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的三百里山川,逐渐消除了诸如侵害斗殴等不良现象。

胡昭在陆浑山开馆办学,声名远播,很多世家子弟都前来求学。这些人中,最有名的就是曹魏的司马懿,司马懿是河南温县的世家大族子弟,当他听说阳翟名士胡昭在陆浑山开馆办学后,就慕名前去学习。胡昭慧眼识人,见司马懿聪慧通达,智计绝伦,胸有雄才大略,料定此人日后必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就竭尽全力,传道授业。由于司马懿出身于名门望族,又聪慧绝伦,为人处世,当然恃才傲物,因此他与陆浑周生结怨,当他得知胡昭从学馆离开后,周生就纠集同伴二十多人去刺杀司马懿。胡昭闻知此事后,立即去追赶周生。翻山越岭,历尽艰辛,终于在崤山渑池之间截住了周生一行,经他斡旋,周生才放弃了寻仇的打算。司马懿死里逃生,胡昭功不可没。

胡昭在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240——249年),才从陆浑山迁徙到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境内)居住。魏国朝臣频频上书,请求魏帝召胡昭入仕,胡昭都婉言拒绝。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再次派公车特征胡昭入朝,闻胡昭在这年病逝,这才作罢。)

胡昭的空明书院在陆浑山顶,共有弟子三百六十二人,其中多半是本地的百姓,其余则都是各地的世家弟子,其中就有汝南名家袁氏的子弟,在袁绍和袁术被灭之后,袁家在大汉的实力降了许多,但仍然算是大族,此外南阳邓家也很有不少子弟,其中就有三国时魏国名将邓艾的族兄邓启。

和历史上的邓家不同,在刘协很早入主荆州之后,南阳一带并没有战乱,皇甫嵩的长期坐镇更使得历史上本该聚集此处的黄巾也不敢进来,南阳十余年稳定如初,南阳大族邓氏也没有因为战乱而瓦解。

不管怎么样,在荆州人材鼎盛之时,刘协虽然没有重视诸葛亮、司马懿这辈人材,但对他们之后的马良、姜维、陆逊、邓艾、凌统、周信等人则重视至极,甚至为了得到文鸳,在初泰六年招募其父文钦为郡丞,为了得到钟会,刘协更是用尽心思先以字画书法投钟繇所好,再用仁义正统之言,最后承诺高官厚禄与侯位封地,终于挖钟繇来楚地。

甚至连在这些人之后的杜预都没有放弃,杜预祖父杜畿本在洛阳为官,在初泰六年,刘备关闭商市之前,已经专门让伊籍说服到荆州出仕。

唯一的担心就是改变了历史之后,杜预还会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其父杜恕现在不过三岁。

总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挖过来再说,反正杜畿也是很有才识的学士。

为了培养人才,刘协屡次增加襄阳、水镜、江南、益州学府的投资,抽调了近百名博士级别的士子进入四大学府授课,甚至准备日后在颖上重开颖上书院,在授课书籍的选择上,刘协将能够找到的经史子集、左氏春秋、法家典籍、兵法典籍、杂家论集、襄阳治略、楚王治略、国商策、五湖策等三千余套书籍,用襄阳纸共印刷六万册补充到各学府藏书馆。

对教育的投资,刘协从来不敢忽视,只要各学府申请钱物,从来就没有不批的,各学府学者、博士的津贴与各郡太守平齐,大贤的津贴甚至和荀彧、张昭不相上下,也正因为如此,刘协有理由相信,无须十年,楚地人才就蜂拥群现,多到让北方不知道如何应付的地步。

刘协不相信这样重视教育的情况下,楚地就培养不出新的荀彧、新的诸葛亮、新的徐庶来。

事实上,刘协之所以如此重视胡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教育才能,能够培养出司马懿、邓艾这样的人才,胡昭自然算得上东汉末年最优秀的教育家之一。

在随意的交谈中,刘协隐约发现胡昭虽然表现出精读经史的学识,但偶然间也流露出仁法同治的言语,令刘协心中大喜。

进入空明书院之后,看着书架上摆放在最上面的都是一些很少见的杂家典籍,尤其是法家典籍之多,令刘协大感意外,心中隐约猜测胡昭不出世的原因必和他的理念难获重视有观。

细问胡昭为何不愿出仕,胡昭淡淡的说:“空明淡薄随散,不愿出仕,留在深山中调教弟子,亦是一乐!”

刘协不满,继续追问,胡昭不得已,乃道:“不同与世,故不求于世!”

刘协牵其入座,让各幕僚陪同坐下,复问胡昭:“敢问先生对秦法作何想?”

胡昭道:“过于严苛,失之仁德!”

刘协继续问道:“汉初刑法如何?”

胡昭道:“与秦法相比,虽略轻,仍不有失仁德!”

众幕僚正要反口相驳,刘协冷眼示意众人不得无礼,众幕僚知道刘协一心招募胡昭,见其不喜,皆不敢言。

刘协又问:“现在刑法如何?”

胡昭道:“更不如前,轻重皆不适宜!”

刘协笑道:“那先生以为该如何是好?”

胡昭道:“此乃皇帝和殿下考虑的事情,空明不过一介布衣,没有思考过这些事情,也没有资格过问这些事情!”

刘协大笑,道:“先生乃天下大士,当忧心天下,怎么能不过问这些事情?孤以为天下的兴亡,莫说皇帝有责,孤王有责,孤王帐下群臣有责,便是先生和先生这些弟子亦有责!”

胡昭看了看刘协道:“那我说也可以,不过恐为人打断,请殿下让众位高臣暂避!”

庞统实在忍不住,乃道:“既然天下与我等有责,我等焉能避之!”

胡昭知道他担心刘协安危,毕竟自己是司马懿的恩师,且弟子中多与司马懿交好,故道:“且让我弟子也告退吧!”

刘协微微一笑道:“先生不必着急,可先用茶品文之后,再请先生与孤秉烛长谈!”

胡昭面容不见丝毫喜色,只淡淡地说道:“那空明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协让蔡琰取过新写的书法帖和蔡邑、钟繇等名书法家的墨贴,座中皆是文臣名士,人人都好书法,各自当众挥墨,彼此研赏,胡昭兴致高涨,当众书写“楚地明王”四字相赠楚王刘协,刘协亦提笔书“贤若空明,天下难求”赠与胡昭,众人又是一番欣喜,赏鉴多时。

刘协的字有意模仿张芝草书,行文豪气、笔锋飘逸灵动,令众幕僚皆是赞不决口,连胡昭都忍不住称赞几分,又直言楚王未能多加练习,基本功差了点。

陈群知道刘协勤奋于军政,能有如此书法已经算很了不起,忍不住和胡昭辩驳起来。

毕竟是陈群,在刘协心中的地位明显不一样,刘协也不愿当众喝止,只是言语宽慰陈群了事。

胡昭毕竟见识过人,见方才庞统、杨修等人反驳自己,刘协冷目相逼,这个陈群辩驳之时,刘协则好言相慰,也知道此人地位绝对不是刚才那几个年轻人可以比拟,微微收敛,言语上先与陈群做了些退让。

刘协领着众臣于胡昭海阔天空长聊,并不急着进入主题,偶尔谈及天下态势,随意说几句便将话题转开,令胡昭和众臣聊得还算投机。

至晚间,刘协果然与胡昭秉烛夜谈,谈到白天的话题,刘协道:“孤王身边谋臣广学多识,然无一人深悉法家之道,实是孤王一大憾事!”

胡昭大喜,乃道:“殿下欲用法家治理天下?”

刘协道:“孤王以为一道再广,亦有失偏颇,欲上奏皇帝以儒、法、道三家之言治理天下,正是复归汉室祖制,然其中三家又要略做修整,能使三家互不相斥,彼此包融才可同用,惜天下无此大才!”

胡昭微微一怔,勉强掩饰内心失落,淡淡一笑道:“殿下何必待我不诚,三家制衡、同治天下岂是常人敢用之术,莫说当今皇帝,便是汉武、光武两位祖帝亦不敢用,敢如此治理天下必殿下一人而已!”

刘协道:“那孤王便在楚地实施三家同治之术!”

胡昭道:“这就是殿下不足之处!”

刘协诧异,问道:“孤王何处不足?”

胡昭道:“无进取之心,殿下楚地何其强盛,若想取天下,亦若反掌。当年诸侯伐董卓,殿下若倾兵而出,天下可归之;后刘备伐袁绍,京都空虚,殿下若奇兵突袭,天下还可得之;现北方乏粮,殿下暂不卖粮与北方,待北方粮尽,再起兵亦可掌控天下,今卖粮与刘备,实为自断北进之途,日后刘备必夺殿下楚地。我弟子司马懿当初正是见殿下只知稳守南方荆州,不愿进取帝业而投刘备!以空明所见,殿下之才不仅可治理大汉,更可建万世千秋功业,若只愿守南方则早晚必为他人尽取荆扬!”

刘协道:“非不取之,实兄长仍在!”

胡昭大笑,道:“我知殿下一恐世人之言,二恐名及造反,为人病诟,三恐南方群臣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