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另一种选择-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奇微少将遗憾地说;这次实战〃有点过于类似一场完美的演习〃;〃猛犸的獠牙;只剥开了一棵竹笋〃。
但这毕竟是一场师级规模的攻势空降作战。虽然部队伤亡很小;82师却获得了如何在复杂地形下迅速集中、投入战斗的宝贵经验。这对他们以后在欧洲的行动大有裨益。
顾祝同上将负责的第三战区;奉蒋委员长之命;在战斗中给予了积极配合。
重头戏落在工程兵身上。
修复机场和工事费了不少时日。缺少机械和车辆也使美军工兵很不习惯。
当地百姓自愿组成民工团;支援修复施工。史迪威向他们发放了物资和给养品;作为酬劳。随之从昆明巫家坝机场飞来丽水的装备和物资;也使第三战区得到补充。
一个月后;三战区国军主力74军;按照中国驻印度美械师的标准;整编为〃74师〃;实现了全盘美械化;战力明显提高。两位抗战名将——原任军长的王耀武中将升任战区副司令;张灵甫少将担任74师师长。
猛犸战役使南京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再次感到惊慌。
皇军主力部队刚刚完成苏北〃肃正作战〃;尚未全部撤回南京;一年前曾取胜过的浙赣战场就烽烟再起。
手头可用的野战部队实在有限。而那些已对盟国〃宣战〃的南京政府军;连地方警戒任务都不足以承担。
畑俊六大将痛感兵力不足;再次向大本营发出请求兵力支持的呼吁。
(231)
3月19日;史迪威60周岁。为表彰他的杰出功勋;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但晋升并没有让他高兴起来;他的心情一点也不比畑俊六更好。
此时;巩固中的第三战区丽水轰炸基地正在为物资积累速度焦虑。陆路漫长;交通不畅;浙赣铁路线目前仍为日军据有;空运数量短期难以扩大。但是面临的作战态势无疑是严峻的。
他发现一个事实:同等状态下;美军一个师的物资消耗吨位;至少是国民军的2倍(平时)到5倍(战时)。这就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他感到;与八路军相比;国民军的战场消耗也要高出1到2倍的吨位。
带八路军打仗是最省事也最省钱的;他感叹道。这也是军事效率的范畴。
美军82空降师这次介入是暂时的;不久后将按期撤离;去地中海参加西西里登陆。而那时;这里残酷的战斗可能刚刚开始。
国府在第三战区除了74师;没有几支善战的部队。
必须把自己在印度亲自训练过的38师、22师空运过来。但这又受到国府方面层层掣肘;不能顺利进行的话;辛苦夺回重建的作战基地;是否又会得而复失?……史迪威为此睡不着觉。
或许是自己心情太急迫?真是象他们所指责的——对一年前的缅甸失败仍然耿耿于怀?或许是感到年龄不饶人;希望早日亲眼看到胜利?
总而言之他对丽水基地建设和巩固的进度深为不满;平均每天至少要发火三次。以至于当年天津15团老部下李奇微说他〃又变成了愤怒的上帝〃。
阿诺德访华过程中;亲眼目睹史迪威的艰辛使命。临别时说道:
〃亲爱的乔;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干的。……今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需要我的帮助;请尽管吩咐。〃
现在史迪威提出;三个月内至少再增加300架运输机;并把那位十分能干的威廉·H·滕纳上校调给他。
阿诺德苦笑着回电:难度甚大;尽力而为。
威廉·H·滕纳是驼峰航运的组织者;后来是西柏林危机空运的总指挥。
(232)
其实史迪威十分恼火的是;他和蒋委员长的矛盾已经公开激化了。
由于北太平洋航线受阻;纳兰基地物资在前一阶段高强度作战消耗下;和参加华北联军的新部队装备需求调整供应下;已经所剩无几。
泰勒和负伤未愈的卡尔迅;都向他发出告警信号。
负责分配援华物资的史迪威;利用滇缅路线上出现的间歇性积压;将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弹药;向华北战区安排了适当的空运分流;总量不过300吨。
史迪威认为;这是最低限度的维持;也是作战和防卫的起码需要;不应受到任何指责。
但还是触动了〃花生米〃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为此屡屡受到阻遏。引发了他的火爆脾气;终于酿成不可调和的冲突。
(233)
华盛顿;白宫。
这期间;蒋夫人宋美龄对美国的访问和演讲取得巨大成功。
几轮见诸报端的抗日大捷;加强了她的访问地位。
人们对中国的感情;从带点怜悯式的同情;发展成〃耕耘后可以期待收获〃的欣喜。夫人所到之处的掌声和欢呼;相信会超过委员长本人的亲自来访。
这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互相的凝视;而且是善意的凝视。而不是以前那种〃匆匆瞥上一眼〃的相识。
但是;应埃莉诺邀请两次短暂入住白宫的蒋宋美龄;有意或无意地时常流露出〃对史迪威的厌恶和对陈纳德的敬佩〃;这使那段时间身体不适的罗斯福颇感棘手。
2月7日;总统收到蒋委员长来电;提出组建独立的14航空队等三项要求。电文中一再称赞陈纳德是个优秀指挥官;是他可以放心与之合作的人。
言外之意;有些人;如史迪威;则不能放心合作。
史实。
3月里;霍普金斯转来艾尔索普·罗斯福接连写来的四封信。
他是总统的一个远房侄子;曾是陈纳德航空队的新闻发布官。前不久通过霍普金斯当上了美国租借物资管理委员会的驻重庆代表。
一连串的来信都猛烈地抨击史迪威;认为那种轻视蒋介石、坚持军事改革的做法;将招来中国的敌意。艾尔索普的观点是;国民党面临着共产党的颠覆和布尔什维克的双重威胁。华盛顿应当允许蒋介石保存实力;有必要召回史迪威;并设法解散共产党。
罗斯福想;考虑到艾尔索普的物资分配人员的敏感身份;他对史迪威的看法和意见应该有所折扣。但如果必须在蒋和史之间取舍;目前看来只能舍弃后者……
3月里罗斯福在答复马歇尔转来的史迪威来信中;已批评他〃在与蒋委员长打交道时采取的完全错误的方式〃。总统告诫说;〃蒋既是行政首脑;又是最高统帅;我们不能用严厉的口气同这样的人说话;或是象对待摩洛哥苏丹那样;去逼迫他作出许诺。〃
同时总统要求;〃让陈纳德有机会去做他认为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这就是唯一的选择么?罗斯福有些不甘心。他对霍普金斯有所流露:
〃战争的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我们应更多地着眼未来。
〃未来的、与我们打交道的中国;应该是怎样一个国家?不;她既不应该是蒋介石的;也不应该是朱德、毛泽东或者什么人的。而应该与我们有类似的体制、价值观和共同语言……
〃作到这一点;似乎比赢得战争本身还要艰难。〃
这次纷争的结果;以史迪威和陈纳德应召回到华盛顿;参加五月份举行的代号为〃三叉戟〃的盟军作战会议而告一段落。
(234)
四月;浙江;丽水。
回国启程的日期订了;23日;史迪威将与陈纳德同行。
飞机上;两人之间有一次不愉快的对话。
史迪威认为;光靠〃飞虎队〃不能左右战争形势。〃赢得战争的是战壕中的士兵。〃
陈纳德回敬道:〃见鬼了;乔。天上根本没有战壕。〃
史迪威给夫人温妮写信;告知行程。
他最担心驻缅甸主力部队38、22两个师空运到丽水基地的问题;突然由于英国人的大力配合;而在他回国前夕得以解决!
这使他悬着的心有所放松。
他明白;韦维尔将军派出近百架的运输机;飞了半个月——这并不是英国佬如何发善心;而是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他们不希望中国军队在刚刚夺回的英国传统殖民地上;以军功为借口;长期赖着不走。
那么帮助中国、帮助史迪威把军队送上前线;多么堂皇而又顺理成章!
各取所需吧。英国人善于这么做。也不能完全归之于狡猾;中国成语;所谓〃两全其美〃呢。
(235)
这期间还发生一个小故事;使史迪威上将紧张的情绪有所缓解。
四月里;某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照片;登载的是一对双胞胎:华人陈氏兄弟。
他们生于新加坡;原来被雇佣在一艘日本货轮;担任大副和二副。
日军占领缅甸期间;修复了仁安羌油田和仰光炼油厂;并向本土运送石油产品。他们的日本船主自愿被军方征用;经营仰光到长崎的航线;运走炼出的汽油;运来枪炮和子弹。
盟军在仰光登陆时;俘虏了几条已经半载的日本货船;也包括陈氏兄弟。
扣押日本船主后;在商讨怎样处理这些船只时;史迪威将军的副官;被称为〃平可顿〃(大侦探)的多恩上校提出一个大胆建议:
装满货船;物色人选;经过日本控制的南中国海航线;把船开到盟军控制的浙江温州港!
虽然冒险;但如果成功;就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史迪威和巴顿都欣赏这个建议。于是两个熟悉航路的华人——陈氏兄弟;便成为故事主角。
史迪威司令部的夏威夷华人上尉迪克·杨(杨照辉)被派去执行这一任务。
木讷、质朴的双胞胎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