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 作者:雨天下雨(纵横中文网vip2014-03-27完结,穿越历史)-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兵苏南,既能打了陈敬云又能占据税收大省江苏,这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袁世凯和冯国璋都没有想到,原本说半个月打到杭州去的计划根本就是空中楼阁,半点都没实现的机会,苏南战事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了,钱如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数百万,然后冯国璋的第二军依旧裹足镇江和溧水不得南下。而现在更是被国民军迂回进攻南京,使得形势一下子变得危急起来,不得不让袁世凯派了驻扎山东的王汝贤第七师前往增援。
    苏南战事打成这个鬼样子,袁世凯是很不满的,但是看到冯国璋以及自己的心腹将领曹锟回报上来的各种战报,他也知道前方的冯国璋和曹锟不是拖拉不肯打,而是实在打不过去。袁世凯很清楚自己手下将领们的习惯,一场数百人的小胜可能就会吹嘘为数千人的大胜,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把一场伤亡数百人的败仗吹嘘为伤亡数千人的大败仗,相反估计会缩小数字,只说伤亡数十而已。而从他们上报的各种战报来看加上袁世凯自己的一些猜测,他大概也能判断的出来前线的确打的不容易。
    面对苏南战术战局不利他虽然不满但是也只能强压着火力不能发泄,只能是一如既往的勉励着,让前方将士用命听令。
    现在南京危急,冯国璋天天喊着要增援,第七师在滁州磨磨蹭蹭说什么要补给和军费。让袁世凯心里郁闷无比。
    说实话,部队他还有,如果单纯只考虑兵力的话,他袁世凯随时都能继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南下,但是他不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钱。
    北洋军的部队不是拉上去就能打仗了,还得先给开拔费,然后战争期间消耗也大幅度激增,更加不用说武器弹药的消耗了,前方将领请求炮兵支援的时候,炮兵团一开炮那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打出去,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可不是开玩笑的。
    为了维持苏南战事以及补充相应的库存,他袁世凯已经在短短一个月内连续向曰‘本人下了数批订单,采购大批量的弹药武器,尤其是炮弹和子弹更是多。
    说起来北洋也惨了些,占据的地盘虽然不下,手下的军队更是国内最多最强的,但是偏偏他控制下的地区里就没有一个大型兵工厂,汉阳在湖北被黎元洪控制着,至于福州兵工厂嘛那是陈敬云自己建立起来的,北洋控制下的兵工厂虽然也有些,但是和这两者一比起来就是规模太小了,根本就满足不了北洋数十万大军的需求,现在袁世凯已经考虑在巩县建立一个大型兵工厂,但是现在嘛,他连子弹都得进口。
    脑海里闪过这些烦心事,袁世凯脸色是越来越深沉:“周总长,现在财政部那边如何,第七师请调的军费什么时候能够筹齐!”
    周学熙苦笑着:“这个……现在财政部的仓库里都已经能跑老鼠了!能用的款子先头都已经给了,现在实在是挪不出来了!”
    财政部的困难袁世凯是知道的,也知道周学熙这段时间维持财政部很劳累,当即道:“你也辛苦了,不过还请多想办法,看能不能凑出一部分来,总不能让前线的将士饿着肚子拿着空枪打仗不是!”
    说罢后,袁世凯的话锋一转:“嗯,现在借款谈的如何了?”


第二百二十章 居仁堂(二)
    自从从熊希龄手中接过财政部总长的位置之后,周学熙才算是明白了当初熊希龄为什么要辞职。这处理北洋内部财政事务还好说,虽然北洋的财政体系乱了点,收入少了点,支出大了点,但是一番稀泥湖下来,拆东墙补西墙的话好歹暂时还能支撑得下去,累点也不算什么。但是这个善后大借款完全就是个烫手货啊。
    北洋政斧急需一大笔的借款来缓解财政压力,更希望用这批借款来当成军费以此完成实际姓的统一。北洋的这个目标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那些洋人更是清楚北洋军的打算,所以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之际,五国银行团反而是越来越拖延,要价也越来越高,最开始只是单纯的商业借贷,后来就开始要求盐政抵押,要求监管财政,要求地方政斧的财政抵押等等。
    大概周学熙接过了和五国银行团的谈判事务之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他很明白,如果他什么都不争,全盘接受五国银行团提出的各项要求的话,第二天他就得被全国的报纸骂成卖国贼,兴许不用几天功夫就得被那些激进的革命党当成民族败类而刺杀。
    面对这些如此庞大的舆论压力下,周学熙可不敢随便背上卖国的骂名,只能是一边拖着一边费劲了心思和五国银行团,试图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他甚至想过,如果最后谈判不成,袁世凯又非要签订那些苛刻条件的话,那么他周学熙少不得要学熊希龄来辞职的。
    所以周学熙听到袁世凯问这个更是哭着脸道:“大总统,那些洋人根本就是欺人太甚,月初的时候本来就已经谈好了大体条款,但是没过两天他们就又是变卦了,非但要河南、山东等省的盐政抵押,甚至要求用这数省的财政抵押,并且要求派人监管诸省财政。纵观古今,从未有过如此苛刻条例,如果我们这都答应的话,中国将国之不国,又和亡国何异!”
    袁世凯刚想说:这他们说出来的条件,我们就还价嘛,但是知道这事实在荒唐了点,任何一个爱惜羽毛的人都不会同意这些条件的,如果自己让他去谈的话,估计这周学熙就的和熊希龄一样立马辞职了。所以这心思一转过后道:“这些亡国条件自然是不能答应的,不过善后大借款呢还得继续谈,周总长你还得多多费心尽快办下来。那些太苛刻,涉及主权的条件不能答应,不过其他方面可以适当的让步,可以给多一些利息嘛,还有他们之前不是说要用这批贷款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嘛,我决定了,这条可以答应他们,只要把借款总额提高一些确保我们能够拿到手的不会少就可以了。”
    这垫付前清的各项欠款,可是双方之前一直争执不下的条件,袁世凯自然不想自己辛苦借来一笔钱,然后大半数都还拿不到手就被洋人又拿回去了,而且将来要还的钱只多不少。现在情况紧急,苏南那边眼看着就没钱支撑下去了,所以袁世凯也顾不上以后的还款问题了。
    至于以后偿还问题,袁世凯没考虑过那么多,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有了这笔钱就能够统一中故宫,统一中国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不愁发展不起来,到时候偿还欠款小菜一碟。这想法都是和陈敬云差不多的,想的都是如何现在把钱拿到手,至于以后怎么偿还根本就不在乎。
    周学熙听到袁世凯如此说,心里虽然有意见但是没说什么,只是点头后道:“我明白,明曰我就去准备重启借款的谈判!”
    袁世凯和周学熙的这一番对话,周围几个人都听在耳里,以至于让他们也都是心里唉声叹气的,打仗嘛,谁都知道打的是钱,单靠前方将士的勇武是打不赢的。而现在财政部那边又是拿不出钱来,恐怕这苏南战事不太好办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现在北洋陆军部那边拿不出什么钱来,但是实际上驻扎下面各地方的部队本身却多少都有着小金库的,比如之前驻扎清江浦的张勋第八师,他可是没从北洋那边拿过多少军费,基本都是他自己在当地搜刮的,同样的,当初驻扎在徐州的第五师虽然有着北洋陆军部的军费养着,但是有着相当一部分军费都是来源于驻地的搜刮。这些情况同样存在于之前驻扎山东的第三师,以及现今驻扎山东并正在增援南京的第七师,以及在河南的第九师和驻扎在京汉线上的第四师和第六师。另外东北地区的第二十师以及二十三师和好几个混成旅和部分附属部队,比如毅军等等都是如此。
    可以说,北洋军在辛亥前是一个整体,但是自从辛亥后,随着各支部队分驻各省份,袁世凯虽然还能通过调动高层将领来实现指挥,但是这些北洋高级将领们一旦到外地驻扎后,掌握了当地的军政大权体验了山大王的感觉后,多少会有自立的念头,而基于北洋军的落后军制,根本就不能有效控制下面将领们私自造兵,比如曹锟的第三师辛亥时期乃是标准编制,但是辛亥后曹锟自己私自弄了个护卫团,这个步兵团三千余人并没有算在第三师的编制里,而是属于编外没有正式名分的那种,这也是曹锟第三师的总兵力不是标准的一万一千余人而是将近一万五千人的根源所在,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其他北洋部队。
    某种程度上来说,辛亥后的北洋军已经分裂城了以每个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