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吹眉埃上怂悴蝗缣焖悖衷诘鄙匣实垡参幢赜惺裁瓷浦铡

三、在灵帝病逝前,自己还有两年时间折腾,最好是明年就能去荆州,今年必须在京城完成一些准备事宜,譬如招募一些人才,当然这些事情自己不适宜出面,而董太后和卢植无疑是最佳人选。

天亮之后,刘协立刻带着宫女去临房的董太后居所问安,最重要是取得她对自己这些想法的支持。

这几年来刘协一直是董太后亲自抚养,两人之间感情深厚,否则董太后也不会时常劝说灵帝立刘协为太子。

与董太后行礼问安之后,刘协坐到董太后身边与她闲聊,聊了几句,刘协问董太后:“太后,你说孙儿若想去外地为藩王如何?”

董太后听到这话大为吃惊,她一心想立刘协为太子,只是如今何后外戚得势,屡劝灵帝未果,她急忙喝退左右,小声问刘协:“是不是张让等人让你如此问我,还是有人暗示你?”

刘协道:“非他人暗示,实在是我心中所愿,刘辩乃我兄,自古长子立世,岂能因父皇和太后疼我而置祖宗之法与不顾。”

董太后惊讶于刘协不过六岁便如此聪慧,心中更有意立他为帝,道:“协儿但且放心,一切皆由太后为你做主,定可让你继承你父皇之位。”

刘协急忙叩拜在地道:“协儿另有所谋,还望太后成全。”

董太后心中疑惑,问道:“你小小年纪到底有何打算?”

刘协道:“如今大汉皇室虽有威严,可各州黄巾起义余孽未能铲除,各地诸侯拥兵自力,虽难危及皇室,可亦危机重复,且一旦立位之争失败,何后必不容我,不如让我到外任藩,若是万一他日有贼犯京,我亦可带兵相助,此乃保汉室皇族在危机中亦可延续之法,是以请太后成全。”

董太后听了刘协这话,震惊的张开口,却连话也说不出来,她贵为太后,历经换君之变,心中知道争位失败的后果,虽是女流,也能看清眼下军阀割据的危险,能够将灵帝血脉保留一支在外或许真可起到作用。

沉思片刻,她对刘协道:“你母王氏已死,哀家受汉法之限制,也不能出外为你代藩,你可想好何人替你处理藩地事宜?”

刘协道:“我若只有一郡之地,既不能威吓军阀起异变之心,亦不能在危机之时遣兵进京,但祖法有律,在外封藩不能地过一郡,是以想请太后与父皇说,任中郎将卢植为荆州牧,封我为楚王,辖地襄阳郡;任洛阳令为襄阳太守,议郎蔡邕为长史,他们皆是忠于我大汉的良臣,虽到襄阳任职为降,亦不会推辞。”

董太后站起身,在宫中踱步,沉思片刻后道:“协儿,你不过六岁便如此智慧,上可明辨大局,下可识人善用,实有帝王之能啊,比你父亲强出许多,较之刘辩更为出色,若不能为帝,实在是我大汉皇室之憾。不过,你既无意留在京城,这样安排也并无不妥,今日我便代你向你父皇提议此事。”

刘协急忙说道:“那倒不必如此急促,在求父皇封藩前,我尚有些事情要办,只是这些事情也要太后相助。”

董太后向来疼惜刘协甚过灵帝,便问:“既是协儿之事,哀家自然事事为你做主。”

刘协高兴异常,道:“事情有三件,一是请卢植大人和中书侍郎荀彧担任我师,教我习读典籍,研究兵道。二是请两位游侠担任我身边护卫,这二人我已经想好,一位是冀州童渊,二是青州王越,这两人武艺高超,都可护佑我平安。三是调令周邑等世族子弟进宫伴读。”

董太后稍稍皱眉,说:“卢植颇负盛名,若要担任你老师也不足为过,世族子弟伴读对周邑他们而言更是恩典,只中书侍郎荀彧虽是颖川望族之后,又小有名望,可要担任皇子的少傅还没有这个资格,协儿所思略有不妥,可令其为太学博士,每日进宫为皇子讲课,而且这个调动也符合祖制。至于所说童渊和王越,我虽然偶尔听过他们的名声,却究是乡间小民,估计多有浮夸,既然协儿喜欢也可以调令他们为羽林军少傅,教授羽林军武艺,但凡你愿意见他们可以诏令他们来见你,在你前往襄阳的时候再将他们带上护佑安全。”

刘协笑道:“还是太后安排周到,孙儿谢过太后。”

董太后微微含笑,将刘协抱在怀中,想到自己最疼爱的皇孙自愿去南方任藩,心中既是酸涩又大为不舍。

自吕后以来,汉朝太后权力比之后朝历代都大,既是董太后懿旨,无人敢不从。

第一卷 内宫之斗 第二章 卢荀授课

未过几日,卢植和荀彧两人已经到了董太后宫苑,为刘协授课。两人听董太后说是刘协自己点名要他们为刘协授课,心中都为吃惊,暗道刘协聘自己为师是假,预借士子之势与刘辩争帝是真。

两人心中清楚,可毕竟忠于汉室,如今天下动乱在即,能者为帝才是大汉之福,虽刘协是次子,自身边官宦传言灵帝欲立他久已,既是如此便是立为太子也名正言顺。

二人轮流授课半月,对刘协认识都有加深,彼此惊讶不已,刘协不过六岁,便是神童也不能如此厉害,不仅熟读四书,连《礼》、《义》、《春秋》也能倒背如流。

看着他们如发现神童般的表情,刘协暗自发笑,想当年考研那会,背的政治资料比这些厚不知道多少,还不是轻松搞定,看来应试教育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至少在死记硬背上有点长处。

待两人于自己相熟,皆渐渐表露相佐之意时,刘协将二人同时召进太后宫中授课。

卢植年近五旬,历任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太学博士、北中郎将等职,如今早已名扬天下,为海内大儒。

他年初遭宦官诬陷,近日在董太后有意安排下复归尚书一职,兼皇子博士,为刘协之师。

卢植观人无数,遇到刘协也暗暗称奇,问刘协:“皇子殿下既熟读四书五经,不知皇子殿下对‘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如何理解?”

荀彧年不到三十,虽是得董太后之助成为太学博士,但素有王佐之才,亦有管忡之志,见刘协年幼已然如此聪慧,勤奋好学,又得灵帝和太后喜欢,只道天怜汉室危急,降下明君助汉室重振威名,心中有辅佐刘协的想法,多日来一直想试探刘协内心才智,只是现在卢植问出来才觉得实在不妥,刘协虽有明君之相,可终究年幼,能够奋发多学已属不易,拿《论语》中的精辟之句相询问,确实有点刁难得意思。

刘协暗自发笑,当下娓娓道来:“想治理国家必须先懂得治理自己的家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孝顺之人懂礼识法可以为君分忧,若生养自己的父母都能不能孝顺,那又怎么能够忠于君主,是以为百善孝为先,无孝则无德尔,若人有能耐却无品德,为贼也。为弟者当事兄长,所以一个人能不能用,首先看他有没有德,其次看其才华。”

卢植继续问道:“既然如此,皇子殿下是愿意事兄还是属意为太子?”

刘协暗笑,就知道你这个大儒要问自己这个问题,道:“天地君亲师,天地为大,君次之,亲师再次之,我若为太子可定天下乱势,对民对天对地都是善事,如果父皇有见我此才能而立之,我当尽全力而为。在我心中,事天地事君父强于事兄长。”

卢植听到刘协的回答,略微呆滞,对六岁幼子能够说出这种话实在是非常惊讶,此时荀彧早已大声叫好,长跪刘协身前,道:“皇子殿下所答为臣所听过的最好解答,若殿下却有如此信念,臣当为尽心尽力,死而后已。”

刘协急忙上前扶起,这个荀彧还没有拉起来,卢植又跪了下来,急得刘协不知道如何是好,听门外有太监宣太后驾临,三人都要站起来给董太后行礼,董太后已然走了进来,看见卢植和荀彧跪拜刘协面前,暗暗吃惊,问道:“卢尚书和荀博士怎么了?”

卢植知道董太后有意立刘协为太子,毫不隐瞒地说道:“臣等拜服皇子殿下之才!”

董太后大为高兴,笑道:“你二人可愿意辅佐协儿?”

卢植和荀彧同声道:“粉身碎骨亦心甘情愿!”

董太后乘机规劝刘协,道:“协儿,既有两位大人相助,何不直取太子之位?”

刘协想了片刻,道:“我既然为弟,若父皇诏令我为太子,我当尽力,若无诏令,我也绝无此心。”

卢植心中更喜,荀彧却颇为奇怪,问道:“那皇子殿下方才所言是何意?”

刘协知道场中太后和这二人都是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