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哀家绝不同意!”

华清宫,申太后毫不犹豫拒绝皇甫恬转达的申国舅的方案,“你去告诉他,不管是用蜀州换关陇还是用晋州换关陇,哀家都决不能接受,更不会和皇甫无晋结盟,哼出卖蜀州,亏他想得出。”

申太后的态度很鲜明,如果现在和皇甫无晋结盟,那等于承认上次和齐王的结盟是错误的,眼前的被动是她的决策失误造成,这个她绝不能接受。

“可是母后,申相国确实说得有点道理,我们耗尽国库,死了几万人,可到最后,我们只拿到两个郡,而豫州的大部分土地都被齐王抢走,他并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儿臣以为,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独立对付洛京,没必要和齐王联合。”

“你的意思是说,是哀家决策失误了吗?”

“不不儿臣不是这个意思,儿臣只是眼前这个局面很复杂,不知该怎么破?”

申太后闭目沉思了片刻道:“怎么破这个局,其实哀家也在考虑,哀家已经派人去和齐王接触,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破这个局,还得靠齐王。”

皇甫恬想了想,他还是没有明白母后的意思,便问道:“母后的意思,能不能再说明白一点,儿臣愚钝,没有能理解。”

“要破这个局其实很简单!”

申太后冷笑了一声道:“造成眼前的困局是因为齐州空虚所致,作为齐王,夺回齐州要远远大于他在豫州的利益,我们可以帮助齐王夺回齐州,条件就是他要把豫州让给我们,当然,我可以把彭城郡、下邳郡和沭阳郡三郡给他,让他去和皇甫无晋斗个你死我活,他们鹤蚌相争,咱们渔翁得利,这个方案秦王也完全赞同,皇儿,你就不要去考虑申溱的方案了,你要牢牢记住,真正威胁你皇位的,不是齐王,而是皇甫无晋。”

虽然皇甫恬没有权力决定这种重大的军国决策,但太后所提到的‘秦王’二个字,令他心中愤恨异常,一个外戚武夫,何德何能,竟然敢封秦王,这一刻,他想到了吕后,自己不就是汉惠帝刘盈吗?

这一刻,他的母亲的面孔也变得如此狰狞可憎,仇恨在他心中疯狂滋生,若不将申家杀尽灭绝,他就誓不姓皇甫!

“皇儿,你怎么了,不舒服吗?”申太后发现了儿子的表情异常。

皇甫恬连忙稳住心神,恭恭敬敬道:“儿臣很好,没有不舒服,儿臣只是有点感到害怕,这些血腥的战争争夺。”

申太后脸上露出怜爱的笑容,摇摇头道:“所以母后不想让你知道这些事情,你才十三岁,你现在应该刻苦读书,将来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皇帝,皇儿,以后这些事情你就不要过问了,母后自然会和大臣们商议,知道了吗?”

“可是……申相国说,母后毕竟是女人,目光比较短浅,看不透天下大事,重大的事情,母后还是多听听申相国的意见吧!”

申太后大怒,“他竟敢这样说哀家吗?”

“母后息怒,申相国只是一时负气之言,并非真心辱骂母后。”

申太后重重哼了一声,“哀家知道他是负气之言,就因为哀家和他意见相左,从小都是他做主,这次哀家做了主,他就受不了,他别忘了,他只是相国,惹恼了哀家,他的相国就别想当了。”

“母后,还有一件事,儿臣不敢隐瞒。”

“你说,什么事?”

“儿臣听到一些传言,有不少人主张恢复政事堂制度。”

三百八十二

在皇帝未成年之前,一般有三种过渡制度,政事堂制度、太后垂帘制和摄政王制度,太后垂帘制就是现在的制度,由太后当政,掌握军国大权,摄政王制度则是由嫡系成年皇族出任摄政王,暂替皇帝监国,这种制度只在纸面上,从来就没有实行过。

而政事堂制度,又叫顾命大臣制,一般是皇帝临终前指定几名信得过的重臣,组成政事堂,少年皇帝成年之前的所有军国政务都由政事堂内的顾命大臣制决定。

大宁王朝成立三百年来,不算皇甫恬,一共出现过三个少年皇帝,其中两次采用政事堂制度,一次采用太后垂帘制,而采用太后垂帘制一般需要两个前提,一是皇帝猝死,二就是外戚实力强大,一百五十年前出现过一个冯太后,就因为皇帝突然死亡,来不及指定顾命大臣,再加上当时冯太后的父兄把持着朝廷大权,这一次申太后掌权也是同样的原因。

可以说,政事堂制度是太后垂帘制的死敌,是申太后绝对不能容忍的议论,她的脸色当时就变了,她冷冷问道:“是什么人在议论要换政事堂制度?”

皇甫恬连忙道:“回禀母后,听说是一些读书人,好像和文心社有关。”

申太后的眼中闪过一道杀机,不露声色道:“皇儿回去读书吧以后不要再过问军国大事,等你十八岁以后,母后会让你参政。”

皇甫恬浑身颤抖了一下,他听得清清楚楚,母后说得是参政,而不是主政,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十八岁以后,他只是参政,那谁来主政?

皇甫恬不敢有任何表露,他连忙施一礼,退下去了,皇甫恬刚走,申太后便厉声命道:“速去宣周威来见哀家!”

周威是京城绣衣卫将军,掌管五千绣衣卫缇骑,效忠于申太后,申太后心中杀机迸发,议论要换政事堂制度,就是要赶她下台,她想知道,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这个文心社的后台是何许人?

……

大宁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结社自由,比如苏菡舅父颜玉书参加的读书会,就是一种在官府有备案的自发结社,文心社也是一样,它实际上是雍京几十名有名望的学者、儒生自发组成一个学术社,经常聚会,谈谈读书心得,说说儒家经典,偶然也会抨击一下朝政时弊,这是读书人的天性。

文心社平均每五天聚会一次,成员可来参加,也可不参加,很自由,他们一般是在崇仁坊的文聚茶楼举行聚会。

第二天上午,二十几名儒士和往常一样在文聚茶楼里汇合,谈天说地,发表一下自己对时局的见解,这段时间豫州之战颇引他们瞩目,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在谈论天下几大势力的争斗。

二十几名儒士正说得眉飞色舞时,数百名绣衣卫缇骑突然包围了茶楼,缇骑们冲上二楼,茶楼内一片大乱,尤其文心社包下的东大厅内更是乱作一团,近百名绣衣卫缇骑冲了进来。

“你们要做什么?”

儒士们义愤填膺,纷纷起身斥责,“朗朗皇城脚下,你敢乱来吗?”

绣衣卫校尉冷冷一挥手,“全部带走!”

缇骑们如狼似虎冲上前,抓起这群读书人便走,儒士们拼命挣扎叫喊:“我们都是有功名在身,不得无礼!”

“全部带走,反抗者打倒拖走!”

儒士们很多人被打翻在地,捆绑起来,楼下停了几辆密闭的马车,儒士们被堵上嘴,扔进马车内,马车迅速离开了崇仁坊,向城外驶去。

一个时辰后,绣衣卫将军周威出现在一座东城外的大宅内,这里是绣衣卫的秘密审讯地,几间院子里隐隐传来惨叫和哭喊声.

一名校尉走上前,躬身施一礼,将一叠供状交给周威,“所有人都招了,他们承认经常议论并抨击太后,主张实施政事堂制度。”

周威对这个不感兴趣,读书人发发牢骚,抨击朝政很正常,他关心的是,谁是文心社的幕后主使,一般这种社团都会有某个大臣的支持,这些儒士的言论往往就和这个大臣有关,这是一种变相的主导民意的手段。

“谁是他们的后台?”

“回禀将军,是户部侍郎潘仁毅。”

“原来是他!”

周威冷笑了一声,潘仁毅是申国舅的心腹,是申国舅掌握户部左膀右臂,周威忽然明白,太后为什么让自己调查文心社了,实施政事堂制度,让儒士们进行民意上的宣传,看来,有人对太后很不满了。

“将军,这些儒士怎么办?”

“让所有人招供画押,送去绣衣卫地牢暂时关押,然后通知他们家人来保他们出去。”

……

楚军东进的速度异常缓慢,在东郡濮阳县,八百艘战船便停泊在黄河岸边,皇甫无晋在等待着梁郡的消息。

从兵力上对比,楚军主力只有五万,要远远逊于齐王西征的三十万大军,所以皇甫无晋也没有想过要硬拼,尽管他有犀利的武器,但兵力悬殊,仍然对他十分不利。

更重要是,皇甫无晋需要得到洛京城破的消息,他甚至比齐王更希望看到皇甫恒的倒台,洛京城破,再加上齐王妃西归,这便可以使齐王夺回齐州的意志下降,他会将大量的军队驻扎在洛京,从而形成分兵之势,这是皇甫无晋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另外,他也在等待西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