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殇-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进入平津后,大张旗鼓地与汉奸勾结成立伪政权,多次软硬兼施地要求张自忠提出通电反蒋、反共,都被他一一加以拒绝。事实上日本人并不相信他,急于让他通电,好断了他的后路,拴住他,同时派出不少汉奸和日本特务盯梢、跟踪,想把他完全控制在日本特务的掌握之中。而张自忠则拼命摆脱,拖延着日本人提出的各项要求。另一方面,他加快了自己行动的步伐。见日本人对他派出的谈判代表一连数日置之不理后,他开始了秘密的活动。他一面秘密下令各地政府官员开仓放粮,帮助战乱中的百姓渡过饥荒;一面通过过去冀察政委会中的熟人和红十字会,秘密转移未撒出的部队、掩埋29军阵亡官兵、分散隐蔽伤员,并专门派人接济安置29军留平眷属……。8月7日,见宋哲元交待的延缓日军1周的计划已经完成,自己再留北平已无意义,便宣布辞去一切代理职务,避进了一家德国医院。一个月后,张自忠历经艰险,终于从天津登上了英国商船“海口”号,先烟台、后济南,最后转达南京。在济南,他给手下的李致远旅长修书一封,说道:“忠奉命留平以后,未能与诸弟兄共同杀敌,致令诸弟兄独任其劳,深以为歉。而社会方面多有不谅之处。务望诸弟兄振奋精神,激发奋勇,誓扫敌氛,还我河山。非如此不能救国,不能自救,并不能见谅于国人。事实胜于雄辩,必死而后能生。诸弟兄

    张自忠:谜一般的抗战将军(3)

    素抱爱国热忱,值此呼吸存亡,谅必誓死雪耻。“佯洋数百字,道出了张自忠对日军深恶痛绝、跃跃欲战之心。张自忠的两位老长官冯玉祥、宋哲元得知他安然脱险的消息后,欣喜异常,派专人将他接到了南京。见到老部队的人,他竟激动地淌下了热泪。他原以为雨过天晴,一切都将过去,但踏上京城的地界,他才发现一切都错了。南京街头,攻击张自忠的标语随处可见,不时仍有报纸在攻击他滞留北平、与日本人勾勾搭搭,不明不白。听前来接的人说,军委会里不少军官主张对他实行军法会审,宋哲元虽百般努力,四方游说,但仍是群情汹汹,百啄难辩。联想到1936年他出访日本归来后国人痛骂他的情景,再想到29军杂牌军处处遭冷眼的境况,他的心情不禁有些灰暗,也许他此番归来再难返回原38师老部队了。果然,他在北平、天津这一个多月的游离,使太多的人产生了怀疑。宋哲元四处奔走,几乎动用了一切关系,由冯玉祥、鹿钟麟、李宗仁等多人出面说情,蒋介石才同意对其免于军法审判,只给他撤职查办处分,以观日后表现。张自忠替人受过,遭骂又丢官职。但他这时不想抱怨,也不想解释,他深信时间能荡去一切疑雾,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在这一点上,他较一般的军阀有更大的气度和更深的涵养。他的内心里只憋着一股劲,要用战场上的表现来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不久,不知是蒋介石认识了张自忠的清白,或是用人之急,老蒋舍不得让这位1933年长城抗战中的虎将闲着,便任命他为国民党军政部中将部副。11月,在李宗仁、宋哲元的保举和原部队官兵的要求之下,张自忠终于又返回了自己的老部队59军(前38师扩编而成)任军长。仍没有见谅于国人和舆论界的张自忠终于有了重返前线的机会。在59军驻地,他热泪盈眶地对手下众将说:”蒙各位成全,恩同再造,我张某有生之年,当以热血生命报国家、报知遇。“张自忠说到做到。淮北克敌,张自忠首战立功;临沂苦战,张自忠不计前嫌,毅然解围庞炳勋部,重创板垣师团,不但令板垣震惊、令仇人庞炳勋叹眼,更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胜局,临沂一战,张自忠名杨天下,昔日的”汉奸“成了今日的英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特发布命令,撤销对他”撒职查办“的处分,并将其升为第27军团司令。但张自忠并未止步,而是不断身临前线,在战场上频繁建功。

    徐州、武汉、襄东、枣宜,凡是战火最炽烈的地方,都留下了张自忠精干健硕的身影。凡是他参加的战斗,几乎都奏响了胜利的鼓乐声。两年中,他转战南北,屡胜劲敌,已在国人心目中奠定了民族英雄、抗日名将的地位,鄂北前线,张自忠更是威名远震,妇孺皆知。宽宏大量的中国人,只要发现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是绝不吝惜感激和热情的,就像他们当初痛骂他为“汉奸”一样慷慨大方。全国各界为感激张自忠戍边之功,竟发起了一场献旗运动,数百面锦旗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心目中英雄的无尚崇敬和殷殷重托。

    黄埔军校第14、15期60多名毕业生为能投奔到张自忠的麾下,放弃了任其他部队连长的职位,而甘愿到他手下任排长,一时曾轰动全国,传为美谈。张自忠就这样不顾一切地拼杀在前,胜利在前,以自己的行动远远走在全国各路抗日大军的前列,直到1940年5月倒在两名日军士兵的刺刀下,完成了自己以身报国的宏愿。他是抗战中倒在前线战场上的第一位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的死曾轰动全国。灵柩从宜昌运往重庆,沿途成千上万的各界民众自动迎候奠祭,表示哀悼。蒋介石、冯玉祥等国民党军政要员数百人曾亲往江岸迎候。重庆和延安,都为张自忠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全国各地也都先后举行了追悼公祭仪式。成千上万的挽联、悼文、诗词中,周思来的悼文可算精彩而全面。文中说:“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人可比。……其忠勇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位极特殊的人物。生前代人受过,遭受国人唾骂,就是今天也有不少史学家对这段历史抱有疑问,他的所做所为有时像谜一般困扰着历史学家。但不管怎样,他在日石战场上的辉煌表现以及殉国后那极尽哀荣的动人情景,足以使其在中国抗战史上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从这点上说,张自忠是

    张自忠:谜一般的抗战将军(4)

    个爱国军人,血性汉子。

    抗战!全面抗战!(1)

    沸腾的中国,回荡起直冲云天的吼声:抗战!全面抗战!7月29日,平津失守的噩耗传到南京,也传遍了全国。当日,蒋介石虽然心情沉重,但在向英、美、法等外国记者发表谈话,解答有关平津失守等问题时,仍显示出一个大国元首的镇定和信心。为身处前线战场的部下考虑,也为那些敢于对日军奋起还击的中国军人撑腰,他一人揽过了平津失败之责。他说:“余身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兼负行政责任,所有平津失败问题,不与宋事,愿由余一身负之。”当一位英国记者问道中国今后的对日方针时,蒋介石语气坚定地回答说:“今日平津之役,不过其侵略战争之开始,而决非战事之终局”,“我政府对日之限度,始终一贯,毫无变更,即不能丧失任何领土与主权是也。我国民处此国家之存亡关头,其必能一致奋斗到底。余已决定对于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惟望全国民众沉着谨慎,各尽其职,共存为国牺牲之决心,则最后之胜利,必属于我也。”数日后,他在会见路透社记者时,又欲将已经到来的抗战扩大至国际范围。他说,日本侵略中国,不仅是在摧毁中国而谋其自身建立一大陆帝国,而且威胁国际间整个之安全;中国的抗战,也不仅为中国本身战,且为根据条约之神圣以生活于此领土上之其他各国侨民利益战,特别的是那些在中国商业利益被敌人摧毁,代表被人驱走的国家。最后,他再次表明了中国决心抗战到底的态度:中国必须保全其主权,维护其行政与领土之完整。蒋介石既然已痛下决心,准备抗战,也就不在乎日本人对他的话将作出何种反应,他甚至是有意想让日本人听到他的声音,因而在国内外大造抗日舆论。对他的抗日态度的急骤变化,别说日本人毫无准备,就连国民党许多高级将领也心存疑虑,不知他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这么些年来,蒋介石内里外里大耍政治手腕,把各地军政人员都搞怕了,没人愿做挨打的出头鸟。宋哲元优柔寡断,多少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日后的抗日英雄、与蒋介石多年斗法的广西实力人物李宗仁将军这次却号准了蒋介石的脉搏。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李宗仁、白崇禧正在广西。当时两广处于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半游离状态。多年斗法,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