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另一种选择-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向前称他们是〃种子〃;指望靠他们收获出一串串〃大穗的庄稼〃。
(92)
天公作美的是;坦荡空旷平坦的蒙古戈壁草原实在是个天然的练车场。
被挑选出来的战士个个兴味十足;在老司机督导下;从笨手笨脚、紧张忙乱到渐渐适应、得心顺手;进步很快。
因为没有撞上障碍物的危险;象在草原上骑马一样;他们可以自由驰骋。
从乔巴山(有人还习惯地叫它〃巴颜图门〃)到纳兰山320公里路程;几个来回下来;就是熟练工了。
到了两个月时;不少人已经带了徒弟。
转运速度逐日加快。
从苏联远东苏维埃港上岸的物资;经共青城、海兰泡、尼布楚;在赤塔东南的小镇卡雷姆斯科耶编组、分流。
延安特地派出俄语优秀的军委秘书长杨尚昆(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带一个小组驻留在这个编组站;配合美军少校海因茨小组处理物资的识别和集散。
(93)
经过苏联博尔贾开往乔巴山的火车;从开始的每周一列;变成五天一列、三天一列、直至后来每天一列。每班列车可以运来600吨作战物资和25辆卡车。
装卸队伍也迅速扩大。
驻乔巴山的装卸连;扩大到装卸营;又变成装卸团。并且学会了使用机械。
一个月后;拥有200辆卡车的运输营成立。
孔庆德被〃降级使用〃;如愿以偿地担任汽车营长。
大个子工兵主任洪学智眼馋地看着孔庆德驾着吉普车;往来于乔巴山和〃香格里拉〃之间。某一天他站在路口;断喝一声:
〃孔二哥;过来!咱老洪也试巴试巴!〃
孔庆德让位后;见他歪歪扭扭地开出几十米就熄了火;于是以过来人和〃老师傅〃的身份不屑地撇嘴道:
〃拉倒吧拉倒吧洪老弟!要不要俺替你请个'我老人家'当教练哪?〃
(94)
〃纳兰——香格里拉基地〃的人马逐渐增加到上万人。
由于没有了缺吃少穿的顾虑;几支在日寇〃扫荡〃中失去根据地依托的部队;得到中央指示;分批向这里集中。
基地骨干队伍来自几个方面:
从冀热辽根据地冲出鬼子包围圈的萧克、段苏权、曾克林部队;
从冀中平原长途撤离的吕正操部队;
大青山根据地反〃扫荡〃中被迫转移的王尚荣部队;
从就近的晋冀察边区抽调的杨成武部队;
从晋绥根据地抽调120师的余秋里部队。
新部队还在陆续集中。
与此同时;为了严格保密;卡尔迅与徐向前商量;取得苏蒙边防军的同意;派出两个警戒搜索营;对乔巴山小城、西乌尔特小镇及附近的流动人口实行了控制;严密封锁了大草原通往满洲的潜在通道。
岗哨、骑兵、自行车、摩托车和吉普车组成的巡逻队;在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空间织起一张大网。对于偶尔拦截到的蒙族牧民;一律劝他们放弃向东走的路线。四海为家的牧民倒也并不坚持。
警戒指挥官曾克林得到的命令是:三个月内;不得走漏半点风声。他为此立下了军令状。
(95)
8月1日;察蒙军区教导队成立。新武器和新战法训练开始了。
参谋部、政治部、后勤部等一系列机构一一完善;主要干部都配发了第一轮的军用怀表、望远镜;并学会了使用步话机。
物资清点及发放井然有序。按照供给计划;各部队日新月异地改善着装备和食品结构。伤病员在野战医院得到了治疗;士气达到令人满意的高度。
培训的司机竟隐隐地出现过剩——因为车辆还不够多。
自行车学习热也随着掌握人数众多而变得不那么时髦了。修车、补胎已经没有人称之为〃技术活〃。
8月下旬的某一天;徐向前给卡尔迅带来几份电报。
一份是延安来电:
为配合运输;已通知各主要根据地开始修建野战机场。
另一份是延安转发的;写道:
亲爱的埃文思长官:
本部队乘坐〃鹦鹉螺号〃和〃舡鱼〃号首次进行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两栖进攻作战;成果显着。士兵们祝福你!代理指挥官詹姆斯。
得知自己一手带起的部队参加了太平洋上美军第一次反攻行动;卡尔迅笑了;喃喃自语:〃呵呵;'鹦鹉螺'!还要'海底两万里'呢……〃
第三份也是延安转发。写道:
埃文思弟弟:我在重庆重病(黄疸性肝炎)。母亲在加州去世。现已回到印度。想念你的乔。
卡尔迅明白;这是史迪威在试探着与他联系。电文相当含蓄;没有正式称呼和正式落款;并且只谈私人问题。理解它需要默契。于是他当即回电:
〃乔:深切的关心和深切的哀悼。请一定安心治病。
〃我很健康;S&L药物效果不错;可以帮你支付费用。爱你的埃文思。〃
(96)
印度。比哈尔邦;兰契市郊;蓝姆迦兵营。
这里的中国士兵们发现;一名60岁的美国中将;经常出现在训练场上。他身材瘦削;穿着开领短上衣和短裤;戴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宽檐战斗帽;在操练的士兵中间走来走去。
时而;他伏在卧倒的中国士兵身边;帮他们校正瞄准点;或给他们做示范。
缅甸失利以后;不甘心失败的史迪威将军在印度重新建立了支撑点。
是五月份开始的大溃退。
杜聿明将军带着大部分远征军逃进了荒无人迹的缅北野人山;十万人中;四万多人葬身在原始森林。
史迪威带领他的小队;16天里穿越蛇蝎虫兽出没的林莽;疲惫地跋涉数百英里之后;来到印度的英帕尔。
一位跟随他走出缅甸的记者这样描述:将军〃不仅靠权威;更是靠意志驱动这场艰苦的行军。……他的体重至少减轻20磅;瘦削得只剩皮包骨头。双手不停地颤抖;皮肤蜡黄;象得了黄疸病。眼窝深深陷下去……〃为了把队伍带出绝境;以及命令空军去拯救野人山的灾难;老将军声嘶力竭;严厉粗暴;〃他恰似愤怒的上帝;骂起人来有如堕落的天使……〃
美国飞机发现了远征军的踪迹;开始空投救援物资。
日本人满以为中国远征军在滂沱大雨中退入〃死亡之谷〃;注定束手待毙。后来发现:〃美国空军解救了这些穷途末路的中国人。他们向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空投了大量粮食和物品;才使奄奄一息的中国士兵免遭覆灭。〃
〃据估计;至少有132吨粮食和物品被空投在中国军队的行军路线上。〃
5月25日;史迪威从阿萨姆邦的延苏吉亚飞到新德里。
(97)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转发美联社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5月25日;印度新德里: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约瑟夫·史迪威中将依然充满着战斗精神。他在今天宣布说;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晚上;他在写字台前;起草了一份给陆军总部的电报。
〃我相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国部队;无疑是个重大错误。〃
5月28日;他乘坐一架B25轰炸机离开新德里;重返中国。
电报原文。
6月24日;蒋介石表示;可以接受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甚至还答应再向印度空运5万中国部队。
史迪威一再打电报、写信向史汀生和马歇尔提出援华的具体项目和数量;以至于马歇尔都感到有些不耐烦。有一次;他来电批评史迪威过于急躁。
宋子文也打电报给史迪威;劝他不要火急火燎地催促美国陆军部;因为对华运输实在太过艰难。
租借物资;从美国东海岸装船;穿过大西洋、印度洋近两万公里的海运;从卡拉奇上岸;经过2500公里的铁路;运抵加尔各答;再经过孟加拉至阿萨姆的窄轨铁路;运到空运司令部的各机场;
最后才能飞越〃驼峰航线〃到达昆明。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驼峰空运〃;更是十分危险。
7月初;80岁母亲去世的消息和黄疸病的双重痛苦;袭击着史迪威虚弱的身体;但没有拖跨这个顽强的美国老头。
〃在36个小时内;接连服用了8种药物;终于好起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秉承着父亲的教诲:〃不工作就是罪过〃;他在病中不停地撰写各种备忘录——形势分析、《整编方案》、训练计划……
他〃用文件轰炸〃蒋委员长。
这期间;蒋大元帅和他的美国参谋长之间的矛盾;经历过一次爆发和平息。
蒋于7月初致电宋子文;要求转告美国政府;将史迪威〃自动召回〃。
罗斯福总统为此派出他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博士再次访华;几番斡旋之下;终于使双方言归于好。
史迪威和柯里8月初赴印度之前;委员长夫妇在黄山别墅举行家宴;为两人饯行。宋氏三姐妹难得地一起出席了宴会。
均为史实。
8月15日;史迪威处理完新德里司令部积压的各种文件之后;赶往位于加尔答以西约300公里的蓝姆迦训练中心。
机要副官交给他一份来自〃埃文思弟弟〃的电报。
看到〃S&L药物效果不错〃这句;他露出会心的微笑。
(98)
延安。杨家岭。
正在进行的一次整风工作讨论会被一个小小意外所打断。
朱德看了手中电报;闷闷不乐;转手把它交给刚刚发完言的毛泽东。
毛泽东先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