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初唐-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差不多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下河沿至河口镇河段:河道长990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水面落差246米,河道比降2。5?,是宽浅的平原型冲积河流。本河段开始由南向北,至三盛公逐渐折向东流,到河口镇则又转向南流,构成为着名的“黄河河套”。下河沿至石嘴山一段,黄河流经富饶的宁夏平原,河道长317公里,河宽400~3000米,比降为4。5?,河床由砂卵石组成。石嘴山至磴口,黄河穿行于乌兰布和沙漠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河长88公里,比降2。9?,河床缩窄,局部地段有砾石基岩出露,水面宽300~700米,河道两岸沙丘起伏,一望无际。磴口至河口镇,黄河蜿蜒于内蒙古河套平原之上,河长585公里,河宽500~2500米。比降1。3?。水流缓慢。是弯曲型的平原河道。

黄河自河口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河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 黄河在晋陕峡谷。比降为8。4?。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晋陕峡谷位于鄂尔多斯地台向斜与山西地台背斜交界,构造较简单。本河段河道比较顺直,河谷谷底宽,绝大部分都在400~600米。峡谷两岸是广阔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水系特别发育。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56条。本峡谷段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15%。区间支流平均每年向干流输送泥沙9亿吨,占全河年输沙量的56%,是黄河流域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黄河出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长125公里,落差52米,比降4?。河谷宽3~15公里,平均宽8。5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滩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滩面高出水面0。5~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禹门口至潼关区间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黄河过潼关折向东流356公里至河南郑州市桃花峪,落差231米,平均比降6?。其中,三门峡以上113公里的黄土峡谷,较为开阔。三门峡以下至孟津151公里,河道穿行于中条山与崤山之间,是黄河最后的一个峡谷段,界于河南、山西之间,故称晋豫峡谷。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大支流有洛河及沁河,区间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常见的暴雨中心。暴雨强度大,汇流迅速集中,产生的洪水来势猛,洪峰高,是黄河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孟津以下,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河段。南依邙山,北傍青风岭,部分地段修有堤防。

这段河流经过的恰恰是大唐人口城市集中的地方,如果要观察黄河以后变化的情况,就必须在这些地段进行。河套地区李好已经安排自己的弟子李纲负责观察,同时告戒他注意当地百姓对河两岸的环境进行保护,并推广一些利于环境保护的耕种模式。而出潼关后的河段就是李好这次东行的目的了,如果他能在这个时候对黄河进行整治的话,比后世发生灾害再整治方便有效多了,而且把黄河整治好了这将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的事迹。

李好他们行走了时日来到了潼关,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北濒黄河,南依秦岭,西连华山,东接河南灵宝,总面积526平方公里,人口15万,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李好他们要在这里停留几天,因为李好要去察看这段黄河周围的情况。至于住宿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他担心,因为现在的洪门分会遍布大唐,还有大唐商会各地也有分支,这些李好随便找一家他们立刻就会派人帮李好一家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而不用李好他们操半点心。

在潼关停留几日,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后,他们就要穿过函谷往东而去。古代处于洛阳至西安故道中间的崤山至潼关段多在涧谷之中,深险如函,古称函谷。函谷出名比潼关早,汉以前这里是入秦最重要的关口,它周围全是高地,这桃林高地方圆三百余里,横亘在华山(西)、函谷关(东)与崤山(南)、少梁(北)之间的巨大四方地带。桃林高地的南部峡谷直通函谷关,是千百年唯一的出秦险关大道。

说它唯一,是说只有这条如函大峡谷可通行车马军旅,也就是说,它是大军出入秦国的唯一通道,而不是说单人独马也唯此一途。在这桃林高地的北部,有一条不大的河流叫潼水,沿着潼水河谷便有崎岖小道直通大河,过得大河,便是河内的蒲坂 ,比东出函谷关却是近了数百里。三百多年后,这条河谷小道成了与函谷关并行的大道,于是便有了东汉的潼关。沧海桑田,潼关便渐渐成了主要通道,函谷关便在岁月中渐渐淡出了。李好只是想缅怀一下潼关函谷的雄姿所以选择了这条路线,比较庆幸的是这条路也是修的水泥路,所以也就不用担心路不好走的问题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洛阳

旅途原本是孤寂的,但是李好这一行却不用担心这个,十多辆车浩浩荡荡的,加上女人的惊呼和小孩的嬉闹声,一路热闹的不得了,引来行人纷纷关注。李好的两个孩子现在都已经是好动的年纪了,所以李好每去那,只要周围没什么危险都会戴着两小家伙一起过去,除了武氏不太喜欢到处跑外,其他几个女的都跟着出去了。难得她们夫君不限制她们外出也不用什么礼教管压,所以个个很快就从旅途的离愁中走了出来,玩的兴高采烈的。

李好路过潼关登高望远的时候不觉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两首词,然后情不自禁就念了出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一时之间引来众女异彩裢涟的目光关注过来,她们这位夫君已经好久没有吟诗作词了,现在再次吟来依然还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啊。只是这词似乎伤感太多啊,天下百姓那么多,夫君一人能帮上多少呢?

李好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吃各地的小吃美食,登高吊古看无限风景,但长安到洛阳也就那么点距离。他们比步行的人稍稍快了点,花了十来天时间才到洛阳。这个与长安并雄的城市李好在后世来过,不过那时这个城市已经看不到当初古都的样子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看到的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

洛阳城。汉高祖刘邦曾经为之赞叹。“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邦在曲逆县,看到县里房屋壮丽,大发感概,“我行遍天下,只有洛阳城和这个县有这么壮观啊!”这是土包子见到土豪的感慨。

那是秦汉时期的洛阳,现在的洛阳可不是那时的洛阳能比的,这时的洛阳可是老杨同志耗资巨大倾情打造的豪都啊。虽然经过隋末的战乱,但是依然不失豪都之名啊。隋炀帝即位后,他就想要迁都,迁到一个可以作为中原核心,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的地方,可以显示大隋天下独尊地位的地方。原文为“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大隋的官员在地图上找来找去发现这个地方只有洛阳城可以。于是就开始兴建洛阳城。

洛阳不是老杨同志一时心血来潮而来,隋朝是隋文帝杨坚通过篡夺后周宇文氏建立的政权。迁都想法也是由来已久。炀帝说:“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这并不是虚言。迁都的想法确是源于文帝,用炀帝的话就是“心奉先志。”杨坚军功显赫,为后周重臣,能韬光养晦,得天下是时势使然。其后有隋之盛也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