到来了,你甚至无法想象这种革命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马良笑道:“只要圣上能够想象的到就可以了!”

刘协道:“现在朕担心的已经不是纺织业效率的提升了,如果朕估计的不错,要不了三年,这种设备为主体的新工厂就会遍布全国,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女性进入商社,在纺织厂周围,云集着冶炼、造船、运输等各个行业,新的镇就要诞生了,不是大汉帝国原有传统的集市镇,而是生活镇和生产镇,在这些镇的背后,是大量新布和其他各种商品的急剧增加,朕不得不担心销量和市场啊,必须更加大力度扶持帝国二十八个州和五个省的内部市场啊,我们不可能指望经济总量和平均收入不到大汉帝国一半的罗马帝国帮助我们承担主要的消费,大汉帝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他的商品只能主要依靠内部消化,海外贸易只是一个弥补,也就是说,摆在朕面前的是一条独木桥,朕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内部消费能力!”

马良道:“圣上如此说,那圣上心中应该有完善的计划了吧?”

刘协笑道:“朕也是个人,哪里有那么神奇,不过虽然没有什么完善的计划,但大概的思路已经有了,只是实施起来可能有点困难,不过这条路是必须走下去,在《大汉帝国大法典》编制的这三年中,朕要做的就是在商社大规模出产品之前,把内部市场的消费能力提升上来,所以朕才这么急着将六个商业银行扩展起来,要靠他们啊,你看啊,今年大汉帝国总税收实行新税后可以达到八亿银元,明年完全实施后可以超过十亿银元,但是真用于国内建设的也就是五亿银元左右,这哪里够全国建设用呀,京都新政的再次全国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是巨大的,只能靠六家银行提供,这六家银行除了新成立的亚细亚皇家银行和东南银行,其余四家的存款量最低的巴比伦银行都是三千亿钱,就是三十亿银元,按正常百分二十的贷款,就是每年六亿银元的贷款额,襄阳银行是存款量是巴比伦银行六倍还多,江南银行仅次于襄阳银行,你稍微折算下就知道了,六大银行就是帝国未来五年京都新政大规模建设的根本啊!”

“只是这一次的京都新政,朕还打算瓦解南方的水稻密集种植,瓦解不掉它,大汉的改革就无法彻底成功!”

马良听到这句话后大吃一惊,因为谁都知道南方的水稻经济是大汉帝国的根本所在!

第十一卷 帝国动荡 第二十章 广富主义

面对马良的疑问,刘协没有去回答,也不想回答,很多事情是很难解释的。

中国,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是数千年里,都一直有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那就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5%的人口。

这真的就是一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吗?刘协深深的问自己这个问题,但他很快给予这个问题一个否定的答案,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痛苦的写照。

因为可耕种的面积少,而内部长期安定统一,人口增长速度远快过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对于在战乱后重新建立的新帝国而言,只要适当的政策使百姓安定于生产,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很快就可以实现农民的温饱和国家的富强。

并且让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强大到无人可以匹敌的地步,但是,缺乏了进取精神的国民和帝国,无法解决他们内在的人口增加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人的平均耕地面积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少到无法满足基本的口粮需求,这就会产生暴乱,政府镇压暴乱又会增加帝国的负担和百姓的税收,这就进一步触发了全帝国范围内的暴乱。终于有新的统治者诞生,在新统治者诞生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将一切社会问题归罪于前朝的亡国之君,并以他们的无德和无能来解释社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