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殇-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石争光,也好挽回一点淞沪会战失败的面子。万一南京守不住,就让唐生智做个替罪羊。现在,唐生智既然已经同意临危受命,蒋介石就趁热打铁,第2天晚上又第3次日开幕僚会议。这一次,蒋介石心中有底脸上不慌。他不动声色地说:“防守南京的问题,大家考虑得怎么样了,到底守不守?”说完了,他拿眼瞟了一下唐生智。唐生智今天表现有点反常,有椅子不坐,而是蹲在上面,一会儿跳下来,一会儿又蹲上去。此刻的唐生智如坐针毡,昨天在蒋介石面前的镇定自若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明知老蒋把他往死路上赶,自己总不能临阵退缩吧。何况为国尽忠,青史留名,大丈夫也不枉在人世。唐生智想着想着胸板挺直了,“噌”地一下站起来,慷慨陈词:“南京是我国首都,因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南京非死守不可!”蒋介石一听喜笑颜开:“孟潇说得对。那么,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和前两次开会一样,一问到这个问题,又没人吭声了。蒋介石一看心里暗暗叫苦,莫非唐生智要变卦?这时,只见唐生智不慌不忙站起来:“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蒋介石长舒了口气:“很好,就由孟潇负责。”随后对何应钦:“就这么办,有什么要准备的,马上办,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至此,蒋介石决定固守南京,唐生智11月20日先行到职,11月24日蒋介石正式委任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兵临城下,蒋介石为何不走?(1)

    蒋介石决定了固守南京的方针后,于11月16日决定迁都重庆。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迁重庆,军事委员会则视战局发展由委员长蒋介石临时指定地点。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曰:“迩者暴力,更肆贪黩,分兵西进,逼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殊不知我国自决定抗战自卫之日,即已深知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全国人格计,为国防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无屈服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心。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最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本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之目的。”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接着,唐生智张贴布告,宣布戒严。从此,南京进入战时状态。12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率国民政府一部分官员正式在重庆办公。随着政府迁都,南京地区及沿海的包括采矿、电机、无线电、化学、罐头、陶瓷、玻璃、印刷文具、五金、纺织、皮革等各行各业的工矿企业纷纷内迁。一时间,南京城内人心惶惶,有办法的都千方百计内迁了,南京的火车票和轮船票一时爆涨,价格是原来的好几倍仍然难以买到。百万人口的都城一时间只剩下几十万人口。日军的飞机已经3次空袭南京,凄厉的警报声在初冬的寒风中震颤回荡,此起彼伏的炸弹使整个南京城战栗不止。形势如此紧迫,有一件事却使人们大惑不解,这就是蒋介石没走!对此,连最熟知蒋介石脾气的一班亲信们也摸不着头脑。敌机开始空袭南京以后,蒋介石就搬出了中山陵园的官,住在中山门外树林隐蔽的四方城旁边的一幢极小的房屋里,全部只有两间小房。蒋介石吃饭、会客、办公统统都在一幢小房里。在离开陵园官前,蒋介石徜徉在紫金山麓。往日绿树浓荫景色如画的中山陵一带,如今一派肃杀景象,星星点点座落在山坡上下的一幢幢漂亮的官和别墅早已人去楼空,蒋介石为夫人宋美龄特意修建的“美龄宫”,在枯枝落叶的包围中倍显凄凉,放眼望去,山坡上和各要点重重叠叠的工事、壕沟和铁丝网,把这块昔日达官显贵的禁地变成了满含杀机的战场。睹物伤情,蒋介石慨然长叹。他忽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竟暗暗祈祷国父孙中山在天之灵,能使南京城转危为安,使自己逢凶化吉。他太留恋这座城市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古都的美丽和繁华。蒋介石确实很喜欢这个江南古城的韵味,紫金山的秀丽,秦淮河的妩媚,总使他回想起家乡溪口的山山水水。其实,蒋介石最看中的还是这座六朝古都虎踞龙盘的附王之气。这里,东接蒋介石发迹的上海滩,东南是商埠云集、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北接广阔的中原大地,西联中国的内陆纵深。滚滚长江从这里奔腾东去,南京城就好似这条巨龙的心脏。他蒋介石就好比是一个真龙天子。他是在南京取得国民党最高领导权的,也是从这里开始东征西讨,打败了各路军阀,一统天下的。南京城是蒋介石人生中最辉煌的圣殿。想不到如今竟落到这步田地,真应了古人那句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蒋介石不觉一阵心酸,他带着随从走遍了富贵山、尧化门、仙鹤门、孝陵卫和下关各处的防御工事和阵地。他实在有点舍不得离开南京。可是,他深知日本人不会放过他。日军几次都差点儿要了他的命。不久前的淞沪会战期间,他和李宗仁乘专列去上海前线视察,结果半路上碰到敌机空袭,差点儿送了命。宋美龄乘汽车去上海,途中也步了他的后尘,侥幸得以脱险。日军攻势如潮,南京势在必得,留在南京无异于坐以待毙。其实,蒋介石不是真的不想走,他早已命人在武汉做好了设立大本营的准备,军委会作战组的人也已经先期撤离了。蒋介石不走是要给国内外人士做个样子,他蒋介石堂堂一国之领袖何惧生死。同时,也是给守城将士吃一颗定心丸。其实,蒋介石不走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他要在南京等德国大使陶德曼。现在,英美是指望不上了。有人报告,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发现有美国造字样,有消息说,美国一批军

    兵临城下,蒋介石为何不走?(2)

    火正在装船驶往日本。蒋介石痛苦地意识到。这两个昔日的“铁哥们”把他甩了。如今,蒋介石唯一的希望,就是乞盼着这位德国大使能给他带回一个救命符。由日本的盟友德国出面调停,很有希望与日本进行和谈,这样一来,南京不就有救了吗?几天以后的12月2日,蒋介石日思夜盼的陶德曼终于来到了南京,他给蒋介石带来了一根带刺的橄榄枝。陶德曼的开场白让蒋介石听得很顺耳:“中日两国同文同种,礼应是兄弟手足,本不该干戈相见。在这场冲突中受害的是中国和日本,而高兴的是英美和苏俄。英美希望你们两败俱伤,好做他们的殖民地;苏俄希望乘机推行赤化政策。他们都在坐山观虎斗,我想这一点贵国是明白的。”“是的!”陶德曼的话戳到蒋介石的痛处。“所以,我们认为对中日两国来说,真正利国利民之道,莫过于及早停止冲突。长期打下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对!我们一直希望停战言和”蒋介石觉得这下求和有门儿了。陶德曼卖了半天关子,这才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微笑地面对侧耳恭听的蒋介石朗声念道:“这些是东京方面的意见。我们元首也认为可行,请委员长考虑:第一,承认满洲国和内蒙独立;第二,扩大《何梅协定》,规定华北为不驻兵区域;第三,扩大、《淞沪协定》非武装区……”娘希匹,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蒋介石心里骂着,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第四,中日经济合作;第五,中日共同防共;第六,根绝反日运动。……”这6项条件,简直跟当年的“21条”差不多了。这么大的事,蒋介石不敢当面一口应承下来。“好吧,这么大的事,容我们商量一下,再和大使详谈吧。”陶德曼一走,蒋介石把张群、陈立夫、宋子文、白崇禧、顾祝同、徐永昌、唐生智、王宠惠都找来了。对日本停战议和条件,张群和陈立夫首先表示同意。宋子文和孔祥熙咬了一阵耳朵后说道:“我看不但条件太苛刻,而且陶德曼的用意也有挑拨离间的嫌疑。这个条件要好好考虑考虑再说。”蒋介石不理睬宋子文的话,转身问秘书陈布雷“阎锡山有没有回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