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族-第4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小宦官吓得几欲晕厥,“听……听见了!”

“给老子滚!”

两名小宦官抱起地上的人头,连滚带爬跑了,申济得意一笑,“二妹,你的下一步棋,我知道你要走什么?”

……

皇宫内,申太后呆呆地坐在御书房里,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奈,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二哥的野心竟然膨胀到如此程度,她原以为申济只是一时头脑简单冲动而杀死全部皇族,现在看来,申济是蓄谋已久,如果在新丰县没有遇到皇族,他进城后也同样会将皇族杀光,这让她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她不知道申济会再做出什么样骇人听闻的事情来。

直到这时,申太后忽然有一丝后悔,真正能压制住申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她的长兄申国舅,有申国舅在,申济也不敢这样张狂,或许正是因为申国舅走了,申济狰狞的面目便开始暴露出来。

申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和申国舅之争,只是权力大小之争,她甚至可以妥协一下,施行太后垂帘加政事堂制度,至少还可以保持政局平稳,可现在,她和申济却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但后悔已经来不及,申太后起身在房间里慢慢踱步,思量着应对之策,现在她的军队在关内和晋州,赶回来已经来不及,但现在京城还有三万守军,如果再征兵,应该能达到五万没有问题,或许能守住京城,无论如何,她是绝不会离开京城。

“太后!”

一名宫女禀报,“他们回来了。”

“宣他们进来!”

片刻两名小宦官奔了进来,伏地便放声大哭,“太后,卢公公……死得好惨啊!”

“什么!”

申太后后退两步,一下子坐倒在椅子上,一种难以抑制的愤怒在她心中燃烧。

“他提了什么条件。”

“他提两个条件,第一,他要为摄政王,第二,要立他的幼子为帝,否则……”

“否则什么?”

“他说,否则他就踏平雍京!”

申太后冷笑起来,“申济,你太过份了,你以为就凭你,能掌控天下?”

申太后蓦地站起身,厉声道:“传哀家的旨意,立即封闭九门,封黄靖为九门大将军,严守城池,再传急报给罗挚玉大将军,大军立刻返回关中。”

四百一十八

可以说申太后已经豁出去了,或者说她已经无计可施,她知道将自己军队调入关中的后果,这等于将关内道拱手送给张崇俊,等于将晋州拱手送给皇甫无晋。

她知道自己是在饮鸩止渴,可就算她知道,她也无可奈何,毕竟一旦让申济攻入雍京,她的统治完蛋,整个朝廷也完蛋,那个蠢货,他以为他坐上皇位就有人支持他吗?

可算他的条件也无法答应,他要做实权摄政王,还要立他那个长得和他一模一样的幼子为帝,那她申太后怎么办?试问哪个大臣答应?她宁可和申国舅妥协,推行政事堂制度。

在左右权衡之下,她只好决定放弃晋州和关内北道,先消灭申济保住关中,然后再谈北图。

“太后,白相国求见!”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

申太后叹了口气,“请他进来吧!”

白明凯暂时藏身在楚凤茶庄,但他毕竟是左相,如果申太后没有离开,出于一种责任,他还是要挺身而出,不能一逃了之。

很快,白明凯被带进了御书房,躬身施礼,“臣参见太后。”

“白相国,你还没走么?”申太后苦笑一声问。

“回禀太后,太后不走,臣也不会走。”

本来白明凯想说,区区谣言,吓不走朝廷重臣,可这句话他说不出口,六名尚书只剩下两名,十二名侍郎也只剩三人,这不是谣言的问题。

申太后点点头,“大臣们情况如何?

“回禀太后,臣刚刚去打听过,朝臣大概还有一百多人,礼部尚书李默、太常卿温致远都在。”

“一百多人?”

申太后自嘲地笑了笑,“前天还有五六百人向哀家请愿,今天就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么?一个区区的申济就把他们吓成这样?”

白明凯见申太后还是有点执迷不悟,不由语重心长道:“太后,有句话臣不得不说,其实不是大臣们害怕什么,而是他们心中愤恨,愤恨申济残暴,愤恨皇族被屠尽,金侍郎和裴少卿他们就给臣说过,说他们效忠大宁王朝,而现在雍京已经不再是大宁王朝,他们已经不再留恋了,太后,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如果是以前,申太后肯定会站起身怒斥白明凯混淆视听,但此时她也不想再斥责这个大臣的忠言了,她知道他说的是实话,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在申济,而是出在她自己身上,她一心想登基为女帝,默许了申济的一天天强大,将唯一能克制申济的申国舅也排挤走,才导致今天的恶果。

申太后心里明白,但她却不肯承认,她默默点了点头,“哀家也知道申济是祸害,但也没有办法,当初先帝任命申济为西京留守,让他掌握了兵权,说起来先帝是当年被申济的外表老实所蒙蔽,才导致今天的恶果。”

她又叹了口气,“算了,不说这个了,白相国,哀家想请申相国回京,施行政事堂制度,你看如何?”

白明凯心中苦笑一声,早知今天,又何必当初呢?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不被逼到这个程度,申太后也不可能让步。

“既然太后决定,臣没有意见。”

“好吧就这么决定,白相国,守城之事哀家会部署,但安抚城内民众情绪,稳定物价,就要烦劳白相国,有什么事,可即时和哀家联系。”

“臣遵旨!”

情况紧急,申太后也暂时不提立新帝之事,她便借口皇上病了,反正小皇帝也不问朝政,他的失踪也很难引起大臣的注意。

……

雍京城门在晚上彻底关闭,不再准许恐慌的民众逃亡,申太后随即下令,再投放京城四十万石粮食,以稳定粮价,又效仿张缙节,以每天一两银子的佣金,征兵三万。

白明凯带领一百余名官员,又征调了万年和长安两县的衙役三百余人,众人一起忙碌,在各坊散发传单,安抚民众,雍京国库内钱粮充足,招募新军得力,很快,大军便驻扎在城墙之上,绣衣卫则在城内巡逻,维持治安。

在一系列的手段下,雍京城的局势便渐渐稳定下来。

夜里两更时分,十八万关中大军抵达了雍京城,站在城头上,只见下方有无边无际的军队点着火把,俨如一片星星点点的红色海洋,火海随即分裂成三块,向四面八方散去,一个时辰后,十八万大军分别围住了东、西、南三门,只留北面未堵,北面是山原,难以包围。

申济骑在战马之上,凝视着黑黝黝的城墙,此时他已明白申太后不肯接受自己的建议,也好,那索性就一举做到底。

“大将军,我们是否可以攻城?”一名心腹大将低声问道。

申济摇了摇头,“不急,我是为了围城打援,把她的援军先干掉,再取京城。”

“大将军,卑职担心……”

“不要再说了!”

申济摆摆手,打断了手下的建议,“我心里有数,你不用再多言了。”

申济眺望着雍京城,他心里在盘算着自己的粮食能支持几天?

……

龙泉郡永和县内,这里是从太原府西渡黄河最近之处,夜里,一支十万余人的大军从东而止,准备开始西渡黄河,这支军队是申太后驻扎晋州的主力,一共十二万人,由雍京王朝的征东副元帅罗挚玉率领。

罗挚玉已经接到申太后的紧急命令,命他将大军撤回关中,紧急支援雍京,关中出现了申济的造反,罗挚玉也知道,他必须率大军返回了。

申太后一共有二十万大军,其中十五万在太原府一带,另外五万在晋南上党郡,由申济的长子申俊义统帅,由于申济造反,也就意味着申太后无法再控制晋南的军队,这也是申太后始料不及。

罗挚玉最早是梅花卫大将军,梅花卫改制后出任羽林军大将军,在皇甫玄德驾崩、申太后掌权中立下了大功,而被申太后封为兵部尚书兼关内大元帅,替申太后统帅二十万大军,不久前又加封晋国公,在整个雍京王朝内,他与申济、邵景文一起共掌军队大权。

申太后的催促相当急迫,罗挚玉也知道关中空虚,情况紧急,他留三万军守太原府,自己率十二万大军轻兵简行,每人只带三天干粮,疾奔关中救援。

此时是正月初七,新年刚过,正是北方的隆冬时节,天寒地冻,黄河被冻地结结实实,士兵们每人发一束稻草,从冰面直接行军渡过黄河。

夜色中,一队队的士兵列队下了码头,向黄河中走出,月光下,黄河如一条明亮的玉带,镶嵌在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