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晋点了点头,他现在只是一个初步念头,回来后再慢慢考虑,他有信心,楚州是大宁王朝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有户五百万,近三千万人口,占到全国三成,只有他有充足的财力物力,招募几十万军队,应该还是轻而易举。

这时,码头传来了巨大的钟声,‘咚咚——’

这是出发的时间到了,所有的军队和物资都已上船,无晋下达了命令:“出发!”

大船拉起风帆,西风劲吹,风帆鼓起,缓缓起航,来送行的家眷们如潮水般涌上,众人挥动双手,向家人告别,无晋的妻妾们也乘马车来向他送行,无晋注视着大船下的马车,微笑着向她们挥手。

浩荡的船队在大江上航行,渐渐地越走越远,形成了大群向东去的小黑点。

……

就在南方的楚州水军船队驶向大海之时,位于关中的雍京却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罩,今年整个北方都各位寒冷,大雪已经下了三天三夜,原野、河流、树林、道路都被白茫茫的大雪覆盖,行走极为艰难。

雍京也就是从前的长安,只是从前的长安在武周定都洛阳后便渐渐衰败,人口大量迁移,城池也已在岁月中坍塌湮灭,现在的雍京是三百年前由大宁王朝重建并定都于,在经历了两百六十年的辉煌后,在四十年前再一次京城东迁,经过四十年的岁月,现在的雍京就像一个已过半百的中年女人,徐娘已去,疲态尽露,失去了从前的繁盛。

不过这些年由于洛京的皇城太过于拥挤,要求迁都回雍京的呼声不断高涨,以申国舅为代表,大臣纷纷要求迁都回雍京,现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决心。

随着迁都的预期加强,不少先知先觉者都纷纷在雍京购置土地房宅,雍京的房宅价格开始逐渐攀升,而且很多高官都在雍京有自己的府宅,以前是只留几个老家人看守,而现在纷纷先遣回子女,把雍京的家业经营起来。

二十天前,由数十万军队护卫的冬朝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关中,包括皇宫的宫女宦官、文武百官、宗室贵族等等数千人组成,仅运送物资的马车队伍就延绵数十里。

冬朝是大宁王朝的一项传统制度,也就是冬天回雍京办公,从当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一共四到五个月,皇帝主要呆在华清宫,而百官则在雍京大明宫。

这时朝廷的权力便西移到了雍京,不再是洛阳,不过这种冬朝的传统也时断时续,曾经断了二十年,直到五年前才又恢复,而今年皇帝皇甫玄德格外热心,从十月底便下旨准备冬朝,这是因为御医给他的建议,华清宫的温泉对他腿的恢复有好处。

现在是十二月,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朝廷早已经顺利运转,不过由于天降大雪,道路艰难,朝廷的文书传送成了大问题,朝廷得到南方各郡的文书时,都已经过去而二十几天,再回复,起码要五十天,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央朝廷,使政务不畅。

这一天,城外的雪地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速度很慢,是跋涉而来,城上士兵一看便知,这是来送信的人,三名骑马人艰难地抵达了明德门,守城士兵笑着问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

“我们是从楚州来的,可把我们折磨惨了,竟然跋涉了一个月。”

三百一十

虽然城外大雪覆盖,行走艰难,但城内却好得多,尽管天空依然纷纷扬扬飘着雪花,但地上的积雪却不多,有士兵随时清扫。

大街上的人也不多,三名骑士进了城,速度便明显加快,沿着朱雀大街一路疾奔,很快便进了崇仁坊,在申国舅的府门前停下。

申国舅和其他高官一样,在雍京也有自己的官宅,不过比洛京的宅子要小一点,占地二十亩,此时已是下午,申国舅马上就要下朝回来了,门口十几名家丁正在忙碌地清扫积雪。

三名骑士停下马,一名管家立刻迎了上去,“三位是来找我家老爷吗?”

“我们是从楚州过来,申少尹让我们给相国送信。”

此时的申少尹已经不是从前的申渊了,而是申国舅的儿子申祁武,管家听说是少爷派来的人,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老爷还没有下朝呢不过马上回来了,你们先进府喝口热汤。”

刚说完,便有家丁喊:“老爷回来了!”

只见风雪中,百余名侍卫护卫着申国舅的马车疾速驶来,家丁们慌忙把最后一块雪扫干净,闪到一旁。

马车内,申国舅抱着一只取暖用的铜水壶,眯着眼望着外面的大雪,这几个月他明显有些苍老了,两鬓已见斑白,他心中承受了太多的压力,他还很明显地感觉到皇上对楚王的热度降温,几个月前,他曾经公开暗示大臣,可以考虑换太子,可现在,他再也没有提过换太子的事情。

前几天,宗正寺卿皇甫仁杰上书提议楚王可赴楚州实任,结果被皇上驳回,‘年纪尚幼,暂不考虑’,这个结果尽管是在申国舅的意料之中,可还是令他十分沮丧。

眼看皇上身体越来越差,随时有倒下的危险,而楚王却离东宫越来越远,这着实令他忧心忡忡,主要是楚王年纪太小,如果皇上还能再继续皇位十到十五年,那楚王就有希望了。

申国舅轻轻叹一口气,他知道自己送申如意进宫是失策了,原以为申如意和继承申皇后的恩宠,让皇上继续恩隆楚王乃至申家,却没有想到,申如意没有申皇后那种对家族维护之心,她的存在反而使申皇后失宠,使皇上再也听不进申皇后的话,这是他做出的一个致命失误。

马车慢慢停下,这时,申国舅看见台阶下站着三个牵马的人,风尘仆仆,明显是远道而来。

“那是什么人?”

一名侍卫大声问:“相国询问,来者何人?”

管家连忙上前禀报:“相国,他们是从楚州而来,有公子的来信。”

申国舅点点头,“信先给我,带他们下去吃饭沐浴,等会儿来见我。”

为首送信人把信交给侍卫,便跟着管家进府了,申国舅感觉来信颇厚,似乎儿子有很多话要对自己说,他便吩咐道:“直接去书房!”

申国舅进书房坐下,甚至连衣服都没有换,便急不可耐地拆开儿子的心,最近楚州发生的挤兑事情已经引起朝野关注,而皇上只是处置江宁府官员,对三大商家的商战却丝毫不提,但申国舅却关注到了在这个微妙时刻发生的另一个细节,那就是皇上在皇甫无晋出任水军都督不到两个月,便下旨命他进攻凤凰会,申国舅认为,这里面含有非常重大的信息,这实际上就是皇上对凉王系下手的先兆。

政治的重大博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只有眼光深邃的人才能读懂,申国舅也认为自己的眼光深邃的人,但他也是事后才渐渐看懂了一点端倪。

这三个月来,皇上其实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他和凉王系的博弈,从皇甫卓和张崇俊的明争,到皇上和皇甫疆的暗斗,皇甫疆把皇甫无晋推到前台,要求明确为凉王之嗣,皇上被迫答应,但随即又把皇甫无晋封到楚州,远离河陇,这是第一回合。

皇甫疆亲赴河陇宣布皇甫无晋为凉王继承者,在军队中确立了皇甫无晋的地位,给皇甫卓以沉重的打击,可皇上又立刻下旨命皇甫无晋攻打凤凰会,很明显,他是准备以当年的皇甫志为先例,治皇甫无晋攻打不力之罪,削掉他的凉王之藩,这又是第二回合。

那肯定又会有第三回合,那第三回合将是什么?申国舅拭目以待。

至于楚州发生挤兑潮这种似乎很吸引眼球之事,申国舅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这些只是浮在水面上的热闹,给那些不懂政治的人看一看,他申国舅有深邃的目光,要看的是水底的博弈,那才是真正的精彩。

申国舅拆开信,仔细地读了起来,信足足写了六页,大半篇幅都在写皇甫无晋的所作所为,申国舅越看越心惊,皇甫无晋竟然娶了齐家之女,大肆招募精壮民团、耗费巨额税银从楚州各地大量购买粮食物资。

募集民团、囤积粮食,购买茶叶,储存精铁,招聘铁匠、打造战船,每一个动作都是大手笔,尤其是无晋擅改旨意,圣旨明明是要求各郡来招募水军后备民团,民团钱粮都是由各郡来负担,让各郡官府来掌控民团,但最后却变成了各郡官府不管,而皇甫无晋自己来招募,钱粮由他来承担,有齐家的支持,他完全承担得起。

这无疑就是借机招募私军,使申国舅看得心惊胆战,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申国舅正是有了前两个回合的较量为基础,他才能看得更深,看透了皇甫无晋的真实用意,这就是凉王系和皇上的第三个回合。

一旦攻打凤凰会不利,皇上肯定要借机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