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隋-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

李靖恭敬地一抱拳,当即起身。走向位于御帐中心的沙盘,沙盘上,早已将长安附近的地形、兵力配置标示得一清二楚,这个,可是赵军目前的独创。

当然,是秦冲的创意。

“诸公请看,”

李靖一指沙盘:“长安城,又称大兴城,乃昔年隋文帝杨坚所建,周长近百里,居民数十万,城高壕阔,乃天下第一雄城,比洛阳城的规模都要大上许多。而要攻克如此雄城,绝非是一件易事,因此,必须做好周密的谋划,然后,还要诸将奋勇、三军用命才行。

目前,唐军在关中的大部分兵力都撤入了长安,其计约十万人,重点布防于北城。原因很简单,李唐的皇宫太极宫便位于北城的中心,故北城是长安之要害。去年,李唐攻克长安,就是采取攻击北城,直取皇宫的策略。终而成功。有此前例,我军只需照旧便可。

不过,目下我军只有十五万人,与李唐长安十万守军相比,并没有多大的兵力优势,因此,攻城的时机暂不成熟,需要等待苑君璋、张伦两位将军的援兵到来方可。只要援军一到,咱们便猛攻北城,争取在三天内一鼓作气攻下长安,以尽量避免战事的旷日持久。”

“是这样。”

众文武一听纷纷点头,马上就要入冬了,一旦下雪,必不利攻城。

此外,李唐的河西援军据说也已集结完毕,从武威出发,不日可至,若王世充再西援而来,那赵军前有坚城,后有重兵,处境可就是十分的艰难了。

一旦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

“嗯,”

秦冲也点点头:“药师所言甚是。诸将回去,将好生训练士卒,鼓舞士气,一旦苑君璋、张伦援军赶到,就以一往无前之势,迅速将长安攻克。”

说到这里,秦冲重重地捶了下桌案,以示决心。

“诺。”

众将也自奋然,当然,这可是立盖世奇功、争荣华富贵的好机会,谁肯落后。

与此同时。

长安。

太极宫,大政殿,李渊也召集了李唐的文武大臣、宗室勋贵,商议军情。

不过,席间的气氛比较凝重,与赵营那积极向上、士气昂扬的局面形成鲜明反差。

李渊的眼眸中更是隐见几缕血丝和疲惫,攻下长安方才一年,竟然就被人兵临城下,这些天,李渊的日子可不好过,不说一日三惊,那也是差不多少。

“诸位爱卿,”

定了定神,李渊涩声道:“赵军以重兵兵临城下,长安危急,尔等可有计破之?”

“父皇,”

李世民起身安慰道:“请无须多虑。赵军目前虽兵临城下,但我军局面也并非不可挽回。河西诸郡集结的七万兵力已然东来。最多十余日便可赶到长安城下。此外,据封德彝飞鸽急报,与王世充的谈判也已将近完成,料其不日必会发重兵西来。届时,赵军前有坚城,后有重兵,胜之必矣。”

“不错……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一席话,让有些人心惶惶的众文武心中稍定,气氛总算热络了许多。不过,唐军自与赵军交手起来,鲜有胜绩,使得众文武的心气始终不是太足。

“陛下,”

长孙无忌起身道:“无论是陇西,还是王世充的援军,一时间都难以赶至,而赵军攻城便在近日,所以,臣恳请陛下,速指定一员大将总领城防。只要能撑过赵军前三天的猛攻,待其士气一泄,守城待援便比较容易了。”

“正当如此。”

李渊点点头,他打仗虽非绝世名将,但也非一般之将。守城头三天的重要,还是很明白的。不过,究竟派谁总揽城防,一时却让李渊有点拿不定主意。

“父皇,”

李建成起身道:“惹您不弃,儿臣便担此重任。”强攻潼关一月不克,李建成的心中可是又羞又恼,憋着一口气要挽回颜面,因此,这才主动请缨。

“陛下,太子殿下确是上佳人选。”

“不错。太子殿下有勇有谋,正当此任。”

……

不得不说,做为太子,李建成在朝臣中还是很有势力的,一时间,不少人都替其说话。

“陛下,”

淮安王李神通却反对道:“臣弟以为不妥。太子贵为国之储君,怎可亲临战阵?而且,太子殿下少于战事,经验不足,臣弟以为,还是由秦王担任为好。”

李神通者,李世民的铁杆粉丝是也。

此次,赵军兵临城下,李唐面临生死存头的关头,如果李世民能率军力挽狂澜、击退赵军,那么,其在李唐的声望将如日中天,取代李建成也末可知。

所以,李神通极力要为李世民争取这个机会。

然而,李神通的用意那可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李建成及其一党如何肯答应。

“陛下,”

此时,裴寂说话了,微微一笑道:“臣以为还是太子合适。太子贵为储君,总领城防,正可镇慑诸军,而且,国家危急关头,身为一国太子,更应挺身而出。至于说太子殿下少于战事,简单荒谬,自太原起兵以来,太子殿下一路冲锋陷阵,直取长安,战功可谓赫赫。如何能说少于战事乎!?”

这裴寂之所以要替李建成说话,原因深刻。

今年,裴寂出征山西,屡战屡败,被李靖杀得一塌糊涂,最后,李世民力劝李渊换帅,无奈何,李渊只好恼火万分地将裴寂召回了长安,准备从严治罪。

然而,一见到裴寂,李渊就心软了。

没办法,裴寂可以说是李渊头一号损友,两人在一起喝酒泡妞、风花雪月多少年,那是过命的交情,如何舍得严治其罪,最后,也只是训斥一顿了事。

然而,没过几天,李渊就被裴寂宠信如初。

不仅如此,李渊还生怕裴寂挨了训斥心情不佳,竟派贵妃到府安慰,而裴寂呢,竟将这贵妃留下,欢饮竟庆,其中有没有发生什么暖昧就不为人知了。

但是,李渊竟一点也不在意。

由此可见,李渊对裴寂的宠信到了何等地步,几乎到了富贵共享、美女共享的地步,也算古今之异数。

然而,裴寂一逃脱兵败罪责之后,对李世民就怀恨在心了,因为,一开始李世民就反对他挂师,兵败后,更是一力劝李渊换帅,这让裴寂十分的恼火。

本来,裴寂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是中立的,跟二人私交都还不错,但经此一事后,就完全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而寂裴一开腔,李建成一党迅速跟上:

“陛下,裴大人所言甚是,臣请让太子挂帅。”

“陛下,此重任舍太子其谁。”

……

一时间,李建成这一党真是声势浩大,目下,李建成在军中的势力虽然不大,但在文臣中,因有太子的名份,所以,实力之强大,绝非李世民可比。

李世民却是沉默不语,脸上毫无表情,但是,心中却是焦急非常。

他的确想总领长安之军,不仅仅是想力挽狂润、立下不世之功,进而以图皇位,更重要的是,他相信,除了自己,绝无人能阻挡李靖那可怕的智谋。

所以,与公与私,他都志在必得,当下,微微向刘文静使了个眼色。

如果说李渊最信任的就是裴寂,那其次就是刘文静了,而刘文静跟李世民却是生死之交,当下,会意地点眯头。

“陛下,”

刘文静长身而起:“如今,孝恭王爷重伤,长安之中,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统帅三军者,唯有太子殿下与秦王二人。至于这二人择谁为帅,臣以意以为,危难之中,当选择心志坚忍,最善用兵,且在军中威望卓著者,如此,方才能力挽狂澜、度此危难,请陛下三思。”

这刘文静,虽然没有明说选择哪一人,但是,处处矛头直指李世民。

要知道,论用兵之能及军中声望,李世民都是大唐第一人,绝不做第二人想。

“请陛下三思。”

长孙无忌以及段志玄、殷开山等大将也纷纷附和。

李渊沉吟不语,能成为一大世家的家主,开创这李唐王朝,绝非是傻蛋,自然看得清楚,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争的,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一个统帅之位。

唉!

李渊心中叹了口气,身为父亲,他也为难啊,编向谁都不好,不过,正如刘文静所说,如今危急之秋,还是首重能力吧。

那李建成猛攻潼关,一月不下,而李世民与李靖对垒数月,若非李秀宁失了柏壁,纵以李靖之能,也不过和李世民平分秋色,由此,李建成与李世民谁高谁低,已是一目了然。

“传旨,”

李渊下定了决心:“命秦王为三军大元帅,总领长安所有军马及防务,务要击退赵军,以全社稷。”

李世民大喜,他本来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他终于还是凭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胜利,当即长身而起,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