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娱乐初唐-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这就是李恪的想法。

李好这次在广州四处溜达是因为他对后世的广东各地很熟,每年都会去各个城市看两眼的,所以他想到的是借这次出征南洋的机会把这个后世的改革开放的窗口提前给他打开,他的四处溜达是带有考察目的的,当然工作的同时他肯定不会忘了照顾好自己的,如此一来这边的各种特色小吃都被他吃了个够,只不过这个时候除了广州其他地方都十分荒凉,什么深圳东莞珠海都只是荒凉的海滩,看来自己又得发动一次大开发啊。

杭州那边的开发基础已经打下来了,其他的就是等人进驻了,广东这边应该也可以开始打基础了。毕竟小王同志那边送过来得俘虏太多了。总不能白养着他们吧。就算给他们吃猪食也浪费啊。所以得提前把广州这边得开发计划提前拿出来,然后得在几份报纸上打广告招人了,相比北方那些世家把奴仆不当人看,李好认为只要自己在大唐的几份主流报纸上提下这边需要各种人才,待遇优厚还有田地分,估计到时南方这边肯定就不会缺人了,到时北方那些家伙就会后悔自己的刻薄了吧。这件事情他已经安排李恪去做了,让他以南方官方的名义去招。这样可信度高很多,这个时候的大唐政府无论诚信还是民心都是很高的。

不过李恪这家伙现在正在猛吃李好说好吃的荔枝呢,尤其是那些经过冰冻过的荔枝味道特别鲜美。看李恪吃的那幅猛样,李好心中暗笑,小样,让你猛吃,不听高人的话,过两天就有你受苦的时候了,然后自己和身边的几个女人慢慢的吃被盐水泡过的。果然没过几天,李恪就叫苦连天了。嘴巴起了好几个泡,日啖荔枝三百颗。上火了。看到李好幸灾乐祸的在一边悠哉的吃着荔枝,他只有嫉妒羡慕恨啊。当初李好叫他少吃点他还以为李好是怕抢吃了,现在才明白只剩下后悔了,幸好他们随身还带着消火解毒的牛黄解毒丸,要不然李恪还得多郁闷几天。

话说李好自从来到大唐后尽管他吃的非常好,很多东西还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但是他的体重一直就没增长过,一直是标准体重。而跟他到处跑到处吃的李恪现在已经有了小肚腩了,这也是李恪无比羡慕的地方啊。作为一个英俊潇洒的帅哥,小肚腩那是不可容忍的事情,他摸了自己的小肚腩听从李好的意见天天锻炼折腾自己,只是好吃的东西太多了他忍不住想吃啊,这样一来,小肚腩的退化速度明显不够啊。

李好在广东停留了两个月,把他认为能开发的地方全部考察了一遍,包括香港还有澳门这时候只能算是沙滩的地方。然后才回到广州开始对着自己的地图对广州周围制造大概的沙盘了。说起来李好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记性特别的好,过目不忘都不能形容了,所有他走过的地方他都能清楚的记得然后慢慢的还原出来,所以他现在很多沙盘都是自己做了大部分,然后再请当地的人对一些细节进行补充。等沙盘作好后,他就开始按照后世的记忆对沙盘做出整体的改造计划,他想把广东打造成一个工业海港还有农业于一体的地方,毕竟后世曾有一个“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的,说明这两地的粮食产量是很多的。然后到时同杭州还有李好刚过来的洞庭湖周围那片经济开发区形成一个大三角,带动整个南方的经济发展。

其实原本还有一个泉洲的,只是广东和杭州那边的海港都开发起来后泉洲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明显了,毕竟这个时候的人口只有那么多,贸易再繁荣也没后世那么夸张的。但是泉洲那边李好依然会发展的,那边的作用到时等贸易大盛的时候就能体现出来。

而且泉洲对面还有一个流求岛,那里李好是准备作为一个军事基地开发的,到时泉洲那边对流求的供应就非常重要了。李好这次结束这边的考察再走一趟海南回去的时候他就会去流求岛上看看的。这个时候的流求岛就是后世的台湾,现在上面还没什么人烟居住的地方,不过大唐的海军已经在上面扫荡了一遍并有士兵驻扎下来了。海南也一样,海南现在也只是一个没什么人居住的地方,那些小数民族李好直接不把他们当大唐百姓存在了,直接横推过去,服的就老老实实做顺民,不服的直接消灭。

海南对李好来说也很重要,这里的天气和环境适合种一种植物,那就是橡胶树,这个之前已经叫立刻派人在上面种植了,据说成活率很高的。橡胶的重要性现在看不出来,但到了工业时代后这个的重要性就非常大了。要知道当初解放后的华夏刚建立的时候,山姆大叔他们就到处封锁华夏从国外进口橡胶和橡胶树的,可想而知这东西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建设有多重要了,所以李好才会早早的就开始在海南种植这些了,广东的一些地方也种植了一些。南洋那边等稳定下来后才会种植的,那边现在还没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欧洲人从美洲那边引进过去的,但是那里却是最适合种植这个的地方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一章 来自南方的招工启示

在广州府转了一圈后该办的事情都办了,李好就准备往海南去了。这边他只做好了规划,其他的由别人来做了,这边做事的人大把,李好自己还有几个弟子也在南方各个官府任职的。南洋那边的奴隶正在一批一批的运了过来,所以人力这块不算很缺了,再加上那边缴获的物质除了部分上供,其他的都留下来优先照顾这边的开发,剩下的再运往其他地方,这些是之前李二赐予李恪的部分特权里面的,目的就是想看他们两人到底能把南方变成什么样。

李好在广州府的这段时间还把南方用工的招工启示往除了《儒林之声》的另几家主流报上发布了,同时还安排自己在各地的产业以及道教帮忙宣传下。内容很简单,就是南方现在严重缺人,只要你身体健康能干活去南方去就有田有房包办户口小孩免费上学,如果你有技术的话更好,就算残疾一点都无所谓,人自由,待遇好,可以举家搬迁,路途盘缠可以在到达后向南方当地官府要求报销一半,欢迎广大百姓踊跃报名来南方,南方官府将在各地城市设立报名点和提供车辆乘坐。反正后世那些招工手段里面的优厚条件全部被复制了,没办法,这个时候招人比后世更难招。

李好和李恪两人所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这封来自南方的招工启示在北方掀起了多大风浪。他们现在在统计南方到底还有多少土地需要开发,这边的世家不多,有的那些在李好他们的引诱下也纷纷把田产变卖给政府换成钱财加入到南方的各种经济工业开发去了。比起种田。那个东西来钱更快还不用自己操什么心。尤其是南洋公司的迅猛崛起。让先期投资做股的人很快就捞回了很大一笔收入然后被南方报大肆的宣传后就得到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只要投钱获得一些股份就好,然后南方报每个月会公布南洋公司的赢利情况。然后就是南方粮食的持续跌价也动摇了他们那棵摇晃的心,在这种利诱下加上那两人的隐性威逼,南方大多数地主和世家纷纷变卖田地留下小部分投入了经济和工业上去了。

而现在在遥远的大唐京城长安内的朝廷的朝会上现在却吵的纷纷扬扬的,这种场面已经延续好久了,原因是因为那份来自南方的招供启示。总的来说弱势的一方是支持李好这么干的人,这些人大多受过李好的思想的熏陶或者本身就是李好弟子的。但是朝廷上的几位重臣一直没吭声,李二也没作出决定。所以他们也只有继续吵下去。

那份启示刚开始登报的时候这些人也只是冷眼看笑话,该奴役的照样奴役,该剥削的照样剥削。把李好和李恪两人当小丑一样,甚至那些人给李二打小报告的时候也只是说这个逾制,说李恪乱搞,应该把吴王叫回来狠狠教训一顿,没有说到这个东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是那奏章到了李二那里泡也没冒一个就沉了。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几天后那些百姓知道这个情况后,纷纷扬扬的大迁徙开始了,虽然这个时候人民的乡土观念很强。但是架不住那边可以有田有房还能让小孩免费上学啊,这个才是重点。不要怀疑这时代的百姓对于自己的小孩能上学的偏执情感也不要怀疑这个时候的学子对于学习的热情。如果家里有条件的话谁不想自家的孩子能读书?可这是唐朝不是所有人都能有书读的,古代还有孟母三迁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现在只要自己搬去南方自己不仅有房有田小孩还能读书这傻子都愿意去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